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访谈]张明森:推进油气储备调峰能力建设

http://www.newdu.com 2018/3/26 中国能源报 仝晓波 参加讨论

    从国家层面推进油气储备调峰能力建设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明森
    本报记者 仝晓波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
    张明森:我国的石油储备自2006年开始,经过十几年建设,目前已形成了9大石油储备基地,总容量达到4300万立方米以上,储备能力达到近4000万吨。
    据2017年中期统计信息,我国的石油储备已达3325万吨。当前,我国的石油储备建设已取得巨大成绩,但距离国家2008-2020石油储备中远期规划“8500万吨左右”的目标还有一半任务未完成。距2020年只有3年,如果没有更有效的措施出台,完不成原定计划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能源报:在全球油气供应宽松、低油价的大环境下,进口石油资源相对容易很多,加之多种替代能源的发展,有声音认为石油战略储备似乎没那么重要了。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张明森: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从目前看,石油仍然是重要的车用能源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动摇,尤其是在车用动力电池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之前,这一现状不会改变。这一点从这几年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情况就可以看出,原先大家纷纷预测的随着电动车的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费将达峰现象并没有出现,而是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
    中国能源报:对于我国下一步加快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您有什么建议?
    张明森: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储备领域的政策,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建议国家首先应该设立专项、加大投入,加快石油储备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理顺石油储备设施建设、维护运行等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分清国家与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力争到2020年使石油储备能力再上新台阶,即使到不了原定100天的净进口量,至少也达到60-80天的水平。
    中国能源报:天然气储气调峰能力不足是公认的制约我国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张明森:天然气的不易储存性和淡旺季需求的巨大差异,给其供应制造了巨大麻烦。生产企业(气田)难以大幅度改变生产负荷,当前输配气的操作模式也难以适应这种差别巨大的消费特点。如果供气设施按旺季需求量设计建设,则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淡季生产负荷太低,严重影响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一套巨大的装置长时间按20%甚至更低的负荷生产,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按淡季或按平均需求规模设计建设,则不能满足旺季的用气需求。
    中国能源报:国家发改委近期公布了天然气储备的新目标,提出供气企业的储气能力达到10%,并下大力气建设2亿方调峰机制等,我国应如何推动相关工作?
    张明森:根据国际经验,一是建设储气库,二是建设液化天然气储存设施。城市的燃气企业也可以建设一些小型的储气罐等辅助设施,用于局部、短时间的调峰。目前看来,多数城市燃气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储气调峰设施,完全依赖上游供气企业进行调峰,整个天然气保障系统非常脆弱。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调峰价格机制,目前定价机制下,天然气价格难以体现储气库和LNG储罐的调峰成本。国家要想把天然气替代作为中长期的环保措施,就应该把天然气的储存调峰能力建设提高到国家层面予以重视。如设置专项基金,支持有关企业或城市规划建设;研究实施淡季、旺季价格浮动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化,让储气过程同时具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Tags:访谈张明森,推进油气储备调峰能力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