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旅游景区低碳发展模式探索

http://www.newdu.com 2018/3/8 《经济论坛》2012年第11期 关海波 参加讨论

摘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具有创新景区发展规则、促进区域低碳产业整合开发以及养成低碳生活风尚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低碳理念,分析了目前低碳景区管理面临的技术难、成本高和景区评价标准不完善、公众环保生态意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国家加大对低碳景区的支持、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倡导全程绿色消费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低碳,旅游景区,低碳困境

低碳旅游是一种减少碳排放的旅游方式,也就是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目前,旅游企业对打造低碳景区“情有独钟”,如注重降低景区内的水电气等资源的损耗、在景区内宣传低碳环保知识、加强景区内可重复使用物品的使用率、倡导使用无污染低污染交通工具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景区的“碳排放”,有利于低碳景区的建设,使人们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旅游“低碳化”的同时,了解低碳景区的概念,明晰其发展路径及构成旅游低碳景区的要素,这对避免表层开发后续乏力的弊端,走低碳化景区建设之路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景区的界定及景区碳排放的构成
    
低碳旅游景区是提供休闲体验型旅游项目、节能型住宿设施、环保型出游工具、轻便化旅游装备等有限低碳旅游服务的旅游景区(点)。具体而言,构建低碳景区就是要控制景区内活动的碳排放,具体表现在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方面。其中,交通和住宿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大。
    二、构建低碳景区的主要途径
    
碳排放对旅游景区的危害日益严重,为限制旅游景区的碳排放,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低碳交通
    其一,景区内实行交通管制,可采用自行车、牲畜等作为交通工具,鼓励步行游览,将因运输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至最低。景区之间的换乘可安排中巴或者电瓶车定时接送客人。其二,鼓励旅行者选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如放弃飞机,选用火车、汽车、轮船等作为出行工具,短途旅行者可徒步或骑自行车,既达到环保的目的又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低碳住宿
    酒店越豪华,碳排放量一般也越高。因此,在低碳旅游景区应提倡游客入住舒适、便捷的经济型酒店、乡村客栈、家庭旅馆等。并且,在酒店内不主动免费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提倡旅行者在住宿时自带洗漱用品、节约用水用电等。
    (三)低碳饮食
    尽量选择旅游目的地本地食物作为食材,避免因外来食品运输、包装、存储等环节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选择绿色食品,避免化肥、农药、生长激素和添加剂的使用;选择自备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以减少消耗的石化产品量。
    (四)低碳游览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应该讲文明,做到除留下脚印外不留任何东西,不随便丢垃圾;游客还可参加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碳汇,以弥补因为交通运输、旅行消费所造成的碳损耗,从而实现反哺环境的作用。
    (五)低碳购物
    游客通过购买旅游目的地的土特产和旅游纪念品惠及当地经济,可以减少当地人为了谋生而砍树、采石、挖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另外,对构建低碳旅游景区还可提供低碳旅游的各种咨询,如配备专业的低碳导游,在讲解美景的同时融入低碳知识,查询低碳交通工具租借点、提供低碳饮食资讯;标示“低碳营业商店”,凡相应不使用一次性餐具、落实垃圾分类回收、不主动提供包装塑料袋、优先使用当地食材的商家皆有此标示。旅游者应尽量自带饮用水,不买或少买瓶装水,抵制过度包装的商品,以达到减少废弃垃圾量和资源浪费量。
    三、景区面临的低碳困境
    
(一)游客的“低碳”习惯养成需要时间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景区低碳意味着游客很多惯常的旅游行为需要改变。例如,酒店不再免费提供牙刷、牙膏等日用品,减少换床单的次数,使用电瓶车、牲畜取代汽车等交通工具,垃圾要自己带回家,自己随身携带餐具,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食用素食,等等。
    这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对很多人的旅游习惯提出了挑战,如果大众能够接受则无疑会实现节能环保和提高游客价值体验的双赢;反之,如果人们不能接受则势必降低游客的体验价值甚至降低景区游客满意度。
    (二)技术门槛高,中小景区难实现
    建设低碳景区,首先是运用低碳技术改变现有能源的消耗模式,涉及到景区能源供应如改变景区的能源利用模式,使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替换如使用电瓶车、自行车替换汽车;建筑如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环保材料;服务如增加低碳导游,设置低碳通讯、饮食、住宿服务以及垃圾废物的分类回收处理等。对于资金雄厚的大型景区而言,革新技术可以通过自身的技术积累实现,而对于一般中小型景区而言,则没有能力解决。况且,就目前我国利用新能源的技术现状而言,完全在景区使用新能源也存在困难。据中国科学院能源领域战略研究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关于太阳能的技术规范与技术产品质量认证标准,部分关键设备和一些高效、低成本、环保技术仍然依赖国外进口,农林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率低,能源植物的培育研究进程缓慢等。
    (三)成本高昂,进程艰难
    从景区经营管理来说,景区的低碳转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技术更新、替换以及融资等方面。例如,自主创新技术不成熟所付出的设备购买成本;投资额大、融资渠道有限所造成的融资成本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景区在实施低碳转型期间举步维艰。
    (四)景区“低碳”优劣难衡量
    目前,景区评价标准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业化标准衡量后工业化时代追求个性的旅游业发展。在评定5A级景区时,停车场要有多大、道路要有多宽,这些硬性标准已经完全不能适合低碳型景区。在对景区的评定衡量中,“GDP至上”一直是奉行的理念,提高游客接待量、加大景区开发力度是景区GDP的主要增长点。然而,毫无限制地扩大游客接待量和过分开发势必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现行评价体系与低碳景区评价标准不相符。
    (五)公众环保生态意识不足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可以说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游客乱扔的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在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等著名景点,垃圾随处可见,甚至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乱扔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处理这些垃圾,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产生碳排放。还有,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源消耗仍然突出,尤其是奢华之风更助长了碳排放。在开发建设中,传统模式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注重硬开发,把旅游模式等同于工业开发模式;技术含量低,许多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严重不足,不仅加大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碳排放。旅游消费中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温泉的使用、食品的浪费,不仅提高了消费成本,也增加了排污工作量。
    四、创建低碳景区的措施与建议
    
