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学读书 >> 正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http://www.newdu.com 2018/3/16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一、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
    从三大经济圈经济一体化指标的值可以发现,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指标的值最大,京津冀地区的值最小;从1989-2007年的算术平均数来看,京津冀地区在三大经济圈中最低,均值为0.461,珠三角最高,为0.525。这说明珠三角各地区之间衡量经济一体化的各项指标的差异较大,即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间经济一体化程度在三个经济圈中最高。
    从历史演进来看,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1995年之后提高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京津冀和长三角虽然波动较大,但2003年之后一体化程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反映出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进展。长三角地区1995年之后,经济一体化定量指标的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其经济差异化有所加大;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程度虽然最高,但是变化较小,尤其是2000年之后。
    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差异与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基础等因素有关,也是中央政府进行分权化与市场化改革、实施地区差异化政策的结果,是渐进改革、梯度开放的必然结果。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广州是首批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开放性政策大大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加大了地区内各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因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长三角地区实行改革开放要晚于珠三角,一些重要城市,比如上海、南京、苏州和杭州等城市依托有利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增长。以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为轴心的京津冀地区改革开放较为滞后,各城市之间发展的差距较小。凭借自身的“后发优势”,随着除北京、天津之外其他城市的发展逐渐加快,京津冀区域协作明显增强,基础设施、资源环境逐渐开始被纳入区域统一规划。
    从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必然有一部分城市先发展起来,造成区域内资源的集中,而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往往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不是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这种“利己”策略使得区域一体化发展不升反降。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变化都不大,说明区域协调发展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各地区更多的还是着眼于自身的发展,要真正达到完全一体化,充分获取一体化的利益,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区域市场一体化比较
    区域市场的分割不仅使资源和生产要素无法达到最优配置,市场机制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市场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市场一体化指标综合考虑了城市间联系度、产品市场同一度、要素市场同一度、政府效能同一度、市场化同一度和经济发展趋同6个二级变量,通过层次分析法最后得到一个综合反映地区市场一体化差异程度的指标值。这个值越小,表明地区内各城市市场一体化的差距越小,也就说明地区在区域市场协调发展方面做得越好。
    珠三角的市场一体化指标值明显要大于其他两个地区,而京津冀最低。这说明京津冀各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差异较小,地区市场的协调性较好。珠三角是最先实行对外开放的地区,但整个区域的市场一体化受关注较少,不过1996年之后其市场一体化的程度逐渐提高。这应该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市场一体化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京津冀和长三角市场一体化程度都有增大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加入WTO使这两大地区的一些城市尤其是对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城市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城市市场化程度得到提高。
    实现市场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理顺交易与供求的关系,深化分工与合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和深化政府间的合作,消除阻碍市场有效发挥作用的壁垒。市场化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有很大关系。依据市场化原则,生产要素必然会集中于收益率高的地区,因此短期内,完全的市场化一定程度上会使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加大。有的地区内部为了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而对外来的商品和要素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人为地阻碍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通,这使得市场一体化很难实现。因此,市场一体化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行财税体制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年来,各地纷纷将加强区域一体化提上发展的议程,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三大地区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均有所提高,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提升明显。
    3.区域政策一体化比较
    总体来看,京津冀地区政策一体化方面的差异明显小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政策一体化协调发展程度较高;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政策一体化程度相似。进一步分析发现,京津冀地区政府规划和协作发展程度的值在三个地区中都是最大的,表明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京津冀各城市在这两个方面协调不足。地区协调发展要求各地政府统筹规划,以合理有效地分配地区的资源达到地区整体经济的稳定增长,各地政府在规划和协作程度方面的不一致,很容易导致诸如产业趋同、无序竞争等问题,长期内甚至会制约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协作发展程度较高,但是一体化效率和政府规划的协调性较低。长三角地区政策认同度较差,政府规划的一体化程度较高,其他两项指标均介于京津冀和珠三角之间。
        二、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标准差值法测度了1989-2007年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三大经济圈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及其发展趋势,主要的结论可归结为:
    第一,在三大区域中,京津冀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长三角次之,珠三角最低。近年来,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间一体化的差距越来越小,趋同趋势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为各地认同,三大区域都将加强区域合作和提升一体化程度纳入发展重点,初步的成效也已显现。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主要由市场一体化来反映,京津冀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最高,珠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最低。珠三角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低的原因在于,产品价格的差异较大,进而导致要素的分布不平衡,资金、外资和技术过多地集中于广州、深圳两地;同时,市场化程度以及政府工作效率方面的差异也是最大的,最终导致地区市场一体化程度较低。
    第三,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2000年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经济差异超过京津冀。京津冀与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格局分属两种不同模式。长三角地区是以上海为核心,并通过上海的经济发展辐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京津冀地区有京、津两个大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城市间的竞争大于合作,区域经济发展缺乏一个能承担核心功能的城市。
    第四,京津冀地区政策一体化程度在三个地区中最高,这主要导源于其内部各城市间平行竞争,要素流动的壁垒相对较少,一体化效率即政府交往的程度和政策的透明度较高,而其他两个地区政府一体化效率则相对较低,进而导致区域政策一体化程度不高。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化的进程,一体化程度提高不仅有助于资源合理配置进而增强区域整体的竞争力,而且要素在更大范围的自由流动也推进了市场的成熟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从上述分析看,一体化程度差异和不足主要源于制度创新不足。政府应该在市场化进程中起“助推器”作用,而不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加快政府制度创新,加强地区的协调发展和政策一致性,突破行政体制对产品和要素市场化的阻碍,并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和民间资本在区域创新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作者:周立群,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夏良科,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摘自《江海学刊》(南京),2010.4
    原文约10000字

Tags: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