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善治”城市更加活力宜居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段丹洁 吕… 参加讨论

    9月24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北京城市发展战略论坛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创新驱动与城市发展、科学技术与万众创新以及高端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讨论。
    培养城市精神 打造创新空间
    城市精神来源于生活于城市中的居民,是一种综合型的历史文化气质。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前理事长王鸿生表示,打造城市精神能够从总体上对城市发展进行定位,而城市创新文化建设是城市精神养成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城市整体创造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是未来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以北京为例,“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精神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北京发展特色的城市精神,是从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出发,综合当今现实和城市的具体发展情况而制定的。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喻佑斌认为,开放创新空间是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基础。开放创新空间在创新文化建设当中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精神层次、制度层次和物质层次。创新城市的建设不仅仅需要国家政策外部导向作用,也需要一个“创新空间”来孵化创新思维和发展创新产业。“就创造者个人而言,创新空间包括内部创新空间和外部创新空间。内部创新空间指创造者自由地去尝试各种可能性的心理空间,是实现创造的内在基础。而外部空间分为直接外部空间和间接外部空间。将城市创新文化与创新空间的各个层次建设融合起来,必定能够产生盘活创新资源的效果。”喻佑斌说。
    高精尖产业发展瞄准需求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繁荣,中国在诸多领域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建军表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把潜在的巨大科技活力释放出来,使其在战略性新兴技术的前沿领域发挥引擎作用,将大大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创新要克服“孤岛现象”。无论是发展常规技术还是高精尖技术,都应立足于当地产业的需求及民生的改善,将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连接起来,建立真正有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李建军认为,发展高精尖产业不仅应瞄准国内市场,还应以发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突破为目标,注重观察国际上的消费需求,注重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争取产生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技术突破。
    城市治理需要居民参与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是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促进城市“善治”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伯鲁表示,相当一部分的城市建设成果是公共产品,由政府授权建构或者运营,企业则经过竞标、投标承担项目的建设。这个“筛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建设中的民主精神。在我国,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的制度设计保证了居民参与权的顺利行使,而居民的“参与能力”也是民主精神的体现。
    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张明国认为,风险意识是城市文化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为适应城市社会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城市居民的“风险素质”包括居民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能力”。他建议,首先,应培育居民的风险意识,包括风险直觉、风险认知、“预凶”意识等。为此,需要对居民进行风险知识和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其次,要锻炼城市居民的风险能力:包括预测风险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为此,需要加强风险评估、风险预测及其相关技术体系的建立。最后,要建构风险文化,包括与风险相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等,为培养居民的风险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李建军认为,城市建设应着力统筹管理科学化、环境生态化、城建人性化、设计艺术化。确立以人为本、包容发展的理念,聚焦政策目标,着力营造尊重杰出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探索精神的氛围,构建允许失败、创新友好的文化和制度。

Tags:“善治”城市更加活力宜居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