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把金融创新想得那么玄乎(周业安;12月11日)
公司股权分散了之后,很容易成为敌意收购的目标,想要防止敌意收购,保证自己的控股权相对不变,请设法多找一两个投资机构扮演白衣护卫,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看看能否在保持控股权不受挑战的前提下,兼顾公司的持续发展。
老张家的企业是一家上市公司,发展了多年,经过几次再融资,股权已稀释了不少。原先老张家股权占比挺高,是名副其实的控股股东。现在则是相对控股了。不过,毕竟是创业者,威望在,虽然控股股权占比降低了不少,在公司里依然有绝对的话语权。只是因为前期扩张太快,新产业良莠不齐,而公司原先的主打产品时过境迁,不再独领风骚,公司这两年发展不太顺利。看着报表上的存货数字,老张头疼啊。新产品研发也还顺利,只是投产尚需时日,而且新产品是否能击败竞争对手,也是个未知数。伴随公司业绩的下滑,股价也在缓慢下行。老张感受到了某种前途茫茫的意味。
有人私下建议老张弄点噱头,让市场有个念想,这样股价兴许还能在半空中悬着。可老张做生意凭借的是实诚,并不认可这种做法。他觉得股价下跌是公司不争气,当下要做的就是加快创新,力争尽快恢复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这时有个机构悄悄盯上了老张的公司。不妨就把这家机构叫甲吧。反复研究了老张公司的各种数据资料,甲做出了几个重要判断:一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数据可能还会继续恶化,股价还会下跌;二是这家公司的业绩变化并非核心能力弱化,而仅仅是产品更新换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假以时日,恢复元气是大概率,这就意味着这家公司有个好的未来;三是伴随股价下跌,这家公司可能会出现严重低估的情形。
市场给了甲机会。由于一些外部因素的扰动,市场变得不景气,老张家的公司还真的股价超跌了。这时甲开始悄悄买入老张家公司的股票,并在私下里联系老张家公司的一些重要股东,试图通过大宗交易快速提升股权比例。这分明是要与老张争夺控制权啊,身边的朋友适时提醒了老张。这下,老张紧张了。他对自己公司的未来有信心,但不等于市场上其他投资者会抱有同样的信心。毕竟存在信息不对称。自己对公司非常了解,而很多投资者只能看公开财务数据,未必能准确推断公司的未来。现在公司股价这么低,甲此时收购股权,实在是占了很大便宜。
那么,如何才能不让甲得逞呢?老张首先想到的是回购公司股票,可是回购需要大笔资金,现在钱都投在研发上了,杠杆本身就高,拿出大笔资金来做回购着实有难度。看来回购这条路暂时行不通。老张接着就想着找个朋友帮忙,请那些想卖出股权的股东把股票卖给这朋友。一些股东们说了,谁出价高卖给谁。还有些股东摇摆不定,等着看老张下一步如何走。甲则是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老张求助自己的朋友圈,无奈朋友圈里哥们要么也面临流动性危机,要么不想冒这险。而主要股东分成了三类:一类念着老张的旧情,支持老张;一类想着等甲出个高价卖出套现;还有一类属于观望,想套现,又抹不开面子,就等着老张来买回手头的股票。
幸亏老张平常为人实诚,在这个企业上费尽心血,不玩花活,公司实打实地发展着,这点业内都很清楚。这自然会吸引合作者。老张终于遇到了合适的伙伴乙公司。老张了解乙公司的投资经历和理念、偏好,是价值投资的实践者。这点和甲不同,甲采取的是短期套利模式,往往入驻一家公司后,推高股价后就会择机抛售,在业内名声不太好。与甲相比,老张当然欢迎乙,乙不会影响公司的未来发展,而甲则会损害公司的未来前景。急功近利必然会让公司走火入魔,这将严重损害投资者的权益。这完全不符合老张做人做事的理念。更何况乙公司已成功投资了一些好公司,口碑极好。
于是,乙和老张一拍即合,双方合作成立了一个产业投资基金,乙是主要出资者,老张流动性紧张,只能出一个小头。基于这家投资基金的资金支持,老张一方面主动回购公司股票,另一方面则通过大宗交易形式把摇摆股东手里的股票溢价买回。这样算下来,老张以及这家投资基金手中持有的股权加上支持老张的主要股东的股权,就达到了控股比例。这下公司安全了。甲一看这架势,再收购下去也难以控股,控不了股就无法操纵公司题材,也就无法操纵股价,就只好收手。这个公司控制权争夺战就此落幕。
这事给老张提了个醒。公司股权分散了之后,很容易成为敌意收购的目标,对于想把企业办成百年老店的老张而言,敌意收购是致命伤害。如何才能防止未来出现新的敌意收购呢?要保证自己的控股权相对不变,那就无法持续再融资,而公司发展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这可真是两难呀!
乙给老张提了两条具体建议:第一,多找一两个类似乙的投资机构,成为公司的主要股东,这些机构扮演了白衣护卫的角色,不干预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陪伴公司成长,分享公司成长的红利。只要有白衣护卫存在,老张就能在保持控股权不受挑战的前提下,兼顾公司的持续发展。第二,公司可考虑发行没有投票权的股票,比如优先股。优先股的好处是可以规定分红,公司发行优先股后可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同时不稀释投票权。很多稳健的金融机构愿意持有优先股,吃红利是个不错的投资模式。老张一听,茅塞顿开,原来这就是金融创新啊!由衷地佩服乙。乙淡淡地说,这是发达国家市场早就尝试过的,被证明有效。金融创新原本就很平常,不玄乎呀。
多看看历史,一切尽在掌握。老张心想,历史真是个好东西。(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载《上海证券报》2018年12月11日)
Tags:别总把金融创新想得那幺玄乎周业安;12月11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