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李扬: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金融改革

http://www.newdu.com 2018/3/7 中国改革论坛网 李扬 参加讨论

    一、引言
    在探讨这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之前,回顾过去30余年我国金融改革的基本思维方式或许是有益的。
    过去我们讨论中国的金融改革,通常会以发达经济体作为参照。若明若暗的思维逻辑是:美国是一个金融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我们的改革应以美国为蓝本,于是,他们那里有什么,我们就应发展什么。客观地说,在相当长时期中,如此确定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自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我们是在完全没有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是在基本上没有金融的国度里发展完整的现代化金融体系。在这个堪称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向先进国家特别是向美国学习,是很自然的,也是很有效的。
    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逐渐建立,我们开始感觉如此简单化处理,存在较大的问题。
    最早出现的问题,是误读发生在美国以及发达经济体中的最新动态和最新实践。例如,1999年美国出台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仔细研究这个法就会发现,它只是触及了所谓金融混业问题,但它只是指出存在这样的倾向,重点则在于列举了需要议会进一步调查研究的问题清单。但是,我们不求甚解且惯于耸人听闻的媒体和一些并未认真研究过甚至根本就未读过该法案的不负责任的研究者们,却告诉大家,这个法案结束了金融分业的时代,确定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基础或者法律框架。本世纪以来,这个认识主宰了我国的金融改革方向,混业经营成为国人金融创新灵感的新源泉。然而,如今国内虽已形成若干具有中国特色的混业“模式”,但是,对于那些已经走上某种混业道路的机构而言,它们始终没有搞清楚混业经营同多样化投资究竟存在何种区别,因而并无创新的愉悦。更何况,在大洋彼岸,所谓混业经营的始作俑者似乎并没有走向全面混业,至今仍逡巡于混业和分业之间。
    这次金融危机,在更深的层面上对我们行之多年的改革方案的形成逻辑提出了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我们以前一直奉为榜样的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他们的经济、金融出了问题,从而导致基于他们经济实践和金融实践之上的理论发生了问题,其政策更是乏善可陈。可以说,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学界最大的冲击,或者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它使大家有了一些信心,我们感到,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我们虽然仍是小学生,但是,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我们确实已经开始可以和发达经济体进行平等讨论了。举例说,在金融监管领域,在实施巴塞尔Ⅲ方面,我们和发达经济体事实上处于同一个层面上,甚至走得更靠前些;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和正准备做的事情,有很多在发达经济体都还没有起步。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进一步推进金融改革的思路,我们显然需要沉下心来,循着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密切结合中国国情,探讨出一条新路来。我以为,这条路子,当应循着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来寻找。原因是,其一,实体经济领域未来的变化,决定了哪些改革和发展措施是应当做的,而且是有可操作性的;其二,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绩效,要看它是否有助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评判。
    本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应当为实体经济服务,已经成为多数文件、文章以及各类会议上人必称之的箴言。然而,稍做探讨,大家就发现,这个命题并不像人们意想之下的那么简单;在它之上,其实笼罩着重重迷雾。重要原因就在于,该命题中金融和实体经济这两个核心概念,本身似乎就很难清晰地界定。正因如此,当理论界有学者称,金融业是服务业,而服务业就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所以,金融要服务实体经济这个命题本身是伪命题时,很多人都陷入茫然。
    我以为,讨论这个问题,还应回到经济学的学理层面上去。
    在学理上,经济学把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纷繁复杂的现代经济社会分为实体世界(Real World)和货币世界(Monetary World)两个侧面。①所谓实体世界,指的是由物质资源、人口、产品、劳务、劳动生产率、技术等“实体”因素构成的经济世界;而货币世界则指的是由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的货币资金的运动所构成的经济世界。这样,在一定意义上,全部的经济学便可以被区分为关于三个问题的学问体系:一是揭示经济的实体面运动规律的学问体系,它构成一般意义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是揭示经济的货币资金面运动规律的学问体系,它构成一般意义的“货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三是探讨实体世界与货币世界相互沟通、彼此影响的方式、渠道、结果的学问体系。所以需要就此展开研究,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基于交易而展开,凡交易就需要有货币,就要有资金融通,这就使货币金融活动深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所以,我们需要探讨实体世界和货币世界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一般意义的经济学和一般意义的货币金融学都应讨论的学问体系。所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是这第三个学问体系讨论的内容。
    图1展示了刚才的分析框架。在这个图中,实体经济分为两层,最“实体”的是物质产品,接着是商品和真实的服务贸易,在这里,服务当然是实体经济的组成部分。往下是货币经济,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原生金融产品和在它们基础上产生的衍生金融产品。后两者构成货币经济总体。
    图1经济体系的分层结构
    这个架构简单,但是很实用,它基本上反映了我们对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世界的关系的看法。
    在这里我特别想指出,我们学习的一般的“经济学”,实在只是关于实体经济的学问体系,虽然各种实体经济要素、产品、服务等均被赋予货币价格,但那只是为计量的方便,只是分析的单位。相反,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货币和金融没有其存身之处。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金融学理论研究者。这次危机以后,这个老问题又被明确提出。人们看到,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金融是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在正规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特别是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里,我们却难以将货币摆进去。这使我们十分尴尬。如果金融因素不能在实体因素体系内,特别是实体因素构成的分析框架中得到它应有的位置,所有关于金融的分析、结论等都是不可靠的。换言之,我们关于金融、货币的很多概念、定理和结论,是很容易被推翻的。
    在理论上确定了金融必须服务实体经济的逻辑思路之后,我们下文的分析将这样展开:首先,我们将分五个部分,分别研究我们认为未来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实体经济因素;继之,我们将这些实体经济变化可能对金融发展提出的挑战归纳为四个方面;最后,我们将进行总的概括。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李扬: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金融改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