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探讨及实践——以广西农村信用社为例(下)
四、广西农合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实践
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广西农合机构)属于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近几年来广西农合机构基于自身管理体制,在理事会领导下,不断探索和研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并在审计实践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强化了风险防范能力。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内部审计部门被国家审计署授予“2008-2010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坚持“确认、咨询、服务”三结合,提升理念指导效能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强化审计理念的指导是基础性工作。广西区联社根据农合机构业务经营特点和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坚持“业务发展,内控先行”原则,树立以风险为导向、控制为主线、治理为中心、发展为目标的新理念,坚持“确认、咨询、服务”三结合,寓检查于指导、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服务性、增值性,有力促进全区农合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完善审计机制和制度控制
一方面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广西农合机构积极探索和推进内部审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一是成立了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各项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领导和监督,对理事会负责并向理事会报告工作。
二是建立“垂直领导、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内部审计管理新架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内部成立审计总队,辖内办事处设立审计特派办,经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考试考核,聘任审计专员,人员配备上实现了强将精兵。广西农合机构理顺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有效增强审计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提高审计质量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建章立制,完善审计质量控制规章制度。近年来,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广西农合机构先后制定了《稽核审计工作报告制度》、《稽核审计工作目标考评办法》、《稽核审计项目质量评比办法》、《稽核审计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现场审计(检查)责任追究办法》和《广西农村信用社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试行)》等规章制度,促进稽核审计质量控制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这基本涵盖了内部审计目标控制制度、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审计质量评价制度、内部审计责任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后续检查制度,从而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三)强化风险点线搜集,以风险为导向加强质量控制
为了以风险为导向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对金融风险的把控能力,广西区联社稽核审计部门组织业务骨干编制风险矩阵表,编写风险审计思路,梳理出各业务条线1700多个主要风险点,为识别、评价、应对和监控高风险点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台支持。通过各业务条线风险点的搜集整理工作,广西农合机构近年来利用风险导向理念实施对新发放贷款、不良贷款压降、财务收支、存款业务、内控管理等重点业务重点环节的专项稽核,促进了全区农合机构依法合规经营。通过以风险为导向开展内部审计,加大了对重点条线、重点业务、重要风险环节的检查力度,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加强了风险预警能力。
(四)审计工作信息化,推进稽核信息系统上线
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审计工作质量控制中的积极作用,加快审计手段的转变。2009年完成审计信息系统项目(“天眼”工程)的立项、考察、可行性论证和业务需求编写,2010-2011年完成系统开发、培训和一期上线运行,2012年2月开始,审计系统开发进入二期建设阶段,2012年6月各级农合机构稽核审计部门开始全面启用稽核信息管理系统,提升了稽核审计信息科技水平。通过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对审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全区农合机构资产状况、负债状况、财务状况及风险预警等指标进行分析、监测和预警,有效提升了审计科技化水平,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
(五)开展信息风险审计外包工作,完善科技风险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广西农合机构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以外部审计为依托,通过招标方式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开展信息科技风险审计。广西农合机构近几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聘请社会公信力高的外部审计机构对全区农合机构信息科技系统进行信息科技风险审计,了解和掌握了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建立和完善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科技风险质量控制。
(六)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抓手推动履职职能,强化法人治理
一是为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广西农合机构制定了《广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办法》,为全区农合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指导性的制度办法。二是调整经济责任审计结构,以任中审计为重点,离任审计相结合,提高任中审计比重,强化履职效能。三是2006年以来广西区联社整合审计资源直接组织对全区90家县级农合机构高管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各县级农合机构领导班子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加强经营管理,履行经济责任。四是指导各县级农合机构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批次推进,用3-5年时间完成对辖内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七)加强审计计划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控制前瞻性
审计质量控制是一个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过程,因此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就应该从全过程进行控制,特别要提高审前计划工作,做到科学谋略、有的放矢。广西农合机构主要从两个层次开展审前计划工作。一方面每年度对全区农合机构审计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计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同时细化为季度安排和月度措施。根据实际,进行微调、补充,提高执行力。2012年制定了《关于2012年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稽核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联社2012年稽核审计工作计划》,从宏观层面计划、指导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针对每个审计项目,积极开展审前调查,认真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增强审计工作的敏锐性、针对性。内部审计人员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审前调查,通过综合业务系统及审计信息系统等摸清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营状况的情况下,加强分析研究工作,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和评估审计风险,然后再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重点。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对审前调查的内容和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经过审计业务会议审定。通过层层把关,使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强化问责机制,推进审后落实整改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和工作台账制度,落实责任,加强问责,推进整改。向被审计农合机构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健全问责制度,做到“有责必问,违规必纠”,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强力推进整改。建立健全整改跟踪报告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对照被审计单位提交的整改报告,逐条分析,计算整改率,并提交相应的整改分析报告并且根据整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稽核或稽核回访。通过建立台账,跟进整改,强化了稽核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促进了审计成果的深化运用。
(九)建立内部审计人员控制机制
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和从业资格制度。对进入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严格把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职业条件选任审计人员。要求审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取得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要求审计人员参加上岗考试,考试及格取得上岗合格证书。通过推行“两证”制度,审计队伍年龄结构更趋合理、知识结构更为多元化、人才资源的储备更为充实。二是建立内部审计人员职业教育和后续培训制度。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离不开一套完备的职业教育和后续培训制度。广西农合机构在广西内部审计协会的精心指导下,采取联合举办培训班、参加学术交流会和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分片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广西农合机构坚持对已经取得内部审计资质的从业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确保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黄道国.审计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03(10).
[2]许贵萍.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J].财会研究,2004(6).
[3]赵保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探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
[4]李胜利.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J].经济师,2004(8).
[5]宋常.内部审计战略转型与发展柜架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0(4).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Tags: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策略探讨及实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