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城市、区域、环境经济学 >> 正文

[建设美丽中国]葛新权:城市生活垃圾零废弃治理的现实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18/4/9 中国社会科学网 葛新权 参加讨论

    基于以上分析,解决垃圾零废弃的关键是破解技术应用、制度(政策)、文化瓶颈,尤其是制度(政策)与文化瓶颈。基于三维分析思想与方法,我们认为,破解思路是技术与文化融合,但这种融合需要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政策)连接,即:技术+制度(政策)+文化。
    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生活垃圾全程计量、监管与可追溯。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成为生活垃圾零废弃管理的技术新趋势。如2016年北京市开展了智能垃圾回收机进入社区,物业挨家挨户发了二维码标识,绿色代表其他垃圾,红色代表厨余垃圾,每次扔垃圾时把垃圾袋扎紧后贴上一个二维码标识,分类投放就能现场称重变成积分。
    特别地,应用信息技术,形成垃圾回收大数据,表现为空间信息、时间信息、行为信息。空间信息是通过智能回收端收集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城市各个区域内不同种类垃圾产生的数量,绘制与人口密度图类似的“垃圾密度图”,从而为生活垃圾回收的人员配备、车辆路线、中转站选址等提供参考意见。时间信息是通过智能回收端收集到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城市各个区域内不同种类垃圾产生时间变化规律(精确到以小时为单位),合理分配相应的垃圾营运工作量。行为信息是以往对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基本采用调查问卷和自我评价的方式,由于社会赞许效应的存在,人们大都会倾向更加“高尚”选项,调查获得数据的真实性有所降低。而智能回收端得到的信息确实能够反映居民真实的垃圾分类行为,并通过其注册APP时登记的信息,分析垃圾分类行为与居民收入、文化水平、职业的关系。无疑,这些技术应用都有利于实现生活垃圾全程计量、监管与可追溯,最终都有利于垃圾零废弃。
    另一方面,需要制度(政策)科学、合理化。如在制度层面,需要通过建立管理制度、道德约束实施垃圾零废弃全程工作。在法律法规等“硬制度”基础上发挥道德、社会规范等“软制度”的作用,如目前公共场所践踏草坪行为基本上无人罚款,但是会遭受周围人鄙夷的目光。又如制度建设要寻找突破点,由点及面,循序渐进,不能奢望一蹴而就,“垃圾分类先从垃圾入桶”开始。同时,建立相关政策,通过较高的外部激励保证居民的参与率与正确投放率。特别地,城市废固不仅包括生活垃圾,还包括废旧物资、电子垃圾、建筑垃圾、有害垃圾、医疗垃圾等,目前分别由政府不同职能部门进行条块分割管理,这极不利于城市废固综合治理,更不利于垃圾零废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设立政府统一归口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统一治理城市废固,势在必行。
    再一方面,还需要塑造生活垃圾零废弃文化。所谓文化是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规范、共同的表现行为模式以及特有的符号、仪式等,引导人们在无监督情况下的自发行为。在垃圾零废弃治理过程中,需要在理念层面,基于“五观价值”与“五生融合”,树立生活垃圾“零废弃”理念,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将垃圾零废弃作为消费升级的一部分,调动用户或消费者的参与度。同时,在物质层面上,需要设备技术环境,生活垃圾零废弃是一件“麻烦事”,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提供更多的便利,以提升各主体参与积极性,实施定时、定点清运,保证垃圾不落地;设置更多垃圾回收设备与更为清晰的分类标识等等,便利大家使用。
    特别地,技术、制度(政策)与文化融合还体现在,把生活垃圾零废弃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同时重视农村垃圾与土地污染、农业环保结合起来,确保青山绿水。应充分利用人类“智慧”,尤其发掘中华文化精华,使城市与城镇化规模与垃圾处理能力实现科学合理的匹配。
    三、政策建议
    我国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工作以来,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相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全面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减量化基础上,急需推进城市生活垃圾零废弃工作。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大力度大宣传,提高垃圾零废弃认识。针对社会对垃圾零废弃薄弱的意识与缺失的参与行为,应通过各种渠道与活动、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力度在全社会进行全方位、全覆盖宣传城市生活垃圾零废弃工作意义,解读相关制度(政策)与垃圾零废弃工作流程、环节与要求,使人人理解、接受,提高认识并付诸行动。在教育部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大背景下,把城市生活垃圾零废弃纳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进入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课堂,让垃圾零废弃植入青少年的心中,奠定他们良好生活理念的初心基础。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于2018年2月11日发布了《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达到100%,逐步建立包括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规律,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融入教材,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大力宣传对造成生态环境污染损害受到行政与刑事追责的政府、企业及其领导人,以及直接责任人的案例,让垃圾零废弃,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在每个人心中扎根,接受环境污染教训,警钟长鸣,提升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意识与责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建设美丽中国葛新权,城市生活垃圾零废弃治理的现实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