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王松奇:供给学派源流考(1月31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时下中国,最流行的词汇非“供给侧改革”莫属,有聊学者和无聊文人都纷纷撰文,探幽索微,追本溯源,有限考证,无限发挥,从35年前里根登台经济政策改弦更张开始,一直到中国现阶段的所谓新常态,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近几日,《财新网》上一篇走红文章“供给侧改革:里根的教训与朱镕基的经验”(作者徐朝阳)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研读发现,这篇文章中存在着黄达老师所说的硬伤,即常识或历史上事件方面的错误。如该文“很多人误以为供给学派来自美国著名高校经济系,其实,该学派真正的创始人来自新闻界,其核心人物是《华尔街日报》时任主编罗伯特·巴特莱及副主编裘德·万尼斯基。70年代中后期,这两位主编同常在华盛顿一带活动的经济学家拉弗关系密切,后者关于高税收会扭曲激励进而造成产出乃至税收减少的思想对他们影响深刻,于是,他们将该思想总结为“拉弗曲线”并加以发挥。……万尼斯基将这种新办法命名为供给侧管理或改革,跟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管理针锋相对,这套新理论也叫做供给经济学。”
    据我所知,“供给学派”一词是尼克松时期曾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的赫伯特·斯坦1976年4月在提交给美国经济学家年会的一篇论文中创造出来的。根据对财政政策看法的差异,赫伯特·斯坦把经济学家分成了几类,并把一类人称之为“供应学派的财政主义者”,虽然他在使用这个字眼时还没有明确说明财政政策变化对供给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但“供应学派”这个字眼还是受到了不少人注意也包括嘲笑。之后,南加州大学的教授阿瑟·拉弗进一步发展了供给学派的观点,拉弗设计了一个曲线图,用它来说明降低税率能扩大财政收入。他认为,当税率为0时不会有任何财政收入;当税率为100%时也不会有财政收入;但是当税率在0和100%之间时就会出现财政收入。当税率从100%下降时,财政收入肯定会增加,但是,如果税率从某点开始趋向0时,财政收入肯定会减少。如图:
    
    拉弗曲线提出了一个重大且暂时还没找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即:美国当时的税率究竟是在拉弗曲线的哪个位置上,是大于B还是小于B,如大于B降税就能增加财政收入,如小于B降税会减少财政收入。在常规图形中,拉弗曲线呈对称状,在50%处达最高点,显然这是一条完美无缺的曲线。但现实中的曲线也可能呈下图形状:
    
