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信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当代经济》2012年6期 郭芳 参加讨论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的需求特点和面临的问题,并对农村金融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信贷需求,金融改革

一、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需求的特点
    1、分布分散且信贷需求金额小
    
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遍多山地高原,可耕地少,农业发展较为落后,农户分布比较分散,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规模小、频率高、随意性大的特征。家庭的农业投入主要是肥料、种子、杀虫剂和塑料薄膜等,这些所要求的金额都是相对较低的,而生活需要主要是维持基本生活和教育、医疗等,需求数额也不大。研究表明农户借款大多以小额为主,5000元以下的单笔借款占所有借款笔数的67.3%,而万元以上的大额贷款笔数仅占总体的14.6%.而且农村多以家庭小作坊为主,大企业稀少,因此企业贷款需求也小。总体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呈现分布散、金额小的特征。
    2、信贷需求呈现多层次性
    
收入等级、文化水平、生产类型和经营规模不同的农户在借款规模、借贷期限、资金用途等方面都表现出多层次的特征。农户家庭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都具有影响,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家庭收入和人力资本不同,对信贷资金的需求程度和金额大小也就不同。农户信贷需求大致有建房贷款、生产规模扩大贷款、消费贷款、教育经费和医疗费用贷款等,而且单笔贷款的数额也呈现多样性特点。欠发达地区农村信贷需求的多层次性特点比较明显。
    3、借贷类型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区分
    
农村金融信贷比较单一,主要有生产性借贷和消费型借贷,且消费性借贷需求占很大比重,生产性借贷所占比例不大。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需求的重点是解决农民生活需求问题,实际上农户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生产性借贷所产生的现金流有可能用于家庭消费,生产性借贷和消费性借贷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难完全区分。这就给农村信贷机构对产品供给的定位带来一定障碍,农村信贷呈现生产性借贷与生活性借贷界限模糊的特点。
    4、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
    
控制风险的关键在于解决信息的不对称,而我国欠发达农村地区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农村,农户资信能力的获得更多地基于地缘和人缘关系,信息具有高度人格化特点。这就导致进入农村地区的金融中介面临着对农村信息获取不完全的问题,他们既看不清楚农户经营能力、所耕种土地的肥力与产量等个体差异,也无法保证高度分散的借款农户严格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更无法时刻充分监督借款人尽最大努力和勤勉程度来使用贷款,以使经营取得最佳收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
    5、农户贷款普遍缺乏抵押资金
    
在农村借贷中,资产抵押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是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资产往往很有限,真正能用于抵押的资产只有房产、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机具等。但是这些资产都具有变现难且价值低的特点,因此用这些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的难度比较大。同时,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村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往往缺少有效的履约担保手续,农户资产有限且难以变现流转,导致信贷需求缺乏有效的保障,农村金融面临较大的风险。这些直接造成农户贷款难以达到借贷机构的硬性条件,从而无法办理抵押贷款。
    6、民间借贷活跃且正规金融被认可度不高
    
正式金融机构与非正式金融机构长期平行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在农村借贷市场中,民间非正规借贷具有其独有的灵活性、高效性、便捷性等特点,而正规金融信贷则存在手续复杂、利率高、离居住地远等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农民对在正规金融信贷机构贷款的意愿降低。因此,小农经济长期、天然地和民间借贷相结合,造成非正规金融借贷在农村市场上的繁荣。表1列举了2008年样本家庭的借贷来源,农村家庭从他们的亲戚、朋友、邻居及其他渠道处的借款最多,接下来是从农村信用合作社借款,从国有商业银行借款的农户数不到样本家庭总数的15%.
    二、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
    1、支农信贷政策落实不严
    
政府一直通过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低价的贴息贷款,但是由于贷款配给不合理,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使得大量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转向较富裕的农户或者乡镇企业。贴息贷款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扭曲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一方面收入较低农户的贷款需求仍然难以满足,而另一方面,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手中的支农资金又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所以,农村金融供求缺口仍然很大,农民贷款难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难题。
    2、信贷产品单一无法满足农村信贷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的收缩,特别是农业银行大量地撤出农村市场,信贷支农的主要任务就落在农村信用合作社身上。但农村信用合作社由于长时间超负荷经营,自身积累的问题和历史包袱也很多,无法有效地发挥信贷支农的作用。同时,村镇银行与邮储的发展尚不完善,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农村信贷供给的作用。另外,农村金融信贷供需脱节问题较为严重。一是信贷产品的供需不平衡。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生产性的,期限大都在一年以内,而农户借贷需求有相当一部分却是消费性的,对生产性用途的限定必然不符合农户的借贷需求。二是抵押担保要求与需求脱节。为了防控风险,金融机构一般要求客户提供易于变现的有效抵押,但农户家庭的资产状况大都无法满足抵押要求,由此也抑制了农户的信贷需求。
    3、农村金融市场单一缺乏竞争力
    
