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观点 >> 正文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http://www.newdu.com 2019/8/19 人民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原文标题】讲述亲历故事 见证辉煌历程(风从东方来——国际人士谈新中国70年发展成就)
    (奥地利)格尔德·卡明斯基:中国的发展速度让我感到惊喜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并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我是奥地利与中国友谊发展的见证者。上世纪70年代初,我作为维也纳大学国际法专家,专门给奥地利国民议会写了一封信,从国际法角度阐述了奥地利和中国建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获得了议会的重视。1971年,奥中两国正式建交。也正是在这一年,奥地利对华友好及文化关系促进会(奥中友协)正式成立。成立48年来,奥中友协一直专注于增进两国民间友好往来,推动两国人民的友谊不断发展。
    1972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为期四个星期的旅程让我在广东、河南等地留下了难忘的回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3月的河南山区仍然十分寒冷。当时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但依然坚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晚上乡亲们把自家的棉被拿来给我盖。一位老乡请我去家里吃饭,怕我吃不饱,盛了三大碗面,里面还加了鸡蛋。我知道,当时鸡蛋非常珍贵。
    1991年,我来到山东莒南县参加罗生特雕塑揭幕仪式。奥地利援华医生罗生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拯救了许多中国士兵和老百姓的生命,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他。在揭幕仪式上,莒南县的乡亲和退伍军人排起长队向我表达他们真挚的感激之情。
    中国人民的善良淳朴,坚定了我推动奥中两国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决心。如今,我访问了中国近80次,亲眼目睹了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单独或与其他人合作出版了70多本书籍,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帮助奥地利及欧洲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读懂中国。我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奥地利人,我对此感到自豪。
    我还惦记着河南的乡亲们。去年我在奥地利又见到了当年去过的村子的村支书,得知当年贫穷的村庄已经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倍感欣慰。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成功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并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我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中国民众攒钱购买“三大件”: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如今我认识的中国朋友们都开上了汽车,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先进的电子设备。中国的发展速度让我感到惊喜。
    不仅如此,如今世界上很多名牌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中国各个城市都矗立着著名建筑师设计的高楼大厦,旅行者乘坐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不仅在中国,也在许多其他国家普遍使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世界瞩目。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今年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为亚洲乃至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指明方向。中国向世界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风范,让我感到振奋。
    为庆祝奥中友协成立50周年,我正在撰写一本新书,介绍奥地利与中国的故事,把自己和中国的满满记忆都写进去。希望奥中两国人民友谊万古长青。
    (作者为中国“人民友好使者”、奥地利奥中友协常务副主席,本报记者花放、黄发红采访整理)
    
    (英国)戴 伟:见证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中国不少重点实验室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中国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和人员待遇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加入到创新队伍中。
    少年时的我有两大兴趣,一是纷繁多彩的化学实验,另一个就是中国。中国这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广袤国家令我深深着迷。
    我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后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任教。1987年,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在南京召开。那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留下了温暖的回忆。时任会议副主席陈懿教授为我悉心安排了参观行程。所到之处,总有热心的中国人为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杭州西湖边上,两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用不甚流利的英语为我讲解历史典故的情景,令我至今难忘。
    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踏实进取,加深了我对中国的热爱。此后,每年我都会来中国参加学术交流。每一次来,我都发现中国的面貌在变化,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因此萌生到中国工作的念头。1996年,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的段雪教授向我发出了合作邀请,我便毅然辞去埃克塞特大学化学系教学委员会主席职务,加入了北京化工大学。
    20多年前,中国无论是实验室条件还是科学家待遇都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当时很多英国同行不理解我的选择,但时间证明了一切。随着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投入不断增加,中国的科研环境得到了巨大改善。仅就北京化工大学而言,博士生的人数已从我初来时的24人增加到目前的500多人,形成了有规模的科研团队。包括我与段雪教授长期专注的层状及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系统研究在内,我所在的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前沿,具有国际影响力。
    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年决定来到中国。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我们的科学研究得以与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中国工业链条日趋完善,能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令我们充满成就感。例如,我们实验室研制的超分子结构紫外阻隔材料解决了沥青耐紫外老化能力弱的世界性难题,在中国西部等紫外线辐照强烈的地区应用广泛;插层结构功能材料中的阻燃剂则对于改善塑料制品性能、保障安全生产不可或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今,中国不少重点实验室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科技、通信技术、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中国不断改善的科研环境和人员待遇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加入到创新队伍中。
    除科研外,我也专注于科普工作。8年来,我每年都前往中国各地几十所中小学开展化学实验,教授化学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科学的种子。
    去年初,我开通了短视频平台的账号,将科普实验的视频上传到网上,一年多来已吸引了280多万粉丝。我在平台上看到,中国许多地区的农民在网上展示、出售当地土特产,由此走上致富之路。中国各类互联网平台飞速发展,农村地区也基本实现了全网络覆盖,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村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中国将在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我对这一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
    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但我并不打算回英国。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团已经邀请我加入到他们的队伍当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很高兴能够同众多中国老科学家一道,继续在科学传播之路上发光发热,继续见证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气象。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会北京分会主席,本报记者尚凯元采访整理)
    
