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越式发展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拓展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在实现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建设的助推作用、优化金融服务,创造良好的信贷支持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促进和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拟对如何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支持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进行探讨。
一、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2年9月末,我区个体工商户已达94.23万户,注册资金397.09亿元;全区私营企业已达14.37万户,注册资金达7351.68亿元,占全区实有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额的51.26%。非公经济在自治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非公经济领域就业人数已占到全区城镇全部就业人数的75%以上和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成为高校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的重要领域。发展非公经济已经成为实现自治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如为非公经济提供更为宽松的市场准入政策,举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峰会等。各金融机构适应非公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对非公经济的金融服务,创新非公经济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手续,量身打造小微企业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设立专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
认真落实小企业专营机构“四单管理”(即单列规模、单独人力资源配置、单独信贷审批、单独考核激励)。截至2011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设立金融专营服务机构461家,其中,总行设有3家,一级分行设有18家,二级分行和支行设有440家,专业营销人员超过3000人。在实行分类评级和创新业务流程方面,包商银行采取“重经营、轻抵押,重信用、轻担保,重分析、轻担保”的方式,贷款手续简便,审批高效,一般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从申请到发放的全过程。截至2012年12末,包商银行累计发放小企业贷款1689亿元,为14.9万多户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牧民提供了金融服务,支持100多万人就业和创业。
(二)创新和推行特色信贷产品,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推出批量拓展型金融产品——“乳业通宝”,为伊利、蒙牛两大乳企的原奶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破解奶牛养殖企业融资难题。建设银行内蒙古分行推出“诚贷通”、“资贷通”、“e贷通”、“联贷联保”等信贷产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截至2012年底,累计向中小微企业投放贷款462.74亿元,涉及农林畜牧、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化工等十几个行业和领域,项目遍布全区各盟市。
(三)改进服务方式,推行便捷服务
邮政储蓄银行内蒙古分行推出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手续简便、无需中介担保,贷款一次申请,便可循环使用4年,单笔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自治区农村信用社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供可供选择的还款付息方式,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为中小企业及工商个体户提供及时、周到、优良的服务。
二、金融在支持我区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统计,全国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2/3,而目前我区的非公经济占全区GDP的比重仅为50%左右,说明近几年我区的非公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还是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我区金融系统无论在信贷总量还是信贷结构或者是服务创新方面对非公经济的支持力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金融在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不够,服务非公经济意识薄弱
由于个体、私营为主的非公经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自有资金不足、资信水平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等因素难以满足商业银行信贷标准的要求。同时金融机构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贷款营销观念不强,一方面是银行有资金用不出去,另一方面非公经济企业资金紧缺得不到缓解,造成了非公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强烈需求与银行的可贷资金宽松间难以有效结合的状况。
(二)县域和农牧区非公经济金融支持力度弱化
尽管当前县域金融服务明显改善,但与当前新形势下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与县域非公经济新发展新要求相比,县域金融服务仍然亟待改进和完善。
金融组织体系难以适应县域非公经济发展新要求
一是县域银行机构和网点匮乏,难以满足县域非公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县域信贷供给仍然集中依赖于三家“农”字号金融机构,贷款占70%;而在乡镇农村,大型金融机构极少有网点,绝大多数乡镇基本是农信社“独木撑天”。县域,尤其是乡村金融服务难以进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县域非公经济金融服务体系中政策性金融偏弱,与县域融资中弱质性主体多、政策性融资需求大的特征不相适应。三是草根金融不足。全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有59家,还未达到旗县网点全覆盖,小额贷款公司还有空白点。
县域非公经济信贷投入总量相对不足,部分领域贷款难问题突出。县域贷款总量占全区的比重不到30%,远低于县域GDP占比60%。同时,县域资金外流严重,加剧了信贷资金供求矛盾。此外,信贷结构不平衡。表现为“四多四少”,即中长期贷款多,短期贷款少;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多,其他行业贷款少;大中型企业贷款多,小企业贷款少;呼包鄂贷款多,东部盟市贷款少。
(三)缺乏适应非公经济需求的灵活机制,服务水平低下,业务品种单一
个体、私营等非公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在资金需求上有“用款急、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而各家银行基本上都实行集约化经营,将信贷管理权限集中,实施“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和重点地区”的四重战略,在业务指导思想上一直把大中型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因此,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审批流程等方面,都还未能建立起完全适应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企业需求的灵活机制和经营模式。还没有能根据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企业的需求,为其提供融资顾问、代理保险等全方位多形式的金融服务。当前对其提供的服务仍停留在简单的存贷款和结算业务等方面,服务水平相对低下,业务品种单一。这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自身中间业务的发展,影响盈利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四)非公经济企业取得贷款的条件和融资成本较高
银行办理每笔贷款,都必须付出一定成本。相对于国有或集体企业而言,个体和私营的非公经济企业的资产数量少、信用等级低,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都比较困难。贷出相同额度的一笔钱,银行会选择全部带给大企业,而不会分成好几十部分贷给几十家个体、私营企业。这就逐渐形成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向银行融资的自然限制,再加上一些大银行信用等级的评价标准本身就存在着对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企业资信评估的不利因素,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比如,在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中,“客户规模”这一项所占比重为9分,而个体、私人企业在这一项基本上拿不到分,获得贷款就比较难。此外,为了促进银行对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使风险与收益实现对等,国家对贷款实行利率浮动制,如农村信用社贷款率最高可上浮至90%。但是这项政策还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加重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融资成本。与国有、集体企业相比,非公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负担较重。
