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会计与审计 >> 正文

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

http://www.newdu.com 2018/3/7 本站原创 佚名 参加讨论

——解读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

刘玉廷

【内容提要】世界银行经过为期一年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系列评估工作,于2009年10月29日完成并正式发布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的成就,并称为可供其他国家仿效的良好典范。这是第一次由权威国际组织对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国际趋同以及有效实施情况独立进行的全面系统评估得出的结论。


        一、关于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世行评估项目的经济背景
        世界银行会计和审计评估属于《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Reports on the Observance of Standards and Codes,简称ROSC)项目的组成部分。该项目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开发,用于帮助成员国通过改进同国际公认标准和守则的协调性来强化自身财务系统。这一项目起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球金融危机。那次金融危机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遵守市场经济国际通行标准对于防范危机至关重要,由此,国际社会要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帮助各国加强机构、体制建设以更好地遵循有关国际标准和守则。这些标准和守则共涉及市场经济中十二个关键领域,其中之一是会计和审计。
        截至目前,世界银行已对全球100多个国家进行了评估,包括英国、波兰、俄罗斯、南非、韩国、印度、巴西等。世界银行会计和审计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各国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提出政策建议,以提高各国财务报告的质量、构建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增强各国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维护市场秩序、增强金融部门稳定性,为发展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提供帮助,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会计和审计评估的基准是国际认可的标准,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评估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将被评国所采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与国际认可的标准进行比较,为缩小其与国际标准的差距提供改进建议;二是重点评估被评国会计和审计实务与该国所采用的会计和审计标准的符合程度,具体评估涉及该国的法律框架、会计和审计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会计职业界、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等诸多方面。评估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人员和单位众多。
        (二)世行对中国会计审计的评估过程
        财政部高度重视世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项目。2008年11月,由财政部牵头成立了评估国家指导委员会(NSC),王军副部长担任主席,成员由财政部(包括国际司、会计司、中注协、国家会计学院)、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代表构成。财政部会计司承担了整个评估过程的协调和辅助工作,协助世行独立进行评估。2009年1月,在有关各方的积极配合下,按其特定的工作方式和程序,完成了世行评估调查问卷填写工作;4月,世行独立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调研,在实地调研中,世界银行ROSC项目组走访了有关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国有大型非上市公司及高校等各种类型的单位。8月,ROSC项目组起草完成了项目评估报告初稿,提交给NSC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9月,ROSC项目组赴上海进行了第二次实地调研,补充完善了评估报告,再次征求NSC各成员单位意见,最终形成了评估报告。
        (三)世行对中国会计审计评估的基本结论
        世行《评估报告》概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并结合会计审计的制度性框架,全面客观地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进行了评估,为中国改进企业会计和审计实务提出政策建议。《评估报告》的基本结论为:中国在会计、审计和公司财务报告在制度框架与有效实施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已经与国际先进实务保持了一致。随着财政部制定的路线图的实施,中国将于2012年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持续全面趋同。在财政部的领导下,中国改进会计审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国家仿效。
        《评估报告》的主要政策建议为:所有的公共利益主体(包括上市和非上市主体)公开其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监管机构职员、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应在会计审计国际良好实务方面受到充分培训,促进会计审计准则更加有效遵循。修订高等教育制度的会计课程,使其更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实务应用。
        二、关于对《评估报告》框架和内容的系统解析
        《评估报告》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第二部分为制度性框架;第三部分为会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第四部分为审计准则制定与实施;第五部分为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观察;第六部分为政策建议。
        (一)第一部分——背景
        本部分首先从经济增长、市场环境和金融业改革等三个方面,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作出了基本评价,这是评估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制定和实施的重要前提。
        《评估报告》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为三十年来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平均每年约9.7%的增长率已经帮助数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在过去20年中,中国一国就为减少发展中国家贫困做出了超过75%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可能会限制中国在2009年和2010年的增长,然而她仍将远比其他大多数国家增长得更快。
        《评估报告》对中国的市场环境进行的评价为:中国的市场规则持续现代化。现代化的一部分包括将国有企业重组和改制为上市公司。但国家仍然是许多上市公司最大的控股股东。成立于1990年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在这两个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证券包括A股和B股、债券、封闭式基金和回购协议。除B股外,所有证券均以本国货币进行交易。