    (比利时)阳·科诺里:中国在科研领域取得长足进展
    当时中国农民的生活虽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基本生活条件都得以满足,衣食住行和教育都有保障。今天,中国在科研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中国研究人员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更加成熟。
    1993年,我担任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教授,从事数字图像处理和信息通信技术设计相关研究工作。当年9月,我和时任布鲁塞尔信号与图像学会会长马克·阿切利受邀前往中国,在西北工业大学(以下简称“西工大”)讲学。我们在西工大参观了很多实验室,同中国师生广泛座谈。我主讲的内容是光计算、计算机架构及医学成像处理。每一堂课上都挤满了学生,他们用有限的英语害羞地向我们提问。我和马克希望改变这种单向授课的模式,于是建议学生展示他们自己的作品。我们对这些作品提出建议和指导,学生们则充满热情地询问专业知识、欧洲的大学生活情况。大家跨越了语言障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课余时间,我和马克租了两辆自行车深入乡村。当地农民热情地招呼我们去家里做客。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当时中国农民的生活虽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基本生活条件都得以满足,衣食住行和教育都有保障。试问世界上还有哪个人口大国能做到这样的程度?这次难忘的旅程加深了我对中国的亲近感。
    后来,我代表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与西工大签订了在神经计算—图像处理与非平稳信号分析方面的合作协议。之后,两校学生交流、教师互访等合作陆续拉开帷幕。在互联网技术还没有那么普及的时代,我们和西工大通过互通书信谈合作、交换出版物,有时信件需要几个月才能寄到。同时,我们与中国其他高校和研究所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
    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们双方在并行计算和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电子处理和信息传输的可行替代方案、图像与视频编码等领域开展联合培养计划。我们与陕西省语音与图像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至今已联合培养了40多名研究生,合作发表100多篇论文。我们的技术还在研发智能机器人上得到应用,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作为高科技展品展出。
    20多年前,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学术国际交流还在起步阶段,与世界接触较少,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今天,中国在科研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中国研究人员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更加成熟。在这种趋势下,比中两国高校努力合作,双向共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合作走上新台阶。
    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比中教育与科技交流日益频繁。从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我认为其中蕴含文化交流的潜力不容小觑。“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高校合作是连接民心、交流思想、跨越障碍、增进理解的通道。
    如今在荷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中国学生占外国留学生人数的比例达到7.8%,在非欧盟国家中占比最高。仅电子与信息学院,就与超过25所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很难想象,如今丰富多彩的交流合作都是20多年前一封封跨洋书信中讨论出来的。
    我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和陕西省政府“三秦友谊奖”,这些都是我1993年初到中国时未曾预料到的。回望前路,当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能够超越我的个人学术追求,为比中更广泛的学术合作作出贡献,我感到非常欣慰。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名誉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本报驻比利时记者方莹馨采访整理)
    (泰国)艾格叻: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实现了迅速发展,为世界瞩目。中国寻求的发展,是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协调好外部环境的联动发展。
    1993年,我第一次来到中国,跟随外公去广东省揭阳市探亲。我犹记得那里群山围绕,有很多低矮的平房。如今,我已去过中国十几次。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是一线城市,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和乡镇的人民也住进了新房,享受到了越来越全面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公共交通工具网络日益完善,文体活动场所也越来越多。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社会实现了迅速发展,为世界瞩目,也让我受到了强烈震撼。
    虽然我在泰国出生长大,但从小就被中国文化深深吸引。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土人情不尽相同,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每次去中国我都会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和他们的接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
    我自幼学习中国武术,武式太极拳、八极拳、八卦掌、螳螂拳都接触过。有一次我去广东省,偶遇了一位师出同门的太极拳练习者。交谈中发现,我们的师傅居然是师兄弟,我俩一见如故成了朋友。后来我去浙江义乌时,再次偶遇这位朋友。他热情地请我吃饭,还介绍其他朋友给我。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中国朋友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
    走遍中国的大城市后,我现在喜欢一个人去小城镇旅行。在旅行中,我结识了各行各业的中国朋友,和他们的接触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
    我从事过很多职业,但都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我开过中国音乐培训中心,也教授过中国围棋、中国武术。在学习和向泰国民众推广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我理解了其中蕴含的很多深刻道理。我认为,中国的发展理念着眼长远,注重协调联动。中国寻求的发展,是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协调好外部环境的联动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始终顺应时代潮流,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现在,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维护多边主义作出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不断推进民心相通。我目前担任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以下简称“海丝孔院”)的泰方院长。海丝孔院注重传播中国语言文化,这对于增进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十分重要。在海丝孔院,许多泰国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甚至改变了人生的发展方向,希望前往中国工作生活。现在孔院经常举办泰中文化交流活动,让泰国民众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
    我也是泰国博仁大学国际学生事务处主任。约有4000名中国留学生在博仁大学就读,在国际学生群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曾在博仁大学举办中国文化节,向泰国学生介绍中国文化,增加中国留学生和泰国学生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泰中两国青年相互学习对方的文化,在交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共建“一带一路”对促进泰中人民福祉意义深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将有更多国家民众感受到共商共建共享的好处。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未来中国人民将取得更多辉煌成就。
    (作者为泰国海上丝路孔子学院泰方院长,本报驻泰国记者赵益普采访整理)

Tags: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