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有序流动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高文书 参加讨论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现阶段,如何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大中小城市均衡分布、有序流动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高文书。
    记者: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转移的特点是什么?
    高文书: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步入农村人口大规模转移的阶段。这种人口转移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转移呈现5个特点:一是农村人口主要向城市转移,进城农村人口占全部农村转移人口的八成左右;二是农村转移人口总体上表现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三是农村转移人口年龄普遍较小;四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总体较低;五是农村转移人口主要在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就业。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走向非农产业、从农村流向城市,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进展。下一步,我国城镇化的重点是提高进城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和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记者:在农村人口转移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哪些经验,仍需面对哪些问题?
    高文书:在引导农村人口转移过程中,我国已做出很多探索,取得了很多经验:农村人口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应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城市地区出现对劳动力的大量需求,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90年代,配合相关改革,我国对农村人口转移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我国对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长,国家则进一步出台政策,为农民进城就业等提供便利。
    要分阶段、有重点地解决农村转移人口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例如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解决社会保障覆盖和转移接续问题等。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与经济发展的要求还相差很远;附着在传统户籍制度之上的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的改革已经在进行,但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等。
    记者:在农村人口转移的过程中,如何重组和转移特大城市部分过度集中功能,同时增加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高文书:大城市固然有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等积极影响,但如果城市过大,其消极影响也很明显,例如带来房价过高、交通拥挤和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为了更好地生活、发展和享受公共服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少数大城市,使得城市面积不断扩张,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持续增加。
    改变这种现状,要增加中小城市的吸引力,需要中小城市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为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才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同时,国家应统筹区域平衡发展,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公共财政要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合理分配。
    记者:为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在大中小城市有序流动,国家在制度安排上如何考虑?
    高文书:首先,户籍政策需要创新。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形成一个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这需削减或消除不同户籍身份上的福利待遇差异。
    第二,完善进城农村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政策。我国已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问题。但是,在中考阶段和高考阶段,大部分农村转移人口的子女,不得不返回流出地就学。因此,当前要着力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后的教育,尤其是“异地高考”等问题。
    第三,建立进城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进城农村转移人口住房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逐步解决进城农村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
    第四,加强培训以提高进城农村转移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农村转移人口能否由“乡下人”转变为真正的“城里人”,除了制度、法律、资金等因素之外,还取决于农村转移人口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所以说,城市公共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应向进城农村劳动力充分开放;政府要增加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财政补贴,降低农村转移人口的职业培训负担。
    文章出处:经济日报,2013年9月9日第6版
    

Tags:引导农村转移人口在城市有序流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