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区联动”到“湾区联动”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宜发挥自贸区引擎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呼之欲出、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双重国家战略和政策优势叠加下,广东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在发挥大湾区支撑作用的同时,推动自贸试验区在产业引领、政策创新、合作经验等方面的引擎效应,探索实现自贸试验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的有效机制,对于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和推进粤港澳合作,具有深刻意义。对此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面的区域改革,可以从广东自贸试验区进行突破,通过三大片区的示范作用,带动和辐射其他周边地区进行更加积极的改革。
自贸区为大湾区建设
提供粤港澳合作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在“一国两制”的背景下,如何在湾区内建立粤港澳三地有效稳定的合作机制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南沙、前海和横琴片区作为珠三角对接港澳合作的门户枢纽,在与港澳合作对接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成熟有效的经验,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支持。
——打造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可以看作是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结果,是中国由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经济的必然路径。“开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基调之一。不少专家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将来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对外开放世界级经济平台。
在这一定位之下,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设与国际对标接轨的营商环境。对此,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经有不少探索。比如,南沙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实行企业注册“一口受理”,在全国率先实施“十三证三章”联办,大大节省申请人时间成本。在通关方面,南沙海关采取7×24小时出区,标准化自动化报关、无纸化智能化通关等方式,实现95%跨境商品“秒放”。
前海在深化与香港合作中探索出一套对港更便利的措施。横琴在深化与澳门合作中也探索出一套促进两地要素更便捷流动的改革措施。
未来,广东自贸区通过改革探索累积的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和经验,可以应用到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一体化中去,发挥出自贸试验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推动三地服务贸易自由化。李克强总理指出,广东自贸区要利用毗邻港澳的区位和专业人才优势,加强同港澳深度融合,优先发展金融、科研等高端服务业。推进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当前深化粤港澳合作的重中之重,更是今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目前,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经打造前海、南沙、横琴服务贸易合作示范区。该示范区的打造有助于提升粤港澳服务业合作的水平。
有专家指出,大湾区属于国家战略,蕴含巨大机遇,但是目前发展也面临着瓶颈。首先就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主导优势产业不突出。对标世界上几个著名的湾区,湾区经济都有主导产业也有特色,纽约湾区是金融湾区,旧金山湾区是科创湾区,东京湾区是产业湾区。但是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差距很大,发展程度不一致。
可以利用广东自贸区在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合作基础,发挥香港和澳门已有优势,明确大湾区内的主导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集中优势力量持续推进,进而打响国际声望。
对标世界湾区
建立政府和市场通力协作机制
对标世界上已经成熟的三大湾区可以发现,其十分重视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在充分发挥市场活力推动科技创新等生态发展的同时,政府的地位也十分突出,在消除行政壁垒、保护知识产权、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服务平台、推动基础研究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东京湾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政府的规划引导。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东京湾6大港口各自为政、无序竞争、产业同构等现象十分严重,195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港湾法》,规范港湾的管理,设置了港口管理机构,为港湾制定5年发展计划,并从1956年开始至1999年,先后5次调整东京湾区的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6大港口的级别、职能和分工,引导港口组团发展,增强了整体合力。
为了协调湾区一体化发展,旧金山湾区于1961年成立区域性地方政府协会。该协会是一个契约型组织,也是一个正式的综合区域规划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强化地方政府间的合作。
而在纽约湾区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中,由“第三部门”主导的跨行政区域的统筹协调规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纽约区域规划协会,成立于1922年,是一个独立的非政府性组织。迄今为止,这个由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三方组成的“第三部门”形成了一整套成功有效的合作机制,长期为纽约湾区协调发展服务。
专家认为,区域共同体需要每一个成员都认同的规则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益,达到共同的目标。除了中央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地方政府有胆识和智慧来实施新的制度安排,创造性的提供准公共物品,这个公共物品被区域共同体所遵循的制度规则的设计和安排。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驱,以及“一国两制”的现实情况,非常需要一个湾区内统一的协调机构,以打破湾区内行政壁垒以及阻碍人才等要素畅快流动的藩篱。
扎实“三区联动”过渡到“湾区联动”
专家指出,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三大(前海、南沙、横琴)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联动性、协同性仍然不强,常常导致要素价格扭曲和市场资源重复配置。应首先思考如何实现“三区联动”,进而以“三区联动”为基础带动“湾区联动”。
专家建议,实现“三区联动”向“湾区联动”过渡,首先,要建立健全水陆空港立体化交通体系。以珠三角高速公路网为基础,串联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以及深圳前海三大自贸区,保障三大自贸区之间,以及自贸区分别同珠三角腹地之间的高速公路连接通道;发挥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深中通道等工程的作用,增加粤港澳三地车辆牌照的数量;还要借助国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机遇,积极申请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建设一到两个自由贸易港,依托香港这个全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通过港口整合,错位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航运中心。
在健全交通等硬件基础设施之外,还要畅通渠道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在湾区内自由流动。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点,探索促进跨行政区要素便捷流动的体制机制,逐渐放松对粤港澳三地之间投资贸易的监管强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投资贸易便利化体制。
此外,还要建立粤港澳三地之间人才自由流动机制。现在广东三大自贸区已经有三地人才交流合作的尝试。比如横琴自贸区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基地和政策支持,已经吸引1000余家港澳企业入驻。还要推动粤港澳三地律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互认,让人才能够在大湾区内自由择业,平等就业。
Tags:从“三区联动”到“湾区联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