三、优化我区非公经济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金融机构对非公经济服务中的弱点,特别是金融机构很多的金融产品不能适应非公经济的发展特点,严重影响了我区非公经济经济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创造良好的金融支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银行及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1.着力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激发非公经济金融内在活力
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加服务网点;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内地方性商业银行逐步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巩固现有机构网点的基础上,延伸窗口服务;推动邮储银行加快储蓄网点改造。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县域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多管齐下满足非公经济发展多元化资金需求。
2.积极推动担保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非公经济担保专项基金,积极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加强非公经济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注入、补充机制,建立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引导商业银行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互利合作,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促进非公经济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引导商业银行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非公经济企业转化项目在贷款定价上给予优惠。
3.进一步加强金融环境建设
金融环境建设是促进非公经济服务最基础的工作。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金融环境建设,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社会中介行为,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出台支持银行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促进金融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银行方面
1.改进管理方式,完善非公有制经济金融服务体系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把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服务当作增加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渠道和机遇,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贷款管理制度,完善审贷模式,根据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时间急、频率高、额度小的特点,简化贷款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各国有商业银行要下放县域分支机构的贷款审批权限,促进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要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信贷管理的灵活性,根据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流通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要提高定价科学性和自主性,提升通过利率覆盖风险的能力。
2.优化信贷投放结构,加大信贷投入
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要相应调整信贷结构比例,在新增信贷总量中确定一定份额定向用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县域新增存款应主要用于支持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银行要积极探索依托中小金融机构向非公有制企业发放贷款,探索政策性贷款与商业性贷款相配套的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贷款运行模式;城市商业银行要把信贷工作的重点放在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农村信用社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定位,积极支持农户、农村个体工商户、种养殖大户的发展,大力扶持从事农业产业化开发、农业科技示范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支持农村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3.创新金融产品,增强服务功能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积极探索多种信用增级形式,开发基于产业链的、适销对路的和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林权、专利权、应收账款、股权和动产质押等金融产品;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积极发放打包贷款、出口押汇、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对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个体经营户,可采取个体经营户联保的办法,方便其贷款;积极参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支持劳动密集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除传统的信贷服务手段外,要积极开办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中间业务、递延业务;创新服务手段,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个体、私营业主提供开户、结算、转账、提现、票据、信息、代收代付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切实方便其生产经营。
4.加强窗口指导,密切银企关系,全面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召开座谈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向个体、私营企业宣传金融政策,介绍金融产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和便利条件,为企业提供理财顾问、资产重组、评估咨询以及其他多种信息服务。
(三)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方面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市场经济离不开信用经济,一个企业只有恪守诚信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增强信用意识。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银行良好合作的基本保证。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努力打造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市场综合竞争力,以自身的良好信用来赢得银行的信赖和支持。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融资能力。
总之,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于保持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支持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是银行业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富民强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自治区经济活力,努力推动自治区经济金融良性互动,营造银企共赢的良好局面。
Tags:优化金融服务环境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