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告诉你谁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

http://www.newdu.com 2018/3/8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国内“一带一路”智库的关注特点
    从智库专家的基本观点来看,绝大多数智库(占95%)对“一带一路”战略持积极乐观态度,认为此战略有利于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推动经济转型。在肯定“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同时,多数专家指出“一带一路”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并进行了诸多针对性研究。持消极态度的专家(2%)认为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足够支撑“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会引发国内经济的“空壳化”。
    从智库专家的学科背景看,从事国际政治领域研究的专家发声较多(见表 4),且以高校教师为主,而关注经济、法律等专业性领域的专家较少,仅有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走出去”智库等少数智库的专家偏向于经济和投融资分析。
    
    表 4.“一带一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及其所属单位
    从起始研究时间来看,官办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最早, 始于2014年上半年(见表5),民间智库则在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广泛讨论。从发文频率看,民间智库文章更新速度更快,研究活跃程度相对较高。
    
    表 5.主要智库关注“一带一路”的时间起点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范畴逐渐拓宽,研究内容日益务实,不同智库研究也各有侧重。官办智库研究侧重点集中在“一带一路”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从国家宏观决策制定、政策发布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高校类智库注重发挥其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选取国家、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官办智库和高校智库相比,民间智库的研究主题更侧重于服务企业“走出去”, 特别注重海外企业经验总结、风险应对等方面。此外,部分机构推出了“一带一路”相关指数,例如宁波航交所发布了“海上丝路指数”、上海航交所发布了“一带一路航运指数”等。
    三、国内外“一带一路”智库的比较
    总体上看,国外智库和国内智库对“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共性在于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各自研究均趋向深入,国内智库的研究更加具体到企业投融资、文化交流等方面,国外智库的研究从评估战略的影响转向讨论对华战略、应对策略上。两者的差异在于:一是态度上,国外智库对“一带一路”战略普遍偏中立,而国内智库则普遍较为乐观和积极。二是研究主题上,国外智库相对更关注亚投行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
    智库在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交流、沟通民意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目前,国内研究“一带一路”的智库机构还不够多,与国外智库相比,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各智库间研究主题重合度较高,特色研究、深入研究不多,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调研发现,大多数智库研究内容主题相似、转载居多(特别是在国别风险研究、失败案例研究等方面),分析观点以偏概全,有详细数据支撑的研究成果较少。二是存在“理论满天飞、实践跟不上”的现象,缺乏对具体国别的深刻认识。“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国家众多,各国国情和民俗禀赋各异,有些专家缺乏对国家的深入研究、忽视对当地文化和舆情的分析,做出的研究与报告“简单片面”。三是智库间合作不够,都想“抢占先机”,导致智库间“各自为战”,综合优势难以显现。例如,有多家智库机构都曾宣布建设“一带一路”相关数据库,但调研中尚未发现真正成熟的数据库产品或服务,且存在数据来源不明、类别不全、鱼龙混杂等问题,数据重复采集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亟待国家层面进行统筹。专家建议:一是,智库需要与政府部门和“走出去”企业做好交流,结合海内外数据支撑,分析出我国海外投资的真正问题所在,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研究需要点面结合,既要有大框架的战略思考,也要有沿线国家特定问题的研究,如地区结构、社会舆情、文化背景和种族部落关系等。三是,国内智库间应发展智库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加强与国际智库的合作与交流,消除国外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顾虑和偏见,用更好地叙事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告诉你谁是发声最多的20位专家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