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靠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http://www.newdu.com 2018/3/29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学网 蔡昉 参加讨论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引擎,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动力。根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于“十二五”时期停止增长并绝对减少,意味着长期给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口红利的人口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意味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要求从依靠传统人口红利实现的增长模式,加快转向依靠人才红利的增长模式,保持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
    我们把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定义为: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增加,使得人口抚养比处于下降过程,从而保证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带来的额外源泉。具体来说,由于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当他们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时,就意味着资源配置从低生产率部门转向高生产率部门,从而提高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这种效应也可以看做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的资源重新配置效率。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期间,劳动力在地区和部门之间(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以及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对GDP增长率贡献率为16%—21%。我们还可以应用另一种模型方法,来看人口红利对改革开放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如果以人口抚养比作为人口红利的代理指标,抚养比下降1个百分点,可以使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11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所考察的1982—2000年期间,人口抚养比持续快速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率的贡献高达26.8%。
    然而,根据人口预测,大约在“十二五”时期的2013年,中国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随后转而上升,意味着人口红利开始消失。而在此之前,也就是说从2003年以来,普遍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现象和普通劳动者工资的上涨,已经预示了这个结果。
    单纯依靠物质资本的投资,无论是作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是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都是不可持续的。从保持经济增长潜在增长率的意义上看,在劳动力出现短缺之后,物质资本继续投入将遇到报酬递减现象的制约。此外,目前中国出现的投资增长,具有政府主导和资本密集程度高的特征,容易违背特定地区的比较优势,进一步伤害资源配置效率。
    而这整个过程的结果,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人们所讨论的人口红利概念虽然是指富有生产性的人口结构,对储蓄率和劳动力供给这两个经济增长条件产生的正面影响,但是,劳动力供给中实际上是包含着人力资本因素的。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的前提下,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并非要对人力资本积累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人口结构变化还创造了一些新的条件有利于扩大和深化教育,这可以被看做是从人力资本方面创造经济增长新源泉的红利。
    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至为紧迫。对于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从劳动者群体的增量和存量两方面着眼。中国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状况,不仅整体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年龄较大的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明显降低。例如,目前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年龄越大受教育水平越低。例如,受教育年限从20岁的9年下降到60岁的6年,而与美国的差距则从20岁比美国低29%,扩大到60岁时比美国低56%。
    针对这种现状,培养人才既应该从正规教育入手,密切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之间的连接,也要从在职培训和“干中学”着眼,提高劳动力存量的技能。这会分别对教育体制和培训体制提出进一步的改革要求。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1年8月2日,第18版
    

Tags:靠人才提高劳动生产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