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发展状况入手,对高校预算执行范围进行了界定;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怎样开展、实施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并建立了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的模板。在此基础上,对如何使审计成果发挥最大效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实施,报告
基金项目: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项目(2010GJY10)
内部审计虽与国家审计不同,但是在1995年审计署颁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国家教委根据法律法规,于1996年颁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指出预算执行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任务之一°,并制定了《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这些法律规章制度,为高校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并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开展预算执行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业务依据。近几年,上述法律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制度依然明确指出,预算执行审计是内部审计的最优先对。
国家教委审计局在1994年末对委属高校发出通知,要求委属各高校对1994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审计工作由教委审计局委托各校审计机构进行,委属高校因此率先实行了“同级审”[2]。1995年后,审计署、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预算执行审计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考核高等学校的内部审计工作,预算执行审计在高校开展起来。
这是一个新的审计课题,其中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研究人员和高校内审人员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邓方兰《浅析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主要内容》;吕静新《论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张国英《论加强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等,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主要内容、方式、范围、开展的重要性等做了研究。随着教育审计的发展,近几年,强调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的绩效审计,要求重点对高校预算执行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据我们课题组在全国范围选取有代表性高校调研,目前系统地、连续开展预算执行审计的高校并不多;而由于历史原因,教育部直属高校开展预算执行审计较好,其他一些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甚至都没有开展此项审计。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是对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实施的方式和对审计报告的应用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
目前,高校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根据高校办学特点及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归纳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
1.在对象方面,凡是校内涉及预算经费核拨使用的各级部门、学院或中心等均应包括[3]。应特别关注掌握总预算管理权的部门、掌握部分专项预算管理权的部门、年度预算经费使用比例达到或超过高校年度预算总额一定比例的部门。
2.从资金来源方面来说,所有包括在预算管理的资金均在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中。主要有:(1)预算教育事业费。包括日常公用经费、工资福利、资本性支出等[4]。(2)各种专项经费。对专项经费政府或拨款方一般都指明用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高校的各种专项经费越来越多,如国拨基建项目专项资金、高校的“211”、“985”工程等专项经费等[3],是预算执行审计的一个重点。(3)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收入、支出等经费。包括学费收入、投资收入、房租收入等[5]。(4)其他。
二、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实施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的程序跟一般审计程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但预算执行审计也有其特点,下面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在实践中常用的做法。
1.循环审计模式。一般在财务决算完成后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对照预算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多为事后审计,审计时违规违法或低效益行为可能已经发生,难以纠正或者纠正需要付出较大经济代价,加剧了资金利用的低效性[6]。
高校内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可以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一年一小审、三年一大审的循环审计模式。在预算编制阶段事前介入,了解预算编制和调整情况,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可行性、测算依据进行评估;在第三、四季度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期中审计,了解预算执行进度并对照阶段性目标进行评价,及时提出问题和改进意见;在上半年内对上一年度预算执行进行审计。由此,可以在审计时间上做到全程连贯性审计[6],突出审计的时效性,也能提高预算执行效率。事前、事中审计,一般采取审计调查的形式进行。
2.审计的重要性原则。随着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经费来源也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下,高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管理业务也是越来越扩大化,甚至覆盖了学校财经工作的各个方面。如果每年都按照所有的程序开展预算执行审计,那么单靠内审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高校内审部门可以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政策、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内部控制测评来确定每一次预算执行审计的一般内容和审计重点。如可以对校级预算编制、调整情况,收支预算完成情况,结余情况进行例行审计[7];而每一年的审计重点可以具体到突出专项经费使用情况、往来账户审计、部门经费使用情况等不同方面,既全面又有重点而且能保证审计效果。
3.预算执行审计的外包。预算执行审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高校内审部门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力、占用大量的审计资源来进行。如果连续地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势必会影响其他财务类审计工作的完成;而且有的高校因为审计资源的配置、审计执业能力的缺乏,预算执行审计开展不起来。
因此,高校在建立本校预算执行审计等制度之后,可以考虑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预算执行审计,促进学校的管理和财务目标的实现。
三、高校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及成果运用
1.报告的框架。预算执行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包括工作简况,预算执行结果,审计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一方面,审计工作的严肃性要求报告中的基本情况要清楚,财务数据要准确,审计评价要客观,存在问题要突出,审计建议要可行;另一方面,审计报告的权威性要求写入报告的问题事实清楚,政策法规依据准确,语言修辞规范,审计定性准确[8]。
2.如何使审计成果发挥最大效用。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成果,而要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主要领导要及时审阅提交的审计报告,对报告中提出的审计意见和管理建议要有明确的书面意见,并交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落实和处理。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采取切实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对重大违规事项,要依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学校有关部门和人员要根据校领导批示和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落实和处理,并将落实和处理情况及时反馈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对落实处理情况,进行督察和后续审计。
(3)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应在校长办公会和学校中层干部会上公布;年度决算审计结果应当向学校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甚至应该考虑公示。部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应在有关部门范围内公布,并作为学校对有关部门年度考核和部门负责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高校预算执行审计十分重要,可以促进学校加强预算管理,使高校领导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制定和调整相应的制度,优化学校财务管理环境;甚至也能使国家及时地修正某些不适合的政策,协调各区域、各高校的各种投资比例关系。当然,要想使预算执行审计得以顺利开展,发挥效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李金华.谈预算执行审计工作[J].审计月刊,2001,(8).
[2]张海兰.论高校内部审计的特征及发展方向[J].教育财会研究,2007,(1).
[3]章新,刘长兰.高校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认识与思考[J].新会计,2009,(4).
[4]郝菲.财政教育支出问题与对策[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5]李雄平.高等学校收入的分类及规范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0,(30).
[6]毛绮.高校预算执行绩效审计实践模式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8(4).
[7]孙智蔚.刍议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J].商业会计,2008,(8).
[8]陈晖.论如何搞好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发展计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