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速”向“质”,我国经济迎来良好开局
最近,30个省份陆续公布2018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总体来看,多数省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推动区域继续协调发展、经济结构继续转型升级、民生继续改善,为国民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更多有利条件。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必须答好的“答卷”。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达6.8%,一系列经济数据表明,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各省份公布的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为国民经济良好开局提供了详实注解。
区域协调发展有新意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四大板块联动发展、平衡发展,增强我国区域发展的协同性。
从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增速来看,在30个省份公布的数据中,呈现出中部和西部多数省份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平均增速的新格局。一季度,18个省份GDP增速跑赢全国增速,其中,西部有9个省份,中部有5个省份,东部有4个省份。尤其是,贵州增速为10.1%,居增速第一位,西藏、云南紧随其后。这说明,中部和西部多数省份经济发展后劲足、潜力大。
东部省份经济基础较好,经济体量较大,在保持合理经济增速的基础上,面临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优化发展的重任。而东北三省,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与全年的目标增速存在明显差距,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上,当地首要的就是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塑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尽快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尽管经济增速难以反映经济发展全貌,但这一衡量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就能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施策空间。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有内涵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藉此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途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突出体现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加快发展,并以此大力提振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既有“增量崛起”,也有“存量变革”,这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尤显迫切和重要。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部地区崛起的动力源。一季度,尽管不同省份经济增速有分化,但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共同趋势。
比如,一季度,贵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这对该省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发挥了积极作用。再如,虽然河北、山西的经济增速慢于全国增速,但其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为经济持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夯实了发展后劲。
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重点。因此,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凝心聚力做好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久久为功,才能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传统产业焕发活力,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民生改善有力度
努力改善民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季度就业市场总体稳定、就业状况持续改善,为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保障。
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同样,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也起到相同作用。比如,一季度天津的经济增速虽处末端,但其新增就业12.45万人,规模与去年持平,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就业形势稳定向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有关。
就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和缩小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可靠保障。一季度,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0%、9.4%和7.1%,中部、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速快于东部及东北地区;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5.7%和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降至2.55,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民生改善,不仅体现在劳有所得上,也体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核心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而公共财政的投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一季度,各省份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向保障性住房、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倾斜,使公共财政具有明显的民生财政性质,这有助于全体人民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开局之年,我国经济迎来良好开篇,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引下,由“速”向“质”转变的直接体现。随着高质量发展步步深入,我国经济必将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必将更美好。
(作者张德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Tags:由“速”向“质”,我国经济迎来良好开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