        《评估报告》认为,中国金融业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重大的市场化改革。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进一步深化了中国金融改革。这些法律允许国有银行专注于商业性贷款,并强调金融机构必须在其贷款业务中遵循商业标准,包括采用会计准则和谨慎性规则。
        《评估报告》在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进行基本评价的基础上,描述了对我国会计审计进行评估的目的,以及评估采用的方法等。《评估报告》指出:ROSC会计和审计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审查和报告有关规范公司会计、报告实务和执业会计师审计实务的规则和准则,在实务中使用和遵守规则、准则的方式,以及本着公众利益进行监督和强制执行的机制、体制和架构。重点关注影响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会计和审计环境的优势和弱点。《评估报告》强调指出:考虑到中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本报告还概括描述了取得这些成就的步骤和过程,希望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ROSC会计和审计评估方法是采用决策机构和国家其他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的方式。利益相关方包括公司监管机构、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会计师、银行家和投资分析师、财务报表编制者、审计师和学者等。
        (二)第二部分——制度性框架
        本部分重点从法律框架、审计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会计和审计准则制定、确保会计和审计准则的遵循等五个方面涉及的制度安排,对中国会计审计的制度性框架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评价。
        1.法律框架。主要对中国在会计审计方面的立法状况、监管体制架构和涉及财务报告的制度体系等进行了阐述。《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30年中,中国适用于公司主体、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会计和审计立法和监管制度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管会计、审计和公司财务报告的制度性框架,中国已制定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根据这一法律框架,财政部具有监管中国会计和审计实务的主要责任。财政部的责任包括制定政策、颁布法律和规章、制定准则、确保遵循财务报告规定、为会计和审计行业提供指引并提出要求,以及对审计师执行法定审计业务开展定期检查和特别调查。其他各类监管机构与财政部共同合作,其对会计审计的监管活动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
        这一法律框架决定了中国会计审计行业监管体制的架构。《评估报告》指出:中国会计职业的监管体制是由政府管理机构领导,辅之以职业组织的活动。财政部被授权监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活动,对违规的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个人和审计客户实施行政处罚。财政部会计司和各省级财政厅(局)会计处负责所有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和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一个职业组织,其根据《注册会计师法》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负责对成员进行注册登记和管理。
        在涉及公司类主体应当遵循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规定方面,《评估报告》描述了我国以《会计法》为基础,《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为补充的制度体系。《评估报告》指出:《会计法》为确保统一的会计和公司主体财务报告提供了基本法律框架。公司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的统一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这是市场经济中投资者理性决策的一个关键要素。《公司法》明确了管理层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义务,公司管理层有责任确保及时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并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编制中期(季度和半年)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并将其提交给证监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中国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由银监会设定的披露要求是对《会计法》相关规定的补充。审计署对国有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来自更高层面的制度安排,《评估报告》指出:宪法第91条受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对国有企业进行审计。审计署主要负责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国有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单位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2.审计职业。主要对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审计职业管理上的职能界定、行业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评估报告》指出:审计职业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并受财政部的监督。本着公众利益的监督对于确保鉴证质量、调查和惩戒体制能提高审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换言之,世界银行认为财政部对审计职业的监管属于本着公众利益。
        《评估报告》对国务院办公厅今年10月3日转发财政部的《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给予了高度评价。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已制定战略,用5年左右的时间,积极发展10家左右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全面会计和审计相关服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200家能够为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及上市公司提供高质量服务、管理规范的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与此同时,优化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结构,实施人才战略,以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
        3.职业教育和培训。《评估报告》肯定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认为“职业会计课程涵盖国际教育准则的重要内容要求”,而且“财政部对会计人员实行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国际教育准则第6号的要求”。报告介绍,财政部管理的考试包括两个部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财政部管理的考试系统主要是为了测试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实践应用情况,包括测试会计人员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要求在现实环境下做出的判断。报告认为,财政部管理的考试有助于更全面地增加专业人员,以确保配置满足市场需求的熟练技术人员和专业会计人员。
