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会计与审计 >> 正文

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

http://www.newdu.com 2018/3/7 《职教论坛》2013年第14期 乔庆敏 参加讨论

    摘要:结合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对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进行分析,探索符合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对接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定位,职业资格证书,实施策略
    课题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立项课题:职业技术教育中财会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设置研究,课题编号:10030137,主持人:张泓湄。
    一、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会计专业是职业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为了规范会计教学,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制定了统一的课程要求。目前,各高职院校也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态势及变化,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倡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制定出适合各行业会计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
    二、中、高职院校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高职会计专业由于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中高职院校沟通不畅等原因,出现了一些专业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脱节等问题。阻碍了中高职会计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从教育层次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传授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从教育类型上来看,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要注重实践技能的拓展。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往往要经过2-3年的职高学习才能升人到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这样中职学生在学历层次上有所提高,并且通过三年的高校学习,使他们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事实上。部分中职学生步入高职院校却体会到“投入”与“产出”的匹配度不高:付出不菲的学费却学不到预期的知识和技能,就业单位、岗位薪酬也差强人意。这种现状要求中高职院校必须理清各自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等方面相互衔接顺畅。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顺利衔接。
    (二)中高职院校纵向沟通不畅
    由于中高职院校办学机制和管理体制分割,以及政府部门对各高职、中职学校的行政监管和统筹薄弱等原因,职业教育呈现城乡多元办学、多头管理格局的现象。目前一些中职与高职院校不顾本校会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情况。看到会计专业好招生好就业就增设会计专业。导致中职教育的基础作用难以发挥,高职教育的引领作用难以体现。另外,作为中高职会计专业的骨干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会计人员、税务人员、注册会计师行业工作人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对社会需求、会计人员具体的工作环境、税务工作开展的流程关注较少,使教师在讲授财务会计、查账实务、成本核算、管理会计、纳税申报等专业课程时很难和实际挂钩。使学生难以学到实用的专业知识。
    (三)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缺乏贯通
    我们通过对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施计划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尽管中高职院校近几年在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对教学计划不断修订。但由于协调中高职课程对接的统筹规划尚不成熟。对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的设计,像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这类课程的重复开设率达到50%,很难体现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另外,在普遍开设的这些专业课程中,内容上也经常出现重复的地方,如财务会计中生产制造环节的核算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中的资金时间价值、财务预测、投资决策方面的知识点都相互重复。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课程内容亟待整合。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还没有真正实施到位。
    (四)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不相吻合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连接“专业”与“职业”之间的桥梁。作为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能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职业证书对他们从业的重要性。近几年各地大大小小的会计培训机构应势而生,也有不少高职院校借此机会利用自己的教师资源、场地资源为学生提供有偿培训。学生们为了应试、提高过关的几率,在学校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还要花大量精力报各种培训辅导班。甚至有一些会计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只要通过学校的短期速成培训就可以拿到,使职业证书的权威性大打折扣,也违背了通过职业技能考核提高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初衷。
    三、中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分析
    如何解决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间由于缺乏学科系统性带来的重复问题,实现中高职会计课程的无缝对接,促进中高职会计教育的协调发展。
    (一)凸显中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定位的层次性
    职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学生职业知识、培养职业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适应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应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根据教育部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职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既要为生产、社会、管理的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又要为高一级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因此,构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时。要以“够用”为原则,更要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考查。
    (二)强化政府对中高职教育的统筹管理职能
    要实现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对接,必须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首先要统筹政策,制定促进会计专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会计专业的经费、筹措渠道、招生就业指导、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等;其次要统筹资源配置,包括中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资源、实训基地建设资源、教育教学资源、招生就业资源等,形成中、高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联动机制。建议各省市联合劳动、税务等部门成立中高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并解决中高职会计教育工作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尽快出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方案。
    (三)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衔接体系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会计人才,处于会计教育系列的初级层次,即在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以及商业及服务企业收银、统计、开票制单、管理(领班、主管)等方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故中职会计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核算能力和会计电算化能力。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其会计课程设置必须在中职侧重于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以职业和技术为导向,瞄准职业岗位或者技术领域的实际需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针对中职和高职现有会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应设置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专业模块课程群。
    除上述四类主要职业岗位群外。高职会计毕业生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收银、会计软件的营销或其它工作。
    (四)课堂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评内容对接
    按照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要求,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要求中职9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高职学生入学第一学年在学习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等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参加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考试;第二学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的基础上,有选择的参加社会上认可度比较高的ERP信息化工程师模块认证、统计证、涉外会计岗位证等证书的考试,给就业多一些选择的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与各类证书最新的考试大纲相衔接,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的时候把证书的考试大纲融入到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使学生顺利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中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自从财政部2008年推进会计证无纸化考试政策以来,各省市陆续推行无纸化考试形式,考试的客观公正性大大提高。中高职学生参加这些资格考试,可以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进一步提高其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02).
    [2]刘晓南.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区分定位与衔接[J].现代企业教育。2011(04).
    [3]滕寒梅.浅谈适应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整合[J].商场现代化,2009(07).
    (作者: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Tags:中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设置探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