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http://www.newdu.com 2018/3/8 人民论坛 岳一姬 安… 参加讨论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明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也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与重大机遇。但生态环境脆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主要问题阻碍着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西部民族地区只有多管齐下、科学规划、转变理念,才能把握机遇、展现新面貌。
    【关键词】生态旅游 民族地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发布,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该文件确定了西部民族地区如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作用,并强调要注重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发挥民族人文优势,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具有地缘优势,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通过生态旅游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态侵略悲剧的出现
    上世纪60年代初的“生态觉醒”运动使人们意识到“城市不是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态旅游应运而生。生态旅游开发是目前生态资本产业化的最为常见的做法,也是目前通过市场手段使生态资源货币化的最有效的途径。生态资本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使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的使用,从而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与增值,提升人类福利。
    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条件是强调游客、旅游经营者、旅游经营管理者以及当地居民都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要坚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不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这一准则。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开发利用。同时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生态旅游,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不但提升了当地居民自觉维护生态旅游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防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态侵略悲剧的出现;同时生态旅游开发也可以提供一定的环境保护的资金,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与重大机遇
    多样的民族风情、独特的生态环境与珍贵的人文古迹和厚重的“丝绸之路”文化底蕴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神秘色彩、强烈吸引力、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这都是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有利客观物质条件。新疆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条件充分:第一,有55个少数名族分布于此,众多少数民族长期交错居住,由此而形成的民俗、歌舞及文化使新疆展现出多层次的民族风情,形成了独特且不可多得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第二,民族文化长期的相互交融与碰撞,形成了新疆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遗址丰富多样。如喀什的艾斯卡尔清真寺、高昌故城、楼兰古城、大河唐城等,以及以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 哈萨克族“布尔克特毕”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彩而又神秘迷人。第三,新疆旅游资源种类繁多,共有56种旅游资源类型,构成了新疆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与重大机遇。对进一步完善西部民族地区铁路、电力、水利、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部分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区位劣势问题和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问题,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带来了人流、物流、财富流,这些综合环境的改善为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排头兵,将建设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为新疆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
    强烈的民生诉求为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政治保障。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所造成的贫困现象频频发生,使西部民族地区人均收入远远低于东中部省份,生态脆弱与经济脆弱同时并存。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愈加突出,生态环境是当地居民最为重要的生存依靠和经济来源。农牧民强烈的脱贫致富的意愿和对于美好环境的诉求是摆在政府面前的现实问题。新疆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6,仅沙漠、荒漠、砾质戈壁等不可利用和难以利用的不适宜人居住的土地总面积就有102万平方公里,占到新疆土地总面积的61.4%。同时,新疆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整体的生态环境依然较脆弱。而生态旅游开发无疑是解决“要富”和“要绿”这一两大民生诉求的一种优选策略。
    对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目前在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弱。新疆、青海、宁夏的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有目共睹的。二是缺乏科学、统一规划的盲目开发。三是政府对于区内特别是景区内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四是管理者、经营者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漠。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应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基础研究扶持力度,坚持统一规划、科学有序开发生态旅游。旅游开发规划必须严格贯彻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思想,这是开发生态旅游的初衷也是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的保障。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必须对开发旅游区的环境资源、生物资源等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当地资源特色和发展条件,并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愿和诉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制定因地适宜的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科学有序地推进生态旅游的开发,加大环境质量的监测范围,加大生态承载力的预警研究力度,才能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专项法规。鉴于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旅游产业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蓄积性,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这是西部民族地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金科玉律,必须以此为准绳,科学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其次,因时因地制定适合地区区情、景区实情、生态开发的地方法规体系和相应的环境标准,让生态旅游的开发过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要加大针对生态旅游相关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监督机制、管理机制。为实现生态旅游的有序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强化生态旅游理念。坚持多层次多渠道的强化生态旅游理念是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和生态旅游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所谓多层次是指针对不同人群,例如游客、园区管理者、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或者个人、团体等;多渠道是指不同宣教手段和技术的应用。要使旅游从业人员、游客和当地居民以及一切与生态旅游利益相关人员,掌握或者了解生态旅游的理念并将其投射到旅游生活中,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民众基础。
    第四,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发展民族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步伐。在建设“一带一路”的新阶段,旅游产业在西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多样,丝绸之路文化底蕴厚重,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游资源丰富,同时西部民族地区特有的神秘古朴,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游客,甚至是境外旅游者。游客向往古朴生活、期望回归本真的状态,为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新疆生态产品交易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42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新华网,2015年3月28日。
    ②王晶超、陈艳梅:《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对外经贸》,2015年第3期。

Tags:民族地区怎样打好生态旅游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