        《评估报告》肯定了国家会计学院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报告还介绍了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项目,指出该项培训注重适用的会计和审计准则、职业挑战和价值观,以及会计和审计实务的国际视角。该项目的参与者将同海外的著名机构和职业组织进行专业接触。
        《评估报告》指出了我国现行会计职业教育和培训存在的不足:很多接受调查的利益相关方表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会计准则实务知识、沟通技能和运用复杂会计政策时的专业判断能力。会计课程并没有充分关注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应用,高校普遍采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会计审计教材,但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对会计审计准则的应用能力培养。
        4.制定会计和审计准则。详尽介绍和充分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构成、制定机构、制定程序、国际趋同策略以及与相关监管规定的协调等。
        《评估报告》指出:根据法律规定,财政部发布会计和审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由财政部制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组成。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财政部同时发布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48项审计准则。
        《评估报告》详细介绍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审计准则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能。报告指出:中国建立了由主要利益相关方组成的会计准则委员会,为制定和实施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1998年,财政部成立了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主要提供的建议有:会计准则的总体规划、结构和制定;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会计准则的实施。2003年委员会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由26名财政部委任的委员组成,分别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学术界、会计职业团体和企业界等。报告介绍: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由1995年成立的专家咨询组在2005年改组而成,设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聘请的专家来自政府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和高校。
        关于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评估报告》指出:与国际先进实务一致,会计准则的制定遵循了应循程序。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依照应循程序制定审计准则草案并报财政部批准,该应循程序与会计准则制定程序类似且符合国际先进实务。
        《评估报告》特别描述了中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情况:财政部为小规模企业发布了一套单独的准则,列出了简化的财务报告要求。……《小企业会计制度》引入的简化要求更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较简单和股东范围较狭窄的小企业。《评估报告》高度肯定了这一举措,认为这是财政部迈出的值得赞许的一步,也是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值得借鉴之处。
        《评估报告》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战略和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相关过程。报告认为,财政部通过2005年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一系列合作,确立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战略,并指出: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委员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专家,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间的可比性进行了不同方面的分析,达成了中国趋同战略的协议。2005年11月8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联合声明。
        《评估报告》高度评价了财政部于2009年9月发布的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称这一新的全面趋同战略是中国响应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建立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号召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报告指出:财政部计划于2010年年初开始对中国会计准则进行修订,预计2011年年底前完成修订。……修订后的会计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将维持现状,具体会计准则的相关部分将被更新。
        关于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评估报告》指出:中国已为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作出安排……在此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将在2009年10月前制定更新的中国审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供公众反馈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计划更新中国审计准则以与国际审计准则一致,在2010年10月实现全面趋同。
        《评估报告》认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策略收到了巨大成效,显著提升了中国准则的国际地位。报告指出:中国会计准则被认为是在中国本土之外多个国家与地区适用的财务报告准则。
        《评估报告》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协调给予了关注。《评估报告》指出:金融部门监管机构发布审慎监管规定,可能会对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产生一些影响。……在银行业和保险业中,审慎报告要求与一般目的财务报告要求存在差异,例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和保险公司技术性储备的计算。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银行和保险企业执行会计规定的不一致。
        5.确保对会计和审计准则的遵循。全面总结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顺利平稳实施的相关经验,肯定了财政部为新准则实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赞赏财政部采取了各种准备措施以支持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
