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王双:加快京津冀资源要素合理流动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双 参加讨论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加快推进阶段,在目前已经取得的诸多进展基础上,三地亟须遵循功能定位,强化各自分工,在竞合关系的深度调整中进一步推动区域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目前,京津冀协同的最大阻碍或瓶颈主要在于资源要素流动范围和速度滞后于市场预期。尽管市场正在逐步发挥决定性作用,但市场配置的高效性尚未完全释放,政府调控的引导仍必不可少,且应着力于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长远的未来。京津冀资源要素流动,将主要集中在结构性资源、创新资源、生态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
    一是结构性资源应强调“互动式”转移与承接。目前,京津冀区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主要集中在包括产业资源、金融要素资源以及宏观政策资源等为主的结构性资源不平衡上。因此,对于产业资源流动,不应只强调北京首都功能疏解下的产业单项转移。从一定意义上讲,北京产业资源的丰富与其自身配套条件完备、人才智力支持雄厚、创新成本较低、产业发展空间充足息息相关。相比之下,天津与河北的产业配套体系尚不健全,过度强调产业资源的单向疏解与转移,可能产生“水土不服”,降低已有产业要素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效益。因此,结构性资源的转移顺序应是逐步由外围环境的完善走向核心要素的自发流动,在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制约不断消除、金融配套条件不断夯实的基础上,以产业要素自身追利本性驱使与市场最优化配置为前提,引导和保障产业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进而完成产业资源要素的“互动式”转移与承接。
    二是创新资源流动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培育载体和平台。京津冀之间创新资源的转移是政府可以更多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的强力推动主要落实在创新载体的建设与创新环境的完善上。创新资源所需的创新孵化平台和基地、科技服务配套、智力人才的培养和吸引、金融创新的监管等,政府都可有所作为。尤其是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引进方面,创新孵化与产业化平台的定向招商与建设、创新金融服务的“个性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以及金融支持的“常态化”和“定制化”,为其他依托创新资源流动的要素提供可预期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由于京津冀长期以来的行政区划藩篱,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一定的内在疏导和外部市场力量的双重作用,因此,创新资源的先行流动也将对推动京津冀区域“去行政化”产生积极作用。
    三是生态资源流动重在减控外部效应和交易成本。生态治理与保护是京津冀协同的先行领域。从本质上看,生态资源本身不具备流动性,生态资源固有的地理属性决定了资源要素须附着于一定的物理表现,即使是流动的水和大气,也不存在要素流动意义上的配置效率。因此,生态资源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为外部性效应的克服和资源使用交易成本的控制。产业资源的有序合理转移和承接,不仅将加速京津冀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在产业资源“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将自觉谱就生态资源协同保护的“前奏曲”,为生态资源的协同治理提供前提和基础,进而成为产业转移的必然结果,产生“因产业转移得到生态改善的果”的“一石二鸟”之效。这也是生态资源流动由市场力量或前端治理推动的结果和组成部分。
    京津冀生态资源协同的重点将是环首都国家公园以及京津冀生态廊道建设。京津冀生态廊道作为区域生态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夯实区域生态基础和提升区域生态价值的重要功能。此外,以经济与生态高度依存为基础的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需求强烈,亟须通过形成跨区域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推动三地间资源利用、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及基础建设实现协同运作,发挥生态关联地区的重要作用。通过规范市场边界,建立内部行为的总量控制与市场交易制度,将政府行政调控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在保证市场健康运行的前提下,引导市场自发形成价格和监管协调机制。
    四是社会资源流动应强调普惠分享区域发展成果。增强京津冀资源流动性、提升协同发展水平和层次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社会资源的流动。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资源的真正流动才代表京津冀区域实质意义上的“协同”进步。首先是区域医疗资源的流动。优质的医疗条件会跟随产业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其他优质资源的转移而移动,因此,随着结构性资源的自由流动,政府应着力提升保障社会资源流动的服务能力和配套能力,提供优质医疗资源双向流动的渠道,而不仅仅限于北京医疗资源的转移,天津和河北优质医疗资源也应与北京加强交流及合作,提供互为补充的平台。其次是区域教育资源的流动。产业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创新资源的流动是教育资源转移的主要需求,但是教育资源本身的配套完备也是上述三种资源流动的前提,因此结构性资源与教育资源的转移互为交织,都是要素流动的强力“黏合剂”。最后是区域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交通出行的便利化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社会资源流动的顺畅性,京津冀都市交通圈的提升速度和发达路网的完备程度直接决定着区域资源流动的效率和频率。从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看,发达的城市快速交通体系成为整个区域各种组织活动完成的有效保障和基础,因此京津冀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是社会资源架构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未来,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将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资源要素流动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辐射范围和领域也将不断扩展,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规划和政策重点集中在破除“行政化壁垒”和“地方利益保护”方面,形成“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协力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的良好局面。
    (本文系天津市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地区间生态补偿市场化机制研究与框架设计”(TJLJ15-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及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

Tags:王双加快京津冀资源要素合理流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