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执笔:贵州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旅游与社会发展研究部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群众福祉与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全省上下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补短板提升教育普及水平。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教育精准扶贫等计划,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教育“9+3”工程。到2016年底,全省在校生人数增加到914.45万人,净增60.7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3%、提高21个百分点,小学净入学率达99.57%,初中毛入学率达107.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8%、提高9.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87%、33%。营养计划受益农村学前儿童达75.5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每年达380万人以上。中职学校累计免除学费29.46亿元,受助学生达146.17万人次;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发放教育扶贫资助资金累计达27.10亿元,受助学生达108.01万人次。
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和“双百工程”,实施职业能力建设工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降低创业门槛,落实自主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实施精准帮扶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劳动力返乡创业就业工程,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到2016年底,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14.55万人,年均新增62.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下岗再就业人数累计达到71.27万人。每年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8万人左右。累计扶持创业22.44万人、带动就业64.99万人。累计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以上、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以上。省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3.8万人,比2012年期末增长42.23%,农民工跨省返乡创业就业175.52万人。
深化社会保障改革落实惠民政策。实施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推行跨市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实施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推动易地扶贫搬迁“三保”衔接等。到2016年底,社会保险参保总量达3928.6万人次。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1703.08、973.59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加476.3、325.3万人。各类保险基金总体上保持收支平衡;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供养等人数年均分别保持在445.5万人、11.7万人左右。离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78.27%,比2012年提高8.05个百分点。
大力实施“健康贵州”工程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深入推进医疗卫生“百院大战”,推进全省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农村中小学校医、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五个全覆盖”,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医疗扶助“四重医疗保障”制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到2016年底,全省卫生机构达28023个,比2012年增加644个,床位达到21.02万张,比2012年增加7.37万张。全民健身工程累计达到2404项,公共体育场地达到2213个,比2013年增加560个。全省283.61万人次享受“四重医疗保障”补偿43.27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人均寿命达到72.8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增至10.30%。
大力实施安居工程解决困难群众住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集中对城市棚户区、国有煤矿和工矿棚户区、国有林区棚户区及国有林场危旧房、国有垦区危房等“一危三棚”进行改造。2013-2017年底,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13万户,改善350多万棚户区(含“三线”企业保障性住房)居民住房条件,实施安居工程建设206.92万套,全省住房保障对象的住房保障覆盖率接近30%,缓解近500万城镇居民“住房难”。
大力实施安保工程提升群众安全保障。实施“天网、地网”工程,建立立体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共安全、预防化解社会矛盾、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推进“贵州政法综治云”大数据应用,进一步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加社会和谐与社会治安良性循环能力。到2016年底,刑事案件立案数、治安案件法案受理数分别为13.76万起、24.26万起,分别比2013年下降4.91万起、1.45万起。
大力整治环境提升城乡生活环境质量。加强城乡环境建设整治,严格落实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强力推进“双十”污染治理,深入开展“整脏治乱”行动,实施水、电、路、气、房、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推进农村“四改”和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等。到2016年底,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为57.76、23.46、7537.85万吨,分别比2012年减少46.35、5.59、297.4万吨,生活垃圾处理总量为454.77万吨、比2012年提高131万吨。城市污水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5%和87.3%,分别比2012年提高6.6、35.7个百分点;中心城市、88个县(市、区)的空气优良率分别达97.1%、97.6%。中心城市、县城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9.5%。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由于长期“欠发达、欠开发”,社会发展欠账多,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健康保障、社会安保、环境整治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然任重道远。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增进民生福祉目标,必须按照十九大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要求,在未来5年,要着力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一是提升教育保障水平。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下延伸,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7年。二是提升就业保障能力。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非农就业率达到50%。三是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加快形成健康生活、健康工作共识与合力,促进“健康链”向纵深延伸,人均寿命达到76岁。四是提升住房保障能力,构建“国家+集体+个人”供给合力,实现住房保障多元化,完成农村危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95%以上群众居住良好。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提高保险基金收缴标准,促进支付能力达到全国水平。六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加大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天网”进村,促进乡村振兴与长治久安。七是提升环境整治水平。全面完成农村“四改”和污水、垃圾处理和面源污染治理,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环保质量。
Tags:多谋民生之利 多解民生之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