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对山东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调查与思考
2015年以来,我们对山东省从2011年在全省启动的“乡村文明行动”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深感从农业大省的实际出发,把贯彻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要求,凝练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乡村文明行动,很好推进了乡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乡村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农民素质得到提升,文明风尚得到普及,文化惠民得到落实。这为大力推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夯实了基础。
夯实社会发展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着力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视角夯实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农民和农业。在城乡社会一体化中,乡村文明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山东这样的农业大省,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改善、文化生活丰富提升,乡村文明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山东省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就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以行政村和新型农村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建设为重点,以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实现新发展为目标,通过文明户、文明村(社区)以及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新形象等群众性创建活动,整合多方面力量,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城乡社会基础。
5年来的推进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全省在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乡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全覆盖,星级文明户、文明信用户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群众的荣誉感、上进心和诚信意识;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逐步常态化,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四德工程”深入各个村落,“四德榜”、“道德讲堂”、“村民议事会”等促进了农民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农村的和睦家庭、村风村貌在“讲文明树新风”中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通过乡村文明行动中的“新农村新生活”得到了提升,农民群众的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理念有了很大改观,这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内动力、软实力,比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更为重要,意义更深远。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发力,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活居住环境、提升思想道德风尚、提高劳动技能和增加农民收入、文化惠民等方面下功夫。山东乡村文明行动很好地把握了这个特点,遵循了这个要求,在整个工作部署上重点突出,将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建设作为重点。这六个方面恰恰是这些年乡村文明建设的“短板”,也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提升的基础平台。
示范带动、持续发力,乡村文明行动极大地推进了乡村文明建设,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示范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是山东各地扎实有效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也是5年来不断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措施和方法。5年来,山东乡村文明行动着力于连片打造典型示范、整体推进,不搞盆景式的培植典型,求真务实,切实处理好典型示范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实现了全省每个乡村都有明显的变化,都有较大的提高。
分类指导 树文明新风尚
边推进边总结边改进边提升,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视角,深入探究乡村文明建设规律。乡村文明建设作为整个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牵涉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山东加快推进建设的5年经验是比较丰富的,值得很好地总结和推介。
一是从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山东全省有7万多个村庄,分布面广,差异较大,在这样的条件背景下,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面、类型的村庄,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山东各地坚持对经济基础差、工作起步晚的村,从资金上加以扶持,工作上加强指导督促,采取从少花钱、见效快的垃圾处理、环境整治入手,首先解决脏乱差的问题;对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起步早、进展快的村,采取查漏补缺、提升功能、完善长效机制等,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明素养上下功夫,并注重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对具备一定条件和基础的中间村,则是找准薄弱环节,加大工作力度,帮助尽快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的标准。
二是重在思想道德建设,倡树文明新风尚。山东乡村文明建设行动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强调结合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着力从道德规范、行为、约束等层面建立完善乡村道德体系,完善村规民约,在乡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不同领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标准。各地运用生动丰富的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开展“四德工程”,张贴“四德榜”,组织开展大量褒扬道德模范、评选“山东好人”、“最美人物”和“凡人善举”等活动,大力倡扬新风正气。同时,注意发挥好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形成浓厚的乡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约束、管理、教育和提高,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反对婚丧嫁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树立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发展好乡村经济
三是以人为本,既着力眼前又着力长远,注重对农民群众文化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乡村文明建设要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养,而不是简单把城市文明生产生活照搬到乡村。山东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坚持把依靠和服务农民群众,积极为农民群众解决更多关切民生的问题作为重要遵循,强调各地要把乡村文明行动搞成践行群众路线的实际行动,搞成顺应农民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从各地调研的情况看,乡村文明行动坚持“三问于民”,认真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坚持以农民群众满意为唯一标准,使乡村文明行动的推进工作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四是乡村文明建设的根本和关键在于发展好乡村经济,这是乡村文明建设的基础。乡村文明建设内容很多,无论是村容村貌的整治、村庄的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的生态保护、社会治安治理,还是乡村道德建设、村风民俗建设、济贫扶困救助保障、科学卫生健康生活方式建设和文化惠民等,都依赖乡村经济的壮大和发展,都需要乡村经济提供雄厚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山东乡村文明行动始终注重围绕乡村经济发展做文章,作出的乡村文明行动部署和提出的乡村文明建设要求,都紧扣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一体统筹的要求,紧密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把乡村经济发展作为文明家园、特色文化乡镇和县级文明村建设的基础,综合考量,统筹发展,脚踏实地地稳步推进。事实上,乡村文明行动建设的诸多方面又极大促进了乡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大发展。
五是乡村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战略工程,有内在的发展建设规律,需要善于总结和深入探究,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山东乡村文明行动从2011年4月开始部署实施,目标任务既有总体的又有具体的,既考虑总体推进,又考虑因地制宜,区别情况,分类建设。在工作方法上,反弹琵琶,从难点村、薄弱村入手,着力“啃硬骨头”,把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改进和创新乡村文明建设的活动载体,从内容和形式上紧贴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组织实施推进的过程中,发现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及时调整和修订,及时把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用规章制度规定下来,建立和完善乡村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这些都是对乡村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所取得的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提升。
(作者:山东社会科学院“乡村文明建设课题组”;执笔人:王希军)
Tags: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