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温州金改怎样突破瓶颈?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华夏时报》2012年05月05日 佚名 参加讨论

编者按:
    1982年温州开始的市场化改革,引领全国风气之先。历经曲折之后,顽强的温州资本,逐步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如今,温州又面临突破金融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关口,因为这不仅影响着温州的未来10年,也会影响着中国金融的未来10年。
    4月28日,是温州获批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满月庆典”,本报与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以及“品牌温州全国行”活动组委会、温州日报报业集团、中共龙湾区委宣传部 、温州龙湾万达广场投资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 “2012中国新动力改革创新与温州转型高峰论坛”,特别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国务院参事、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财经专栏作家、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以及本报总编辑、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等,参与讨论,共同探寻温州下一步的改革、创新和转型之路。
    中共温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金彪率领温州市五大领导班子成员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说,设立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本质就是为了破解民间资本多、投资难,小微企业多、融资难这一“两多、两难”的问题,通过金融改革创新,实现服务的多元化和多层次,民间金融的规范化和阳光化这“两多、两化”的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送给温州一把重新开启温州新模式的金钥匙。
    但这把金钥匙能否打开民间金融这把锁?
    巴曙松:温州金改应有制度创新突破
    温州的金融改革试点方案十二条出来之后,我作为一个金融研究人员也在反复地看、反复在思考,从不同的几个层次和角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怎样具体落实的思路和框架:
    一、把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待。这个产业就是高端服务业中的一种,盈利空间也比较大,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要求。所以,我相信温州的很多资本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参与过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比如入股其他的银行,比如温州银行入股,这也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一个切入方式。温州金融改革的十二条,核心一点就是放松管制,降低服务业准入的门槛,使社会资金在传统制造业的盈利空间收窄之后,可以进入到金融业里面、分享金融业增长的收益。从这个层面来看,我觉得特别要注意,而且目前各个方面都在给温州出主意,我自己在想,应该作一个适当区分,否则很容易酿成区域的金融风险。
    去年底,全国4144家小贷公司贷款不过3000多亿,充其量只能拿自己总股本的50%找金融机构融资,成本高,而且金融机构不愿意贷出,我们也不可能去吸收公众的存款。是不是可以100万以上,或者200万以上规模吸收这部分资金来源,这是国际成熟的金融市场上所谓有限持牌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现在小贷公司身份摇摆、模糊,没有人把它当做金融机构,说它不是金融机构而又在从事融资活动。
    温州的小贷公司数量上的增长本身就是一个成绩,讲出来大家也觉得很振奋,10家、20家、100家、200家,但一个地级市的金融改革综合试点方案在国务院的常务办公室会议上通过,国务院的领导绝对不期望数量上简单的增长,一定要有制度上的创新和突破。
    大家在设计金融改革实施细则的时候,从不同的金融主体的诉求出发,差异化的设计需求对应的方案非常重要。创新可能更多地还是面向个人投资的灵活度空间的拓展,和面向一部分富人或者私募空间的拓展,对于公众的资金来源,要采取非常审慎的态度。金融业作为一个产业,要进入的时候,涉及到客户群体一定要特别注意,要不然就弄成一个风险,还是要市委市政府自己承担。
    二、把金融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来看待。这个活动是干什么的呢?从字面来看,金融,资金融通,在资金的富裕方、供给方,资金在需求方搭建桥梁和媒介的,就是金融。现在在温州出现的状况在全国非常有代表性,从一个经济活动角度来看,一个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应该像连续的光谱一样。目前我们的金融服务比较多的还是集中在银行这一单一渠道上,银行这种商业模式是天然、谨慎和保守的。因为哪一个银行行长很激进,本身就不是很负责任的行长,因为这个钱不是他自己的,是公众的储蓄,银行自己的资本金只有8%、10%,拿公众的钱去冒险,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银行家。
    现在在温州金融服务的光谱上出现了断裂,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无非是补足这些服务需求的空白点。据说在北京金融界吃饭,餐厅的服务员都知道PB、PE。所谓PE无非就是四个字,融、投、管、退。融,资金怎么来;投,投哪些地区、哪些产业。温州的钱不一定投温州的企业,只要是好的企业,就应有专业的判断,温州的这些资金也分享全国的好的企业的成长带来的收益。管,有没有专业的管理能力,专业的技能。退,投完之后获得收益了怎么退出来。一个地方金融水平的高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水平高下的差别。
    三、把金融作为改革突破口来分析。温州的金融改革各个方面评价不一,但首先至少表明国务院最高决策者对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尊重和一定的认可。在改革的突破口和制度的创新方面有很多象征意义,比如说怎么降低门槛,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找到新的增长点。比如说怎么在金融的体制上作一些突破,给其他的地区一个参考的借鉴作用。
    水皮:商业地产投资者眼光正受考验
    

