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处边疆的内蒙古经济增长加快,草原文化向世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旅游经济与会展经济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成为内蒙古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直接影响着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内蒙古旅游经济文化发展优势和特点
(一)地缘发展优势。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的北疆,面积辽阔,对外形成了中国向北开放带,对内横跨三北,与8省区毗邻,是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区重要的经济腹地。相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内蒙古是距北京最近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近年来,随着航空、铁路、公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呼和浩特至北京高速公路开通,自治区同周边省区基本实现高速连接,为区内旅游产品同邻近省区旅游文化产品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经济与旅游文化发展的地缘优势逐步凸现。
(二)产业经济优势。依托资源,内蒙古已形成了乳业、煤炭、化工、电力、羊绒和草原文化旅游业等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区已有19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4个中国名牌产品。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为旅游业和会展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内蒙古会展旅游业依托能源、资源和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工业产品系列展,绿色产品会展,中蒙药、生物药、兽药为主的绿色药业和保健品会展,极大地提升了内蒙古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地区品牌形象。全国相关行业在内蒙古每年举办的各类全国性研讨会、展览会、展销会、药交会、洽谈会等也带动其它相关产业收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众多民族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自开展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以来,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美术、文物、电影、电视等各种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产业欣欣向荣。草原风情、民族文化、北国风光、口岸边境等,是内蒙古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呼伦贝尔大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大兴安岭森林是中国最大的天然绿色宝库;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等独具大漠风情;内蒙古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草原文化成为内蒙古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精神内涵,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每年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的黄金季节,内蒙古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射箭等民族传统项目使国内外游客充分领略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文化。
内蒙古各类旅游资源的组合条件较好,是发展优势所在。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内蒙古地处中国正北方,纬度较高,夏天,正当南方各地烈日炎炎、高温难耐之际,内蒙古却成为相对好的避暑胜地。因此,内蒙古夏天和秋天是国内外旅游者最想来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自然资源组合来看,以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及其过渡类型构成的大地域自然景观环境差异和以沙漠、草原、湖泊、河流、温泉、森林、山地景观在小区域范围内的多元化组合,不仅对旅游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为内蒙古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提供了回旋空间。
从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组合来看,多样的自然景观、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的组合,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旅游景观单一性与同质性给旅游产品多样性开发造成的约束,使不同地域上开发的旅游产品可以保持鲜明的特色。
内蒙古旅游文化资源与其周边省区及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自治区原生态的草原、沙漠、森林、冰雪等自然景观资源与蒙古族为代表的北方少数民族风情资源及其小空间范围内的组合,都是周边省区、东部各省所不具备的。内蒙古所拥有的森林、大漠、草原,原始、纯朴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等特色优势旅游资源,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取向和发展趋势,从而使内蒙古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具有了资源和市场上的双重互补。
二、内蒙古旅游经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一)人才与信息交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相应的人才。内蒙古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成长壮大需要一定的过程。目前不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旅游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人才、信息与环境的有效结合方可为一个地区旅游业长期发展注入活力。内蒙古要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工程推进构建地区文化旅游信息的网络平台,加强与外地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求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国内外资源互补。要充分利用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发达条件,加强区域合作,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凭借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客源市场上必须注重与其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利益共享。对内蒙古东部来说,东北三省是其重要的客源地。东北三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会对内蒙古东部产生辐射效应。为了共同发展,有必要开展区域合作。将内蒙古东部的草原和民俗风情以及蒙古族历史文物古迹广泛推介,与东北三省口岸、界河、森林、水色以及哈尔滨的冰雪旅游资源、漠河的北极风光的景观交相辉映,把两地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整合效应,拓展客源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的结合。深度挖掘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品位。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立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良性互动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审美价值。充分发挥内蒙古文化、电视传媒的优势,调动文化专业队伍、民间艺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中介机构等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创意设计和旅游规划,发挥文化在旅游品牌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都要成立专家顾问委员会,把有关的专家学者吸引到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来,提高内蒙古旅游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
三、未来内蒙古旅游文化产品发展前景
根据内蒙古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在对未来旅游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应初步确定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主要是民族民俗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和边境风情等旅游产品。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历史文化各不相同,内蒙古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市场和组成部分。遵循旅游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开放的理念,积极参与北方各个地区的旅游文化经济活动,以优化旅游环境、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市场开拓为先导,以重点旅游地区的快速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加强有开发潜力的旅游景区和旅游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建设,努力将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旅游大区。
在紧紧围绕精品线路的基础上,应着力开发旅游支线,重点加强线路上主要景区、景点建设,改变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的结构,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产品、冰雪旅游产品、民族民俗旅游产品、文物古迹旅游产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及会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尽快构建城市旅游产品系列,完善城市综合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发环城市游憩带旅游产品,营造吸引近程核心市场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提高节庆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其影响力和吸引力,使产品结构多元化,并形成体系;通过旅游产品的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来提升全区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