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应对3.0时代挑战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巴曙松 参加讨论

    编者语: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的3.0时代已经来临,面对新的变化和挑战,银行业既要整合传统的服务资源,也需要依托新兴的金融科技,来实现银行业的转型升级。未来银行业将会向着智能化、轻型化、国际化的趋势发展,结合先进技术为客户和社会服务。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作为一位研究人员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的意见和看法,敬请阅读。
    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表示,银行3.0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业要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
    面对3.0时代的新变化、新挑战,银行业应当如何应对行业内外的全面竞争,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倒逼银行业变革
    据统计,中国活跃移动设备数量已突破10亿,95%的企业已投资于移动设备和应用,App Store应用总数已接近15万。
    超过六成的应用移动将与数据分析整合,大数据技术已促成全球制造业产品研发成本下降50%,近50%的CIO(首席信息官)计划优先发展数据项目。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的网上银行交易规模突破600万亿元人民币,交易规模环比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网上银行与网上支付用户群体的数量迅速攀升,2016年末已分别突破3.5亿人和4.5亿人。
    在金融科技倒逼银行业变革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等新经营模式的发展日益重视,绝大多数银行家都将其作为发展重点。在互联网金融的各类业态中,网络银行、移动支付和直销银行最受中国银行业关注。
    盈利模式面临转型挑战
    利率市场化下银行收入结构在竞争中趋于多元化,净息差持续收窄。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完成,银行业净息差不断下降,2016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整体的息差收窄30个基点,息差收窄意味着银行向企业与居民部门让渡收益,也倒逼银行业提高风险定价能力,调整业务结构。存贷利差不断收窄,加剧商业银行的竞争,刺激业务范围的扩张,对银行金融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金融中介效率,银行收入结构得到改善,也加大金融市场的波动性。
    金融脱媒趋势显著,直接融资占比不断提升。随着中国内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优质企业的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比重上升,银行贷款渠道受到挤压,银行间竞争加剧。在互联网金融、大资管的时代背景下,银行客户投资渠道得到扩展,伴随着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存款分流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造成冲击,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也有所弱化。
    非金融部门杠杆率高企,银行不良率承压。近年来,中国内地非金融部门(企业)杠杆率居高不下,导致企业财务成本不断增加,积累系统性风险的火苗,因而“去杠杆”成为当前中国内地经济转型中一项重要任务。在2016年的调查中,有73.2%的银行家认为产能过剩行业贷款风险是目前中国银行业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显著高于其他选项,表明银行业对产能过剩行业的担忧。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入篮增加人民币资产需求,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深远影响。在2016年调查中,75.8%的银行家认为人民币入篮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53.9%的银行家认为会加大对人民币资产配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为正在受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盈利放缓、利率市场化推进挤压利差空间等多重因素考验的中国银行业提供难得的新增长点,也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特别是“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离岸、在岸人民币价差波动加剧,汇率波动及后续的不确定性为商业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带来新的挑战。近年来,中国内地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开通,加强内地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境内外资本市场互动更加频繁,银行业风险管理水平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大发展趋势
    智能化银行——技术领先的业务体系
    未来智能化银行的出现,将给未得到充分银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提供便利,同时给中小企业带来更丰富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银行不同,分析与IT技术将会成为智能化银行最重要的发展基石,一家智能化银行的成败将主要取决于其科技力量,而非金融产品。
    零售消费者层面:更加全面的整体定制体验,基于无纸化申请与认证的点对点数字服务,国内与国际移动电子支付,安全性更高的生物识别技术,基于大数据消费习惯模型的电子信用卡。
    投资者层面:支持移动与在线支付的数字化支付,基于数字化贸易与生态系统的数字钱包服务,存款、借款与抵押贷款等银行产品的数字化销售,人工智能资产管理与投资顾问,基于大数据信用模型的信用评级体系。
    银行层面:先进与灵活的IT基础建设,基于新型网络科技与分析方法的数据库设计能力,基于大数据消费模型的数据分析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掌握更加动态的用户信息,网络安全系统建设与客户信息保护。
    在未来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家将重点聚焦在核心交易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风险管理系统。在信息化技术的各领域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安全可控信息技术最受中国银行家的关注。