    在温州这个城市讲商业地产挺有意义,温州跟全国别的城市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他的地方政府都是大政府、小社会,但温州是小政府、大社会,历史上形成的这么一个概念。对应到财富分配上也是很有意义,别的地方基本上是国富民穷,温州这个地方国穷民富,政府手里的资金没有像别的地方那么多,甚至影响到城市的升级换代、改造。温州的市容、市貌的建设实际上跟别的地方比确实有一定的欠缺,这跟温州的经济结构有一定的关系,但真正做到藏富于民的,正是温州。
    这为下一步城市的发展留出了空间。温州市容市貌也好,城市的整体品位也好,跟温州给全国人民、全世界人民留下的印象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温州下一步商业地产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对于房地产的认识,人们各有各的想法,观点判断不一样。看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人们就会对房地产这个支柱产业的作用产生质疑,我觉得其实这是两回事。任何国家和地方的房地产一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美国金融危机是怎么造成的?无非就是房地产调控没有到位造成的,失控了酿成金融危机,之所以能酿成金融危机也说明房地产在美国经济份额中的重要地位。
    房价高了需要调控,这是政府的事情,但是调控怎么说都是一时的,而不是一世的事情。房地产对整个行业的拉动,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不能否认的,否认了就等于装鸵鸟。
    商业地产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温州曾以制造业出名,进出口是优势,这曾是温州的一条道。后来大家一说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就是温州的特征,温州炒房团,把全国炒得翻天覆地,在全国人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温州人就开始投资了。
    以房地产炒作为特征的投资现在也是打击的对象,剩下的就是消费,消费又跟商业经济相关,商业的载体是商业地产,绕了半天又绕回到房地产。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什么东西都离不开它,怎么否认都没有用。
    从趋势来看,中国今后城市的发展特征:
    一是主要从生产性城市向综合性的消费性城市发展。温州就是典型的生产在先,制造业在先,消费生活在后,所以会造成市容、市貌跟温州实力有比较大的脱节,今后会有转化。
    二是资源从沿海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转移,这个恐怕在温州也会体现得比较明显。
    三是整个中国的住房状况由解贫脱困向改善型、舒适型转化,这种转化对区域的配套要求就会越来越高,这恰恰是商业地产成为大家追捧的热点的很重要的理论根据。
    四是中国式的家庭从单纯依靠工资性收入,开始向财产性收入转化。
    因此,虽然房地产短期内会是一个调整的状态,但房地产更多的是以时间换空间,房价上涨既然是对未来的一个投资,就会以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的震荡来消化对未来的投资,而不会像股市以那么剧烈的波动来消化,那样谁都承受不了。
    从资金面的角度来看,应该讲现在适度宽松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大,央行也明确表达了要通过回购、票据、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这三种方式来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换句话讲,下半年资金宽松是可以预期的,钱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不是万能的,但是没它真的是不能。
    在货币相对宽松的背景之下,股市有可能上涨。房地产在相对宽松的资金背景下,还指望它有大幅度地回落和调整,我觉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房地产的投资就是这样,阶段性特征非常明显,当然商业地产的投资,在过去5年中间是有一个商住两用倒挂到修复的过程,现在也出现了相当大的泡沫。温州余姚那个小地方据说正在销售的城市综合体有8个,这本身就是一种泡沫化的现象。所以,商业地产的投资就尤其重要。必须选准对象,商铺地产跟一般住宅不一样,住宅买错了可以自己住,商铺买错了一点作用都没有,技术含量相对大。所以在这个时候做商业地产投资很考验投资者的眼光。
    姚景源:各种措施都须有利优化结构
    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是连续5个季度往下掉,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是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四季度8.9%,今年一季度是8.1%。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去年一季度14.4%、二季度14.0%、三季度13.8%、四季度12.8%,今年一季度只有11.6%。去年12月份全国平均日发电量是130亿千瓦时,到了今年1、2月份就降到120亿千瓦时。粗钢产量去年平均日产200万吨,到了今年的1、2月份降到188万吨,一天钢产量掉下来12万吨。掉的最厉害的是水泥,去年12月份全国平均每天的水泥生产量是565万吨,到了今年1、2月份降到了360万吨,这样紧挨着的三个月,日产量下降了60%。这一切告诉我们,中国经济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下行。
    中国经济为什么往下掉?原因有三个:一是外部需求减弱。二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三是过去长时间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开始显示作用。
    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的状况来看,都遇到了新问题。
    在基础设施投资上,今年一季度中国投资当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是负2.1%,我自己曾经讲过,我真的是想不起来,我们历史上哪一年、哪一个季度投资当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出现过负增长。显然,基础设施出现负增长,这是大问题,这是导致中国经济下行非常重要的原因。整个工业投资下降,也导致整个经济增长下降。
    观察当前中国经济下行,一定要看两方面:一是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下行不是坏事,为什么把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到7.5%,我们从2005年开始每年定的是8%,一直定到去年,但是我们没有一年低于9%,2007年干到14%,可以讲过去多年来中国经济还是一个偏快、偏热的状况。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偏热,一再贻误了结构调整的时机,现在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就会为我们转变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结构留出空间,从这一点来看,大家一定要认识到增长速度现在出现适度回落不是坏事。
    二是虽然增长速度适度回落不是坏事,但是我们也不能让它再往下掉,我们把它稳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的目标是稳增长,为什么稳增长呢?再往下掉我们历史上有教训,就是2008年、2009年,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掉到了6.2%,我们的状态是全国有15%的企业关门倒闭,20%的企业被迫减产,是千万人失业。如果增长速度真的再往下掉,我们企业利润会出问题,财政收入会出问题,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会遇到问题,紧接着就是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就业出了问题就会导致社会问题,如果社会都不稳定了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要把大势稳住,稳增长是中国经济的重要任务。
    三是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转化成调整结构的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主张我们一系列的稳增长的各种措施都应当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有利于优化结构,有利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想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今年整个宏观经济的目标应当说是没有问题。
    叶檀:建立风险定价机制是核心
    

