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发于《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12期,第181-198页。
[PDF全文阅读] 国际组织中的权力计算——以IMF份额与投票权改革为例的分析 黄 薇
摘要:投票机制是国际组织进行决策的重要机制,投票过程反映的是权力的博弈。以IMF在2008年份额与投票权改革前和2010年改革后的权力分配方案为基础数据,对其成员国在改革前后的决策权变化进行比较证实,改革的确有助于IMF成员国决策权力差距的缩小。如果采取70%多数票获胜规则将意味着美国绝对否决权的丧失,因而更有利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权力提升。但是美国在阻止行动方面仍掌握绝对权力。此外,测算结果还显示,投票权比重变化与决策权变动之间并没有严格对应关系。投票权比重的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决策权的上升。投票权比重不同的国家,其决策权仍可能相同。
关键词:份额 投票权 多数票规则 权力指数
引 言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治理朝着多极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领导结构迫切需要做出适应性改革。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格局与政治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它们在多边金融机构中的资金需求和出资能力已经发生相应变化。IMF最后一次全面增资是在1998年,其资金规模和份额分配明显落后于现实需求。为了让IMF能够在全球金融稳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经由理事会绝对多数同意,IMF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提出了两个份额与投票权改革方案。在成员国的支持下,2008年改革方案顺利通过,并于2011年3月生效。与此同时,二十国集团(G20)也在积极推动IMF2010年的份额与投票权改革方案走向实现。但是,由于成员国投票程序受阻,2010年改革方案直至2015年年底才获得足够的赞成票,直到2016年初才正式宣布获得通过。依据这一改革方案,IMF资金规模将扩大一倍,份额将实现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整体转移6个百分点。IMF官方资料显示,2010年IMF改革方案生效后,中国在IMF所拥有的份额比重从3.99%升至6.42%,投票权从原来的第六位跃居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
一、IMF份额与投票权的制度安排与改革
……
二、权力测算方法的理论框架
……
三、IMF决策权分布与改革前后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