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增速超预期回落不具有持续性(胡月晓;9月22日)
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来说,中国经济的第一增长动力仍是投资,中国经济仍是投资型经济。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消费率的波动提升,正对应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这种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是:投资下降带来经济增长的下降,消费相对平稳带来了消费率的提升。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过渡阶段,投资增长的源泉来自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的继续提高。
投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投资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长期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投资的周期性变化带来了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投资的潜在能力变化决定了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无论是技术革新带来的新产业扩张,还是企业家精神发现的新商业机会,甚至是人口增长带来的需求扩张,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最终都要通过投资增加才能实现。
2012年以来,中国投资的增长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长2012-2017年间分别为19.0%、18.9%、14.7%、11.8%、8.6%和1.3%。正是2012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了“底部徘徊”状态,经济增长进入了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的“新常态”阶段。
那么,中国投资为何会持续下降呢?从现象上看,中国投资近几年的回落,是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回落的结果。经济现象给市场的直观感受是:楼市调控和城镇化进程本身的放缓,带来了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的回落;由于基建投资主要是政府主导投资,政府投融资能力受制于债务问题,导致了基建投资的回落。
从投资构成的占比看,房地产投资占中国城镇投资总额的比重虽有下降,但近3年已重趋稳定,2018年还呈现略微上扬态势,目前占比约为18%;基建投资占比自2012年后持续攀升,2012-2017年间占比由17%逐步上升到当前的23%。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大体上属第三产业投资,从产业投资分类的角度,第三产业投资占了中国投资的约60%比重,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投资占比约为37%。从投资增长速度变化看,楼市投资增长2015-2016年间表现出明显的见底回升拐点,2017-2018年间延续了稳中偏升态势,目前维持在10%左右的水平运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自2015年后也表现出见底走稳的态势,2017年底增速为17.2%;整个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速虽然整体呈现了稳中偏降的态势,但最新投资增速仍有6.0%。中国当前实际投资增速为5.5%,远低于楼市和基建投资增速。可见,当前的投资低迷态势,主要是具有顺周期特征的工业投资低迷的结果。
我国工业投资的增长已连续两年运行在接近3%的水平,但自2018年3月触碰2%的低点后,呈现明显的见底缓回升态势,2018年7月回升到3.9%。但无论如何,从结构和增速两个方面看,显然是第二产业的较慢投资增速,造成了当前中国投资的低迷态势;在2012年之前,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长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基本接近,除了2009年推动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双扩张时期外,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超过第三产业是常态。
笔者进一步分析可知,工业投资的低迷主要是周期性,并非是货币偏紧和债务问题导致的结果,即“去杠杆”带来的货币压力和政府债务约束虽然带来第三产业投资的回落,但如果工业投资增长能维持,那么中国的投资增长将不至于回落到目前的低迷状态。即使相对于成熟经济体,中国目前低于6%的投资增长水平,也是偏低的。
从国民经济循环的角度分析,中国近几年投资持续回落的态势,正是储蓄率和储蓄增长双下降的结果。在同期社会消费增长逐步放缓的情况下,居民储蓄下降,主要是房价高涨带来按揭支出刚性增加的结果。由于高房价构成了中国家庭的现实压力,导致居民消费低迷,从而直接导致了企业投资的低迷。
可见,表面上的货币和债务问题,并非是造成中国投资低迷局面的原因,中国投资低迷的根源是储蓄不足。更为深入的分析可知,中国的储蓄不足,并非是周期性因素导致,储蓄不足的周期性表现通常为过度消费,当前中国的储蓄不足和消费不足是并存的,储蓄不足主要是房地产价格过高,侵蚀了居民消费能力和储蓄能力的结果。在楼市资产价格持续高企的情况下,即使社会充满着蓬勃的企业家精神,即使技术变革取得不断进步,投资增长也难以顺利实现,货币扩张的结果也只能是资金的“脱实向虚”。
展望未来,中国楼市的前景决定着投资的前景,这并不是指房地产投资对整体投资的带动作用,而是指房价运行前景和预期对居民储蓄和消费的变动影响。从现行楼市调控的总基调“房住不炒”看,随着具体细化政策的逐步出台,高房价对居民储蓄和消费的侵蚀将逐渐下降。事实上,伴随本轮楼市调控政策的变化,我们也看到了储蓄增长回升的局面:国内储蓄增长速度由2016年的2.9%,回升到2017年的8.9%,尽管仍远低于2012年之前接近20%的两位数常态。
从决策层对楼市的定位和调控决心看,中国储蓄回升可期,从而投资也将逐步走稳回升。从与工业投资有直接关联的民间投资增长看,中国民间投资2016年就已见底回升,回升步伐正好合拍于中国储蓄增长的回升节奏。更为显眼和市场关注的基建投资,当前的低投资增长状态,实际上是临时因素冲击的结果:伴随投融资体制变革,基建投资更多地转向了PPP,2018年上半年受PPP项目规范和清库整理影响,短期有所回落;PPP的库存项目整理已告一段落,基建投资重新发力有望再现。
笔者认为,短期看当前实际投资增速的超预期回落并不具有持续性,投资偏弱状态主要受当前风险防控成为政策重点的短期影响,上半年的摸清风险底细工作,使得PPP、棚改、政府债务调整等都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当期投资增长,预计下半年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在上述因素消除后会恢复增长。
更为重要的是,民间投资在2018年已显现回升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正在积聚。然而,从中长期看投资增长前景,还得看储蓄的变化前景,中国经济在转型阶段和新常态时期,仍然需要储蓄率的支持;而储蓄率的回升前景如何,则主要取决于楼市调控的前景。(载《中国证券报》2018年9月22日)
Tags:投资增速超预期回落不具有持续性胡月晓;9月22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