        《评估报告》指出:2006年7月,财政部启动了全国性的新准则培训活动,上市公司、有资格向上市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高等教育机构的会计学者,以及相关的监管机构参与其中。……超过一万名培训生参与了这些培训项目。与此同时,财政部会计司专家对上市公司进行实地研究,以识别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定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必要行动。
        《评估报告》认为,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平稳实施得益于财政部与相关监管机构的密切合作,共同监督准则的实施。《评估报告》指出:在来自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及其他机构的专家的协助下,财政部和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建立了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专家工作组,就准则应用中出现的紧急问题提供建议。
        《评估报告》还肯定了中国证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地方会计管理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评估报告》指出:证监会建立前瞻性安排,以执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规定。为了监督和执行适用的准则,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全国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财政部门的会计监督机构,设置了实时反馈机制以查明和解决企业会计准则应用中的问题。……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实施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并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审核。在此方面,财政部在各省的派驻机构以及各省财政部门制定了工作安排。……财政部还建立了由准则制定机构、证券市场监管者、会计监督检查机构、中注协以及其他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以查明企业财务报表中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违规之处。《评估报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上述措施有助于新会计准则在中国的监管和执行。
        “制度性框架”部分是《评估报告》的核心,篇幅几乎占了报告的一半,对中国会计审计制度性整体框架给予了积极评价。《评估报告》认为中国在改善企业会计、审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的制度性框架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整体而言,该框架是全面和健康的。特别是这一框架所具有的“动态特性是一个有意义的重要特征,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能观察到这一特征,因此,特别值得关注”。对于这一框架的重要作用,报告认为“它将满足国家金融体系的需要,并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三)第三部分——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本部分主要描述了中国会计准则的趋同成果及其有效实施情况。《评估报告》首先肯定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成果。报告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本可比。……2008年1月,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建立了持续趋同机制。2009年8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决定豁免对政府控制的报告主体与政府或其他政府控制的主体间交易的披露规定。该豁免将确保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关联方关系和交易方面趋同。
        《评估报告》客观地评价了中国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情况:2007年1月1日,1570家上市公司被首次强制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其财务报表。财政部协同相关监管机构,提供了支持上市公司实施企业会计准则的指南和监督机制。财政部会计司撰写并公布了一份《中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2008年再次公布了一份类似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以大量事实论证了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平稳的执行状况,并最终得出结论,公司的财务报表显示了对适用会计准则和报告规定的高度遵循,这是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充分肯定。
        《评估报告》也指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税收规则倾向于影响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为了满足税务机关关于确认应税收入和可抵扣费用的要求,一般目的财务报表的编制者通常倾向于遵循税务规定。二是公司及其审计师在实施中国会计准则时面临一些实际的限制。一些企业会计和审计师在执行适用准则时对于公允价值和减值损失概念的应用面临困难。三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规模,高质量和可靠的专家对不动产、厂场和设备进行估值仍存不足。四是在银行一般目的财务报表中,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主要基于审慎规定。银行一般以中国银监会批准的准备金提取模型为基础来计算贷款和应收款的无担保部分的减值。该方法可能会产生与遵循会计准则所不一致的结果。五是未决赔偿的技术准备金的折现方法有别于国际公认原则。保险公司需要遵循中国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技术准备金计量的规定,其具有的固定模式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采取的计量原则有差别。
        (四)第四部分——审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
        本部分主要描述了中国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情况。《评估报告》肯定了我国审计准则建设的成果,指出:中国审计准则的运用要求审计师对风险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形成一个包括系统、交易和余额测试的审计战略和计划,可以使审计师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以表达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
        《评估报告》指出了在审计准则实施中不同事务所之间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一般而言,对适用审计准则的遵循水平在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差异。相对于中小型事务所,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一般显得更倾向于有效地遵循审计准则。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将受益于审计实务的进一步改进。
        (五)第五部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观察
        本部分对中国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进行了评估,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反映实务中具体准则的执行情况以及财务报告提供有效信息的数量和有用性。
