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会计与审计 >> 正文

如何提高商业银行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直接决定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价值,是审计工作的生命。近年来商业银行各级审计机构普遍加强了审计项日的实施质量管理,采取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审计项目实施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审计目标把握不准确,审前准备不充分,具体审计方案的指导性不强,收集审计证据有一定的盲目性,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人员管理和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缺陷等。

存在问题

(一)审计目标把握不准确

面对上级审计机构的总体审计方案,下级具体实施机构接到审计任务后,往往惯性思维、惯性操作,尤其是针对常规审计项目,往往没有仔细阅读、理解,没有深刻体会到其中细微的变化,没有捕捉到其中真正的精髓所在,从而对审计日标把握不准确,对审计事项理解不到位,导致对整个项目的实施出现偏离,达不到审计项目所需要达到的目的。比如:某商业银行在2010年上半年实施的《操作风险重点事项专项审计》项目,审计项目的立项起由是为了配合经营部门的案件防控工作,内审部门服务于案件防控工作,提供审计支持。从审计项目的名称看,是对操作风险中的重点事项进行审计;从审计目标看,揭示操作风险重点事项中的问题、缺陷和漏洞;从审计事项看,都属重大违规行为。可见,该项审计任务,从案件防控的角度出发,针对银行操作环节的重要风险控制点着手,审计和揭示重大违规问题。但是,从各家审计机构的具体审计方案可以看出,少部分审计机构对审计目标的理解出现偏差,完全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出发,对银行的每一项业务、每一个风险控制点、每一个经营机构都进行了审计,做成了一个全面业务内部控制审计评价项目。

(二)审前准备不充分

主要表现为审计疑点分析、讨论、总结不到位。一是分析不到位,审计疑点往往是按照一定规则分工到具体审计人员后各自分析,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查证经验、非现场技术的掌握程度等方面的限制。二是讨论不到位。审计人员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审计疑点分析完成后,各自下现场实施核查工作,而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进行再分析和小组讨论,即使有小组讨论,也往往以具体分析人员汇报为主,泛泛讨论,不够深入。三是总结不到位。由于分析、讨论不到位,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总体把握不清晰,也没有总结出成熟的查证方法。

(三)具体审计方案的指导性不强

具体审计方案,是在对总体审计方案精准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审前收集相关的审计依据、被审行的相关经营、管理、内控、授权等方面信息,并通过对运行审计模型计算出的审计疑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的。而部分具体审计方案,只是在总体审计方案的基础上,象征性地增加了“被审行基本情况说明”段落内容,没有实实在在分析、研究出被审行的重要风险点,没有形成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性的审计指导。

(四)收集审计证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方法不妥当。比如:上述的操作风险重点事项专项审计项目,个别审计机构采用了检举箱、人员排查等审计方法,应该说,这是经营部门需要采用的方式方法,一般情况下不被审计部门所采用。二是收集审计证据存在盲目性,缺乏相关性。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审计报告由主审编制完成,所以,大部分主审人在组织审计项目、审前培训过程中,很少提及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审计报告的内容要求等,主观认为那是自己的事情,跟审计组的其他成员关联度不高,导致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审计组成员并不能准确了解审计项目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审计证据、获得什么样的审计成果,而是一定程度上凭借想当然来收集审计证据,存在盲目性。

(五)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不准确

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审计底稿中要有状况、依据、差异、影响、原因5个方面的内容。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往往重视状况栏、差异栏的内容描述,忽视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不能很好地与被审行沟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更没有分析问题会在将来或者已经造成的影响,而是在审计底稿中写上一句诸如“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之类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结论了事。还有,审计工作底稿以单人编制为主,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已经尽可能的避免遗漏,但是仍然难免疏忽,而且很多很有经验的审计人员也会出现错误和遗漏。

(六)人员管理、项目实施进度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人员管理方面,主要存在审计任务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项目实施进度管理方面,主要存在没有考虑被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的问题。

对策建议

(一)在审计组成立之前组建核心小组,依靠集体力量完成审前准备工作

共同把握审计目标。审计目标是实施一个审计项目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审计项目的灵魂。对审计目标的把握,直接关系到实施审计项目成功与否。根据不同的审计范围,组建3~6人的核心小组,并由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共同对总体审计方案中的审计目标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研究、讨论,从而准确把握住审计目标。

共同完成具体审计方案。以核心小组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完成对被审计对象基本情况的分析研究,共同组织审计疑点的分析讨论,提炼出成熟的现场查证思路和查证方法,并作为重点内容在具体审计方案中予以体现。

共同设计具体审计方案。具体审计方案一定要体现“具体”二字,以审计目标为主线,详细描述审计目标、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说明、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步骤、审计指导、审计组成员的组成和分工、审计工时和费用预算等,并随着审计项目的开展进行适时调整,确保可操作性。
     (二)加强对审计报告内容的理解,获取有针对性的审计证据

总体审计方案中往往对审计报告内容做了统一的要求。审计报告的内容,就是审计项目需要获得的最重要的审计成果,需要发挥审计组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取得充分的、相关的审计证据,使审计报告内容水到渠成。所以,现场审计人员一定要在充分、准确地理解审计报告需要取得什么证据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具体审计方案,围绕审计报告的框架,有针对性地实施现场审计工作,让审计目标贯穿审计活动的始终,获取有针对性的审计证据。

(三)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讨论、复核
    

一是标准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在具体审计方案中,根据审计事项及其要求,统一形成相对标准化的格式,方便现场审计人员的编制工作。二是指导现场审计人员在重视“状况栏”、“差异栏”内容的同时,同等重视“原因栏”、“影响栏”的内容,与被审计机构充分沟通后,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三是审计工作底稿建立双人编制原则,并且现场测试小组以2—3天为周期进行集体讨论,分析产生错误或不足的原因,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补救的方法,实行小组人员共同提高。四是加强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底稿,要求重新落实相关内容。

(四)加强人员的组织管理,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做好每项审计:厂作,都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一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位审计人员的能动性,做好审计人员的组织管理。一是审计任务分工到人,责任明确,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工作任务分配时,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兼顾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专业特长等因素,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三是建立流畅的沟通渠道,不仅仅包括审计人员与主审、组长之间的沟通,还包括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使将各自发现的问题、疑点、线索在一个平台展示,审计组可以共同对此进行分析,群策群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各个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使审计风险水平大大降低。

(五)把握审计现场的进度管理,充分考虑被审计机构的工作情况

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进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提高审计的进度,离不开被审计机构的配合。被审计机构作为一个经营部门,属一线部门,经营是第一位的,实际工作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应对,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二线部门,要充分、合理兼顾到被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所以,一个良好的审计工作进度,应该将审计的进度管理延伸到被审计机构中去,从编制具体审计方案的审前准备阶段,就要与被审计机构沟通;在设计审计项目进度时,不仅要考虑审计项目任务、人员等审计组内部的情况,还要尽可能地考虑被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在现场阶段将根据面临的新情况再进行适时调整,这样就可以较好地完成该项工作。

 

来源:《甘肃金融》2011年第4期

责任编辑:奇奇


    

Tags:如何提高商业银行审计项目的实施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