    根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的统计,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管理精细化与客户营销等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领域最受关注。而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内部数据整合不够、外部数据可获得性较差和尚未掌握数据挖掘处理技术,突显出数据库建设与大数据模型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轻型化银行——灵活高效的经营理念
    规模增速与利润增速脱钩。中国银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是:融资(补充资本金)-放贷(扩大资产规模)-收入增长(实现收入增长)-再融资。然而,自2015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增长与利润增长开始脱钩,以招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与总资产的比重不断下降,轻型化转型初现效果。
    资产更轻,收入更轻。资产方面,表外资产(理财为主)增速高于资产负债表增速,同时,资本耗用低的零售业务占比不断提升。收入方面,尽管中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比仍相对较低,不过近年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综合化经营。大资管和大投行业务成为重点发展方向。截至2016年6月底,剔除重复计算因素,中国内地资产管理业务规模约为60万亿左右,其中,理财产品规模26.28万亿,为规模最大的子行业。据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对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的调查统计,投行、理财收入稳居商业银行中收来源前两位。资管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为回归资产管理业务本质,提高资产配置能力。投行业务主要围绕产业基金、PPP项目等创新股权融资产品,同时做强债券承销、投融资顾问、银团贷款等基础类投行业务。
    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定价机制仍在摸索中。2016年,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全年共发行不良ABS 14单,金额156.1亿元。不良ABS成为不良资产处置的新途径。此外,资产证券化能够有效调整银行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与此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不断上升,2016年共发行108单,金额3908.53亿元。底层资产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企业贷款为主,合计占比超过70%。国开行市场占有率较高,超过25%。不过,由于二级市场缺乏流动性,以市场询价定价机制为主,市场定价机制仍在摸索中。
    交易银行。公司业务转型新趋势。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跨境交易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交易银行业务日益成为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拓展收入渠道与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交易银行重点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供应链金融和贸易金融等。发展交易银行的主要出发点在于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拓展低成本负债来源、提升客户服务黏度、获得稳定的收益、降低业务风险、转变经营服务模式以及拓展交叉业务。当前,制约交易发展的主要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产品研发能力、跨地区\过境、跨部门、跨产品条线的协同能力、风险控制能力、总分行架构下的协同能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国际化银行——高瞻远瞩的全球视野
    近年来,尽管与外资大行相比仍存差距,不过中国银行业国际化正不断加深。总体来讲,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扩张、恶性竞争、求多求全等现象。
    2015年五大行合并BII(银行国际化指数)为8.9,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合并BII为2.7,普遍低于外资大行的国际化程度。其中,中国银行BII最高,为21.57,此后依次为工商银行(8.94)、交通银行(7.15)、建设银行(4.33)、农业银行(3.41)。
    不同类型的银行在境外布局差异较大,五大行境外布局范围更广,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在起步,境外机构主要布局为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截至2015年,五大行境外分行的全球布局中亚欧占比达71.4%,仅亚洲地区分布机构占比就高达44.4%。在整体数量上,依然由中国银行引领整体发展,境外分行占比超过一半。
    2017年银行业发展展望
    监管趋紧,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宏观审慎不断完善。2017年,国内货币政策将边际收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提升,金融去杠杆持续。同时,MPA将不断完善,从理论走向实践,广义信贷约束银行资产扩张回归理性。
    信用风险,不良资产生成放缓,处置多管齐下,关注企业盈利状况。2016年起,全国不良资产生成明显放缓近期,上海(0.68%)、浙江(2.17%)等地不良资产率实现“双降”,全国不良率1.74%,基本保持稳定。同时,各地区不良资产处置多管齐下,市场化债转股遍地开花。2017年需持续观察补库存短周期与企业盈利状况的趋势。
    信贷结构调整趋势,向基建+新兴产业领域倾斜。2017年,在国内整体偏紧的流动性环境下,信贷增速将回归平稳,月间波动性有所降低,PPP与产业基金模式预计将成为银行参与基建投资的重要途径。
    盈利预测,净息差有望企稳,规模平稳增长,盈利增速见底回升。2017年,受益于资产重定价因素削弱,营改增影响降低,以及流动性趋紧使市场利率上行,国内银行业的净息差降幅有限,并有望企稳。盈利方面,2016年银行业盈利弱复苏,净利润增长3.54%,2017年增速有望继续提升。(完)
    来源:国际金融报2017年04月03日

Tags: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应对3.0时代挑战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