    温州金融改革要探讨的最重要的问题首先是风险控制。控制住风险,就不会出事。现在之所以高利贷横行,就是因为风险没有控制住。其次是风险定价。认识到风险之后给它一个正确的价格。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就是对房地产的风险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价,金融衍生品最后的价格越来越高,杠杆越来越长,300倍的杠杆,完全没有办法正确定价。所以只有抓住这两点,金融改革才算抓到核心。
    要控制风险,首先要信息透明。古时候人结婚前,往往看不到对方,只是听媒婆传话,这个小姐长得漂亮,那个书生长得很英俊,但如果媒婆传的是歪话,等到红盖头掀开那一天,发觉是丑八怪,那该怎么办,那个定价就彻底地错误了,跟预期完全不一致。在这种时候,信息公开特别重要。在证券市场、股票市场也应强调信息公开,因为没有信息公开就不能定价,看到的全是假账。我希望咱们的借贷平台做到彻底的信息公开。
    第二要做到手续齐备。尽管是民间借贷,但如果连纸条都不用写,大家都是朋友、亲戚,或者一个掮客拿了上千万倒过来,什么手续也不要,一个电话就搞定,当这个市场信用非常好,蒸蒸日上的时候,所有人都有闲钱的时候没关系,一切都很美妙,一切都有可能,但是,等到这个市场突然下行,等到发觉有第一家造假或者第二家还不出钱,就会发现扯个证如此重要,扯证不是为了结婚用的,是为了离婚用的,因为万一出现风险的时候,有这个手续,就可以获得保护。比如在借贷登记中心,如果所有人的信用都在上面,什么时候借的,什么时候还的,还了几笔,借了几笔,每次都准时归还,信用清清楚楚,在判断风险的时候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第三,中介机构跟评级机构给出正确的评价。比如说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账是真的账,根据这个账得出未来盈利情况清清楚楚,这个时候风险是可控的。我们想想看,次贷危机为什么没有办法控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评级机构做的都是假账。在金融改革风险控制的过程当中,要严防造假,这绝对不能改变。为什么中国的证券市场是整体性的估值偏差,因为出现了几乎是大范围、大面积、大规模的造假,不造假倒奇怪了。这种状况,美国也有,中国香港地区也有,中国香港怎么干?谁做假账了,第一时间证监会用准司法权把他的钱冻结起来,一分钱也拿不走,然后再说退市不退市的事情,然后给予严重处罚,罚到你连家都不认识。这个时候就没有人造假,因为他要考虑到造假的成本了。
    现场辩论
    辩题一,温州模式到底应朝哪个方向去?
    