农村金融市场上主要有农业银行、邮政储蓄、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在历史上是定位于面向“三农”的专业银行。然而,由于农村业务不赚钱,净负担太重,农业银行正逐渐撤出农村,业务重点逐渐走向城市。邮政储蓄在农村有很多邮政网点,吸收了许多农村存款,但内在的体制决定了其很难解决农村信贷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由于其前期业务主要是储蓄,发展形式也不完善,还不能充分发挥金融信贷的作用。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机构,近年来也在持续推进和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但这种改革的效果有限,不能满足农村信贷需求的能力和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村镇银行和其他的农村金融机构相比,具有经营灵活、接近农村信贷需求、产权明晰、治理结构健全的优势,有利于缓解农村信贷市场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但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主要是社会公信度欠缺、吸储能力不强、资金来源有限,由此制约其提供信贷服务的规模,影响其经营效益,进而降低其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竞争力。
    4、非正式金融机构繁杂且缺乏有效管理
    
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长期存在着正式金融机构与非正式金融机构并存的现象。我国农村非正式金融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自由借贷、银背、私人钱庄、合会、典当业信用、民间集资、民间贴现和其他民间借贷组织。非正式金融机构的存在,是供给者和需求者最大化其经济利益的均衡结果,说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还存在很大的需求潜力。但这些民间借贷组织形式多样,机构繁杂,缺乏统一的监督管理,不利于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调配和管理,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市场比较混乱。
    三、关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
    1、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机制,鼓励更多形式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建立一个与农村信贷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金融信贷体系,促使农业发展银行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农业银行要在坚持商业化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农村服务网络,尽快建立适应农村信贷需求的内在经营机制。农村信用社要进行市场化改革,为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和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农村金融的自我约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明确义务,支持农业,采取有效方式把从农村吸储的资金留在农村。村镇银行要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开辟新的资金融通渠道,进一步扩大试点,充分发挥优势,实现可持续经营。
    2、建立新的农村信用制度
    
诚信的缺失破坏了农村的信贷环境,这也是造成我国农村信贷供需不等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政府应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贷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弘扬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提高社会信用水平,推进信贷征信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多方面征集贷款农户的信用信息,发展多种方式的信用担保。
    3、创新丰富农贷产品
    
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借款的各种不同用途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根据不同的需求特点为不同贷款设置不同的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要以还款来源为基础,积极开发不同的信贷产品,这些产品可以不限定单一生产用途,或者相对以前的产品期限较长,同时也可以根据收入来源分期还款。另外要正视农户的消费性信贷需求,扩大贷款范围尤其是增加消费贷款的种类,积极探索农户消费性贷款的发放方式。
    4、探寻新的农贷抵押模式
    
在农业发展较好的地方,要积极探寻新的农贷抵押模式。首先,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由金融机构主办,政府补贴,专门针对“三农”贷款给予贷款抵押担保,缓解农村农户贷款抵押难的问题。其次,要探寻新的农村担保方式,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小额联保贷款是一种有益的金融创新方式。在我国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考虑试行小额联保的贷款模式。最后,要积极利用各种渠道收集农户资产信息,重视对农户贷款还款来源的评估,对有能力且信用良好的农户要积极发放信用贷款。
    5、政府加快农村金融法制建设
    
政府的农村政策金融除承办农副产品收储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开发贷款外,还应直接充当贷款人或通过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完成对农户脱贫的启动资金的支持,使政府的支农方式更多样化,更贴切农民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市场,以满足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金融资金与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俊、罗丹、程郁:农村金融现状调查[J].农村金融研究,2007(9)。
    [2] 徐忠、张雪春、沈高明、程恩江: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 周小川:关于农村金融改革的几点思路[J].经济学动态,2004(8)。
    [4] 中国人民银行永丰县支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J].武汉金融,2007(8)。

Tags: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信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