    这一曲线的实际涵义是:降税增收的区间大大小于降税减收的区间。
    尽管拉弗曲线所演绎的供给学派理论还存在一些学理难题,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伯特·蒙代尔的鼓励和帮助下,拉弗把他的观点介绍给了《华尔街日报》的主笔祖德·万尼斯基(Jude Wanniski),万尼斯基对拉弗的观点表示热情支持,和《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们一起将拉弗的观点作为报纸社论中讨论的固定主题,并且,万尼斯基还撰写了一本标题为《世界发展之路》(The Way the World Works)的小册子,用以解释和支持拉弗的观点。不仅如此,万尼斯基还在纽约的一位朋友欧文·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的建议下,将拉弗的经济学观点介绍给了来自布法罗的共和党议员杰克·肯普。肯普作为政治家在供给学派观点的传播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同特拉华州参议员威廉·罗斯合作,将拉弗的观点写进了一个提案,人称“肯普-罗斯提案(Kemp-Roth Bill)”,要求把个人所得税普降10%,共削减三年。1977年9月共和党全国委员会通过了这一提案,并于1978年夏决定把该提案作为国会竞选运动的重点主张,于是才开始出现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的宣传者。
    1977年,供给学派成为国会共和党派的学说,在这一政治派别中它拥有了政治首领杰克·肯普;经济学头面人物阿瑟·拉弗;万尼斯基代表的舆论喉舌《华尔街日报》;主要知识分子欧文·克里斯托尔,但显然,其中还没有罗纳德·里根。到了1978年里根才在自己的政治经纪人约翰·西尔斯(John Sears)的诱导下,最早最积极活跃地接受了供给学派的经济观点。而里根此前所关注的大多是通胀与失业交替、赤字预算还是平衡预算之类的问题。从1979年开始,里根同肯普及供给学派人士频繁接触,1980年1月起,里根多次发表电视演说,强调缩减税收的意义,并提醒人们注意,当肯尼迪削减税收之后,联邦收支也随之增加了。同年3月18日,当伊利诺伊初选确定罗纳德·里根将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时,经济讨论的性质突然发生改变。因为,里根如果想要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他的经济主张不能再是用热情来表现自己的态度如何如何,而是要向选民证明自己对国家的责任心。于是里根聚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经济顾问,其中有:乔治·舒尔茨、米尔顿·弗里德曼、阿瑟·伯恩斯、艾伦·格林斯潘、查尔斯·沃尔克、沃尔特·里斯顿、保罗·麦克阿肯、阿瑟·拉弗以及杰克·肯普。这其中,只有后两位才是彻头彻尾的供给学派人士,其他人中,有人反对减税会增加联邦收入的观点,有些则持保留态度。艾伦·格林斯潘在里根竞选顾问班子中主要负责数字计算工作,他估计,减税后,联邦收入总额会下降,经济扩张的结果只能补偿这种收入损失的20%,也就是说,如果税收减缩1000亿美元,那么,联邦财政收入将净亏损800亿美元。尽管如此,里根还是坚持展示自己的竞选经济纲领,要点有六:
    1、大量缩减税收,个人所得税每年缩减10%,共削减3年。此外,大幅度降低企业投资所得税。
    2、大力压缩预算中的非国防开支。
    3、减缓和稳定货币增速、促通胀下滑。
    4、大幅减少政府管制。
    5、大力扩充国防开支。
    6、在几年之内,使联邦预算趋于平衡。
    里根于1980年11月当选总统,开始实施供给学派的减税主张,但到了1982年年中,绝大部分著名的供给学派人士离开了政府,原因是,尽管供给学派在财政部等政府部门还有不少支持者,但减税对支持产出会产生迅速而巨大的影响效应并没有在美国经济运行实际中出现。事实是,里根从1982年夏天开始转向大幅度增税的主张,同年年底,他又提出要提高汽油税。里根经济政策主张的变化,其背后的真实原因是赤字的大幅增加,从1000亿美元、1500亿美元再到2000亿美元,这样的数字在30多年前平衡预算观点流行的美国是很难令人接受的。供给学派的失势大致原因也是因赤字猛增触发了人们对供给学派主张与经济运行实际吻合度的怀疑。
    2014年6月我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译著《狂人、知识分子和学术涂鸦人》,这是一本很有影响力的美国式政治经济学著作,其中作者对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之间关系以及美国历史上影响到重大经济政策变化的经济思想均有提及,但是,书中既看不见拉弗更看不到供给学派的字样,这说明供给学派在美国经济思想史上地位并不高。
    经济学研究中常常看到的现象是,10个人中有15个观点,因此,不存在非此即彼的明确界限划分。是不是不赞成凯恩斯需求管理政策的都是供给经济学派,当然不是,因为除上述两派外经济学界还存在千奇百怪的各种派别。因此,我们也很难将未明显运用需求管理政策调控经济的改革措施和主张一股脑划入供给侧改革阵营中,例如,朱镕基时期的住房制度改革、国企改革、放任乡镇企业发展等等。我觉得将这些都划入供给侧改革范畴略显牵强,如果这些都算供给侧改革,那么,1978年农村联产承包、共产党的打土豪分田地、国民党在台湾的三七五减租乃至于古代农民起义中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纲领,都可算是供给侧改革了。天哪,一个不被美国学界看重却成中国新宠的经济学词汇居然如此源远流长!
    其实,我们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等等政策的施行,不一定非要冠名供给侧改革,中国所需要的真正供给侧改革是回到1999年15届4中全会那个国企改革的思想高度,真正做到以民进国退来重新构造微观经济基础,除少数纯公益性公共产品领域外,多数领域都可以让民营企业成为主角,前不久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不是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个词吗?我们可以回顾历史,看看哪个时期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得最快,想想这个时期我们的体制背景政策背景出现过哪些新变化,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愿与徐朝阳学友共勉,
    诗曰:
    有事儿说事儿,
    别套新词儿
    生拉硬扯
    容易走味儿。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载《银行家》2016年第1期)
          
    

Tags:王松奇,供给学派源流考1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