    水皮:我觉得更有可能从纯粹的制造业的基地开始,向制造和消费并重的城市形态转移。而在城市形态上会有很多补课的过程,这是温州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力所在。至于产业转型,我觉得是市场主体自己的事情,其实政府主导不了,泼点冷水。
    姚景源:我觉得有两点:第一,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的导向,这是最重要的;第二,振兴实体经济。
    叶檀:温州以前在实体经济走了一半的时候,发觉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就是虚拟经济,温州虚拟经济比较大了,现在转个弯子还来得及,除了做虚拟经济之外,做实体尤其是金融为实体服务这一块是重点。
    巴曙松:做一个文字上的推敲的话,转,转换;型,形态,模式,转换形态,转换模式。实际上是个动态的过程,其实温州一直也在转型,无非就是环境变了,找一个新的增长路径、增长方式。
    我觉得从温州自己走过的道路里面可以总结出很多转型的经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是出口皮鞋、衬衣,现在第一大出口品是机电设备,这就是转型。
    黄发静(温州市打火机协会会长):我对于转型的理解有点不同,作为企业来讲,从温州的实际情况来讲,我觉得转型应该是宏观的,具体到每一个企业自己的话,在微观上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转型,所以我的观点是,转型是手段,重在升级。改革要创新也是为了每个产业的升级,整个城市的升级。所以,转型升级要分成两个意思理解,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大家不要一哄而起。
    王茂法(泰昌集团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转型升级固然是一个非常重要、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升级可能比转型更为重要。
    辩题二,金改试验如何促进温州转型?
    

    水皮:前两天翻旧作,无意之中翻到2003年8月份我写的系列杂谈:《中国私人银行前景展望》,一共有5篇。从监管、股东,到最后的产品有5方面,说明中国是到了可以推出民营银行的时候。
    众所周知,到现在中国只有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600016,股吧),事实上民生银行的发展相当好,完全有可能替代招商在今后几年成为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这是唯一的一个民营股东占大股的银行。看自己的这几篇旧文章才想起来,2003年的时候国务院就专门发布了温州金融改革的试验方案,也就是说,温州金融改革试验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8年前就提出来了,国务院还有正式批复报告,但后面不了了之,就这样,还让温州走到了今天,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份批复的金改报告,我很遗憾地告诉大家,所给的政策创新力度都不如2003年的批复。当然陈金彪市长说了,有总比没有好。细节决定成败,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压力会大一些,关键是看你们怎么有技巧地运用这些政策。
    现在各地的金改,包括上海、天津甚至北京,包括深圳也都在做相关的努力,这是金融一盘棋的整体推动,温州的改革要走得更远,关键在于细节上的创新努力。
    温州一向有创新的传统。自己的创新,用得着别人批吗?用不着。温州自己可以进行某种变相的金融创新。当然发展可能会受一些限制,还是那句话,一切还是靠自己,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推动力。
    温州试点对于推动全国的金融改革有巨大的作用,但我一直不认为仅靠温州一个地区试点,中国金融改革就能成功。就像2003年已经提出过一次,那时不会成功,今年如果是单独提出来的,也决不会成功,因为金融市场是全国性市场,不存在只有温州可以改,别的地方不能改的说法,那样资金就全部流到温州来了。我认为温州金改试点是建立在全国各地金融改革一盘棋上的。比如深圳、上海、天津,甚至北京也都在这一指导思想下面提出金融改革创新的思路,有了整体的氛围,真的上下形成共识,利用这个试验区的概念先做点事情,赶快做一点事情,这个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叶檀:到底怎么改,我觉得如果资金全都集中起来,通过一个平台,又流到政府中意的企业去,这样改就完了,所有的资金就耗散掉了。
    巴曙松:温州的银行业本身在温州赚钱说明,第一,把温州人存款用得安全、放心;第二,把这个钱用到了很需要钱的企业手里,总比用得乱七八糟不赚钱要强。
    黄发静:金融改革首要的问题是为经济服务,为温州的实体经济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解决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温州金融改革过程当中,首先要做好金融的安全,第一位是监管下的安全,第二是权益的保障,这是一个社会诚信的基本体现和保证。
    第二,温州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要双腾飞,不要一下子又重回温州人那种钱玩钱的把戏。

 

责任编辑:何容


    

Tags:温州金改怎样突破瓶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