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怎样开启产业升级2.0版

http://www.newdu.com 2018/4/24 解放日报 俞晓晶 参加讨论

    近来一系列事件似乎表明,中美贸易摩擦正在向高技术产业蔓延。这提醒我们,中国必须要走独立自主的产业升级之路。那么,如何走好这条路呢?
    构筑先发优势有基础
    据测算,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203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超过50%。中国正全面步入数字经济时代。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翅膀”,辅之以相应的制度支撑,完全能够摆脱技术壁垒,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的2.0版。
    一般认为,在产业升级1.0版中,中国凭借劳动力、土地等优势,依托从“引进—模仿—改进”的技术后发优势,成功跻身全球生产网络。但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谁主沉浮,尚难定论。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加速“数据井喷”。在工业互联网、工业4.0以及人工智能大比拼中,谁能拥有更多客户资源、谁能挖掘更多数据资源、谁能更高效率使用数据,谁就有可能成为领先者和领导者。
    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数字经济时代通往中高端的路径将发生颠覆性改变。同高端服务相结合的生产环节、同先进制造相结合的服务环节成为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基本载体,占据价值链中高端的方式更强调规则和标准的引领作用。由此,相关产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力直接体现了国家竞争优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升级2.0版的核心是“构筑先发优势、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为我们构筑先发优势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一方面,中国获取数据资源的优势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有观点认为,中国互联网独特的地方是,7亿网民说同样的语言,遵守同样的法律,产生统一规则的数据,可以推动算法的创新。中国互联网的这个特殊性,加上现有的消费规模、生产规模,为资源向数据转化进而向产业化转换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另一方面,消费领域的模式创新、生产领域的集成创新正在不断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的方式。基于模式创新的新业态带来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也不断赋予传统产业新的活力。在生产领域,中国的产业体系相对完备,大多数产业都具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为实现基于产业链的集成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除壁垒需作出积极转变
    当然,也要看到数字经济背后制约中国产业升级的壁垒仍然存在。
    制造业基础还需夯实。在探索符合发展阶段需要、基础条件具备的战略方向和路径方面,我们的制造行业和企业还需作出更大的努力。
    技术集成创新较之于模式创新存在滞后。产业升级2.0版的基本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集成创新和模式创新。尽管数字经济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更多集中在对传统商业模式的改造和创新,以及在消费领域的应用和推广。这些模式在掌握一定资源的情况下,相对容易模仿甚至超越。但在生产模式领域的创新,尤其是技术集成创新及其应用和推广,则显得滞后。这种滞后,可能导致具有主导权、话语权的行业规则、行业标准“旁落他人”。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备。就政策体系而言,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一系列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的政策先后出台,政策效果不断发酵。然而,对于企业特别是一些从事新兴行业、新兴业态的企业而言,它们难以从复杂的政策条线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条款。同时,现有的体制机制大多是按照传统工业化思路进行设计,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多头管理、无人管理的现象亦有所显现。就整体环境而言,与产业政策等配套的社会管理政策相对滞后。
    随着产业升级2.0版本“上线”,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构筑先发优势、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我们尚需作出如下转变:
    一是转变发展理念,将过去“制造业优先发展”的理念转变为互联网思维下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二是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强化资源转换能力,提高互联网、大数据的使用效率。
    三是调整管理思路,既要避免“无法生存”,又要规避“野蛮生长”,为数字经济下的新产业、新业态、新企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Tags:怎样开启产业升级2.0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