        《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促进作用,报告指出:中国的财务报表使用者似乎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比较满意。与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代表的访谈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上市主体(包括上市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和期望。这可以广泛归因于公开交易的企业在运用中国企业准则后质量的改进,并且经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拥有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其财务报表得到高度信赖。
        《评估报告》指出了我国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各地区参差不齐的不足:企业财务报告质量在中国各地不完全相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务报表编制者和审计师在恰当处理复杂会计和审计问题上能力相对薄弱。
        (六)第六部分——政策建议
        本部分在充分肯定中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成绩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系列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进制度性框架以扩大准则执行范围。报告建议:1.当审计中涉及公共利益(无论该主体的法律形式)时,要求对法律主体的财务报表或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通常情况下,这些主体应包括上市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以及其他大型主体,其中包括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可通过其收入金额或拥有的资产量或雇员数量来确定)。2.要求公共利益主体(不仅是目前的上市公司)向公众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3.银监会和保监会监管范围内的银行及类似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都应经过财政部和证监会批准的审计师进行审计。
        二是加强各相关部门的机构能力建设以提高监管效能。报告建议:1.财政部继续努力保持其工作人员的高水平技能,以确保中国高质量的企业财务报告。2.证监会应聘用更多专业合格的且有经验的会计师,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进一步加强未来对财务报表和审计执业检查的有效性。3.银监会、保监会应当建立一个核心团队,并进行补充培训,以发现银行和保险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和审计违法行为。4.中注协需要更多合格的人员,包括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以开展审计实务检查。
        三是改进监督和强制执行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和财务报告工作的重视。报告建议:1.审计师应当揭示关于适用标准的违法行为,以引起法定监管部门的关注,并以此为银监会和保监会履行其职能的能力提供补充。2.履行告知程序以提高对财务报告规定的遵循程度。相关监管机构应当持续激励公司主体的最高管理层遵循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财政部可为全国各地的企业财务主管和会计人员引进推广课程,以传播会计和财务报告准则和实务的最新进展等方面知识。
        四是加强学术和职业教育及培训。报告建议:1.应当检查大学水平的会计课程以确保中国大学遵循一致的方法。2.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按国际先进实务接受更多会计和审计规定的实践培训。3.鼓励和说服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参加新会计技能的培训项目;公司也应该持同样的态度支持员工的培训和学习,以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4.财政部应当制定进一步的指南,以安排提供有关会计和审计准则以及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实际执行方面的高质量培训项目。5.中注协应当更新其对有抱负的职业会计师的执业培训要求。6.财政部和中注协应强调职业后续教育的重要性,以确保满足其会员提升职业知识的要求。7.应当鼓励财务报告过程的实务参与者参加教育和培训,使之有效地履行其职业职责。这一建议涵盖了企业会计师、监管者、审计师和税务官员。
        三、关于对世行《评估报告》的评论意见
        10月29日,世界银行与财政部在京联合举办了《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发布会。世界银行副行长佩内洛普·布鲁克、首席财务管理官兼财务管理局局长托尼·赫加蒂、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罗伯特·邦特宁、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理事杨·安格斯通、亚太地区会计师联合会主席卡姆莱什·维卡塞等来自世界银行和20多个国外会计执业组织、监管机构的80多位国外代表,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家会计学院等单位的40多位国内代表参加了发布会。财政部李勇副部长出席发布会并致开幕词。
        李勇副部长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二十国集团(G20)和金融稳定理事会(FSB)高度重视财务报告在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中的作用,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加强各国对国际公认的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的遵守。世界银行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及实施的评估,既是落实G20和FSB倡议及其工作计划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参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重要尝试。
        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在发布会前一天会见了布鲁克副行长一行,就世界银行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技援项目、ROSC中国会计审计评估工作以及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会计审计领域的合作问题交换了意见。
        世界银行中蒙局刘晓芸局长以及本人代表财政部会计司作了总结发言,并对世行的《评估报告》作出了如下评论:
        (一)世行《评估报告》对中国会计审计给予的客观评估和充分肯定,是中国财政部、其他监管部门、公司会计、独立审计师和会计学术界等共同努力的结果
        此次世行评估,财政部与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协助世行评估项目组高质量地完成评估工作。
        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所取得的成就,要感谢上述各有关方面部门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采用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审计准则确实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会计审计改革过程中,离不开世界银行技援项目的支持,更离不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给予的技术支持。上述有关方面为中国会计审计改革取得的成就作出了贡献。
        (二)世行对中国会计审计的评估结论是客观的、恰如其分的
        世行《评估报告》充分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改革的成就,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一些不足。总体而言,《评估报告》对中国会计审计评价报告的结论是客观的、恰如其分的,是对我们各方工作的肯定和激励。《评估报告》的结论也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欧盟和香港有关方面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及其实施的评价基本一致。
