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人口、资源、劳动经济学 >> 正文

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地区特征

http://www.newdu.com 2018/3/2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张车伟;… 参加讨论

    2000年,三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值与1978年相比,东部地区增长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为14.6%;其次是中部地区,年平均名义增长率为13.3%最后是西部地区,年平均增长率为12.4%。但是由于三类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起点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建立在结构和增长源泉变化基础之上的农民收入在三类地区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改革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46下降到1983年的0.138, 同期,泰尔指数从0.037下降到0.031. 此后,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一路上升,到1995年达到最高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23和0.088.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在略有下降之后又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到2001年,农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为0.222和0.084。
    从农民收入构成来看,三类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上!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几乎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在东部地区,2000年,劳动报酬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为46%,家庭经营收入为48%,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几乎占有相同的地位。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大大低于家庭经营收入。其中,在中部地区,2000年,劳动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占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6%,和70%,西部地区2000年相应的数字分别为23%,和71%," 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依然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而转移性收入和家庭财产性收入二者合在一起仅占农民收入的5%左右,且这一比例自1993年以来在三类地区间并没有发生任何显著的变化。农民收入构成的地区差异表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对家庭经营的依赖性更大,结构相对单一。
    农民收入的构成虽然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地区差异,但收入构成的变化趋势在三类地区之间则是一致的: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收入的比重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而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则呈现不断减小的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源泉单一化倾向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的.在1998年之前,家庭经营收入无论在中部地区还是在西部地区均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源泉,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均超过40%。其中,1998年,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的40.5%,是由家庭经营收入提供,西部地区同期的这一数字更高达50.5%。家庭经营收入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在中、西部地区突然变为负值,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这说明,在中、西部地区,1998年之后,农业生产和家庭经营的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农民收入之所以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距,不同地区农户所拥有的要素禀赋差异和非农部门发展状况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根据相关研究,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区域间收入差距拉大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地区间非农收入的不平等。 地区间非农部门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差距,带来了不同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机会上的差距。 除非农就业因素外,由于中、西部地区农户间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人力资本水平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结果,不同地区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也存在着差异。
    文章出处: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23期
    

Tags: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地区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