(一)遵循3R原则
    旅游景区是低碳旅游的“源头”,低碳旅游景区的首要方向是创建循环型、城乡统筹型旅游景区,即严格遵循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旅游开发、旅游活动,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活动中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把旅游景区清洁生产、旅游资源综合利用、旅游产品的生态设计和旅游者的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就循环型低碳化景区的建设与发展而言,关键是要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在A级景区评定标准、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规范等基础上,逐步执行和推广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并鼓励地方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地方标准,在景区创建中对资源开发利用、景区容量规模、景区智能化发展、配套设施环保化水平、清洁能源利用以及对游客的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控制。
    (二)合理规划生态承载量
    一定时间内,在旅游地域的生态环境不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地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称为生态承载量。旅游地生态承载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旅游污染物的净化与吸收能力,以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所产生的污染物量。生态旅游承载量作为旅游者、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社区居民及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接口,对于实现旅游业低碳发展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旅游业开发前期规划中,要注重低碳体系构建,科学开发资源,重视环境保护。由于各地条件不同,提供的旅游产品也各异,所构建的体系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开发者要确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借鉴国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模式和经验,根据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构筑旅游地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坚持尽量减少生态成本的原则,减少土地等资源的占用,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加强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使用力度,从源头控制资源的进入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努力促进旅游业朝低碳经济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方向发展。
    (三)景区间要建立战略联盟,冲破成本—技术关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景区面临着来自于技术变革、设备更换、基础设施以及知识的创造与传播过程等等的共同压力。景区之间如能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应对外部变化必将增强其竞争力。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横向战略联盟。利用旅游景区联合价值链上处于同阶段的其他景区的资源与技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联盟系统。技术联盟:联合其他景区共同研究适用于低碳景区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技术,整合人力、知识资源优势,形成景区之间彼此互补、相互协调的联盟,分摊新技术开发成本,形成企业在低碳经济时代的新竞争优势。营销联盟:组建营销联盟可避免同类旅游景区在激烈竞争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低碳旅游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旅游方式,营销模式如何创新还处于摸索阶段,通过营销联盟,可以扩大低碳旅游的影响力,通过分享市场营销中的资源,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互学习和优势互补。其二,纵向联盟。纵向联盟是指景区与处于旅游产业链上不同阶段的其他旅游企业合作以增加价值的合作竞争系统。纵向联盟主要表现为旅游景区与旅行社的联盟,降低旅游线路交通的碳排放、加强对游客的低碳知识教育以及低碳行为规范的教育,低碳景区应与旅行社保持密切的沟通,形成一种利益趋同的纵向联盟,将有助于增加低碳景区的客源量。
    (四)国家应加大对低碳旅游景区的支持
    加大对低碳旅游景区的支持是构建低碳景区的关键。国家应出台更加细化的政策法规,将低碳旅游标准化和制度化,从而加快进入低碳旅游的步伐。
    应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激励景区及涉旅企业加快推进低碳旅游方式,包括制定进一步发展壮大绿色环保企业的政策,支持旅游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运输等旅游企业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引入低碳旅游指标,对旅游景区景点及相关企业进行常规考核与管理,让低碳旅游真正成为时尚,成为人们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
    (五)加大宣传,倡导全民绿色消费
    倡导公民绿色消费理念,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促使旅游者将环保视为一种义务和自觉的行为规范。
    首先,旅游业的相关产业部门可配合环保部门开展公关活动。借公关活动对广大消费者进行教育,包括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对环保的提倡等等。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意识,从而促使公众更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消费,另一方面,也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本企业的正面形象。其次,旅游广告不仅可以传递关于产品的信息,亦可对消费者进行引导,通过旅游广告来达到教育的效果。当然,一些公益广告的教育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再次,旅游产品本身是一个最好的教育例子。因为人们习惯于从旅游实践中学习,好的旅游产品产生直接可见的利益,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现身”教育。最后,着眼未来。在“绿色教育”中,青少年是一个极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青少年学生必将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思想,他们最有可能成为环保主义的推动者。此外,孩子对家庭或其他成员的态度和消费行为有很大影响。从多方面考虑,青少年应成为“绿色教育”的关注重点。
    五、结语
    
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环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低碳旅游景区的建设将会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绿色消费以及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使景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
    [2]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3]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推进发展方式转型[J].旅游学刊,2010,(2).
    [4]郑琳琳,林喜庆.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魏莉.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业发展模式研究[J].环境周刊,2008,(9).
    (作者单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

Tags:旅游景区低碳发展模式探索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