        中国的会计在90年代初就进行了第一期世行支援项目,本世纪初,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配合,形成了30多个项目的白皮书。在90年代末期本世纪初,第二期世行援助项目启动,国际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开始建设、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财政部举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向各个国家派出了多个会计、审计考察团,也多次听取了世行的建议。就财政部会计司而言,在世行技援项目的资金支持下,多次派送专业人员出国学习。会计司专业团队由40人组成,其中多数成员具有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至少1年及以上的经历,对提高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外语功底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大帮助,这对中国会计准则建设、国际趋同与等效以及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建议世界银行应当结合会计审计项目的评估,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制定
        世行在对我国会计审计项目进行评估后,响应G20和FSB的倡议要求,应当结合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问题,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促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考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世界银行中国会计审计评估项目的意义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正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国际金融体系是其中重要工作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有关各方认识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对于维护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至关重要,实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必须有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严格执行。因此,G20和FSB要求各国加快推进会计国际趋同,以实现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并高度关注各国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等市场经济基础性规则和制度的遵循情况。在这一背景下,ROSC项下开展的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第一,是落实G20倡议和FSB工作计划、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G20和FSB要求各国加快推进会计国际趋同,以实现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目标。世界银行的评估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为基准,要求各国缩小其与国际准则的差距并提供改进路径和时间表。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并将进一步与其实现持续全面趋同。中国审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也已做出了相关安排。可以说,中国在会计审计准则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付出了努力。
        第二,是我国与世行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尝试。会计审计准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制度性规则,其实施效果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有着重要作用。世行可结合对新兴市场遵循国际准则的评估情况,积极帮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逐步建立和严格执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等市场经济基础性规则,强化这些国家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从而稳定金融市场并提升投资者信心,进而推进全球经济恢复增长并健康发展。
        第三,为我国顺利通过FSAP评估积累了宝贵经验。FSAP涉及多个领域,会计和审计为其重要内容。世界银行对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评估,本身就标志着这一部分内容的提前完成。同时,在整个世界银行评估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财政部作为牵头部门,有效地组织协调了各利益相关方,其中包括政府机构(财政部、审计署、国资委)、监管机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会计职业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银行、保险公司、国有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人员和学术界等,最终协助世行成功完成了评估报告。在此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FASP其他方面的评估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四,对我国会计审计的成果进行了客观评价,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认可程度和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影响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果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高度认可,从而夯实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等效的基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响应G20和FSB的倡议和承诺,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随着中国准则制定水平的加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不断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根据中国的意见对部分国际准则进行了修订。今年4月,中国还倡导成立了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G)会议机制。11月马来西亚第一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预示着亚大地区将成为继美国、欧洲之后主导国际准则制定的第三极,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将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的要求和工作时间表,积极投身到新一轮改革之中,进一步完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作出更大贡献。^
    

转自《中国会计报》(京)2009年1127期第⑦页

 

【作者简介】刘玉廷,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Tags:世界银行充分肯定我国会计审计准则改革成就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