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吴卫星: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将从何处着手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吴卫星 参加讨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尤为凸出,对改革红利的追求就更为迫切。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市场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金融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资源,中国金融改革无疑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是中国金融改革启动的重要一年,金融领域多方面的改革都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民营银行准入、”沪港通”等在内的改革方案引起了市场积极的反应,金融调控和监管手段也体现出新意,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获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些改革都为2015年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蓄力,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有望继续加快,不断深化落实。可以预计,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蓝图,2015年金融改革的重点依然会集中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业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几个重点领域。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基本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也渐趋扩大,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就待最后存款利率放开的临门一脚。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两个核心问题,首当其冲当然是利率管制制度的逐步放开,但另外不可或缺的是市场化定价机制与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2014年,作为利率市场化最后一环的存款利率,其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同时,一些标志性的政策制度也相继出台,为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与参与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空间。《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预示着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将在2015年正式落地,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系统的风险应对机制,同时以此为基础的商业银行破产退出制度,打破了银行系统的“政府信用”,建立起商业银行的退出机制,为利率市场化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配套的处置机制,解除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相应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也在不断探索中,在现有的SHIBOR、银行间回购、国债收益率等参考利率的基础上,努力推行大额存单业务,为市场化定价提供平稳过渡,同时,2015年可以预计将会加快推出国债期货产品新品种,完善产品种类,积极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多样化也将进一步推进,以期待达到更高程度的市场化定价与多元化参与。
    与利率市场化紧密相关的是银行业改革。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和银行破产条例推出的预期,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改革必将迫在眉睫。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银行业,其改革重心在于改善管理、定价、风控和服务四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首先,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粗放式的放贷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银行应该切实寻找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结合点,建立起能够应对市场竞争的盈利模式。第二,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亟须加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意味着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互联网金融对资金的争夺也会愈演愈烈,无论是在资产负债管理层面,还是信用管理层面,都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只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业务上的改革创新。可以预期,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2015年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会积极推进,尝试从公司制度上盘活银行体系,让民营资产参与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借助股权多元化加速变革,提高银行业绩效。同时,2015年民营银行试点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致力于社区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民营银行可能成为多层次银行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银行在经营模式上各有特色,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通过业务多元化改革与经营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服务,在普惠金融等方面带动整个银行业的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资本市场改革既是必须也是必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直接融资领域的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着根本性的作用。预计2015年,我国将以“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为基础,“沪港通”以及“沪深通”等措施为桥梁,会对退市制度进一步明确,使得我国多层次、立体化的资本市场形成并充分发挥功能,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提高证券市场质量,盘活市场参与。同时,以地方债发行改革为契机,逐步丰富我国债券投资品种、进一步扩大债券投资主体、促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并努力完善债券市场的统一,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提供有效依据,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和经济的全球化紧密相关的,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望在2015年有进一步动作。依托“沪港通”机制和“自贸区”建设等措施,我国资本账户将有望进一步开放,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基础。2015年预计将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建立起更为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同时努力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并逐步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在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制度建设还没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出于风险可控的考虑,2015年立即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和资金完全自由流动可能还难以做到。但总的来说,2015年资本账户改革必将与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多元化投资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加自由便捷的资本账户和汇率制度,对国际金融改革的深化提出了较高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能过缓,如何在加快这一进程的同时,采取国际上可以接受的手段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入一定程度的管理是明智的政策选择,但这对中国监管当局将是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2014年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2015年的金融改革可以预期会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亮点。但是实体经济的下行,使得“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不得不在2015年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成长,力求在经济增长速度能够稳定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尤为凸出,对改革红利的追求就更为迫切。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市场化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金融的主要功能就是配置资源,中国金融改革无疑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是中国金融改革启动的重要一年,金融领域多方面的改革都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民营银行准入、”沪港通”等在内的改革方案引起了市场积极的反应,金融调控和监管手段也体现出新意,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获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些改革都为2015年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蓄力,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有望继续加快,不断深化落实。可以预计,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蓝图,2015年金融改革的重点依然会集中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业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等几个重点领域。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具有重要意义。通常认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贷款利率基本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也渐趋扩大,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就待最后存款利率放开的临门一脚。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两个核心问题,首当其冲当然是利率管制制度的逐步放开,但另外不可或缺的是市场化定价机制与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2014年,作为利率市场化最后一环的存款利率,其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至1.2倍。同时,一些标志性的政策制度也相继出台,为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与参与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空间。《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预示着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将在2015年正式落地,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系统的风险应对机制,同时以此为基础的商业银行破产退出制度,打破了银行系统的“政府信用”,建立起商业银行的退出机制,为利率市场化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配套的处置机制,解除了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相应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也在不断探索中,在现有的SHIBOR、银行间回购、国债收益率等参考利率的基础上,努力推行大额存单业务,为市场化定价提供平稳过渡,同时,2015年可以预计将会加快推出国债期货产品新品种,完善产品种类,积极发挥其价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多样化也将进一步推进,以期待达到更高程度的市场化定价与多元化参与。
    与利率市场化紧密相关的是银行业改革。伴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和银行破产条例推出的预期,银行业应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改革必将迫在眉睫。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的银行业,其改革重心在于改善管理、定价、风控和服务四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首先,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粗放式的放贷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银行应该切实寻找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结合点,建立起能够应对市场竞争的盈利模式。第二,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亟须加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意味着银行间的业务竞争不断加剧,同时互联网金融对资金的争夺也会愈演愈烈,无论是在资产负债管理层面,还是信用管理层面,都对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只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业务上的改革创新。可以预期,为了达到这两个目标,2015年商业银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会积极推进,尝试从公司制度上盘活银行体系,让民营资产参与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借助股权多元化加速变革,提高银行业绩效。同时,2015年民营银行试点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特别是致力于社区领域和互联网领域的民营银行可能成为多层次银行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银行在经营模式上各有特色,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通过业务多元化改革与经营模式创新,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服务,在普惠金融等方面带动整个银行业的进步。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资本市场改革既是必须也是必然。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直接融资领域的改革对经济增长有着根本性的作用。预计2015年,我国将以“股票发行注册制”实施为基础,“沪港通”以及“沪深通”等措施为桥梁,会对退市制度进一步明确,使得我国多层次、立体化的资本市场形成并充分发挥功能,发挥资本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提高证券市场质量,盘活市场参与。同时,以地方债发行改革为契机,逐步丰富我国债券投资品种、进一步扩大债券投资主体、促进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并努力完善债券市场的统一,为收益率曲线的形成提供有效依据,提高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和经济的全球化紧密相关的,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望在2015年有进一步动作。依托“沪港通”机制和“自贸区”建设等措施,我国资本账户将有望进一步开放,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建立基础。2015年预计将资本账户开放与汇率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建立起更为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同时努力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并逐步扩大市场参与主体。在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制度建设还没有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出于风险可控的考虑,2015年立即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和资金完全自由流动可能还难以做到。但总的来说,2015年资本账户改革必将与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息息相关。“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多元化投资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加自由便捷的资本账户和汇率制度,对国际金融改革的深化提出了较高要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不能过缓,如何在加快这一进程的同时,采取国际上可以接受的手段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入一定程度的管理是明智的政策选择,但这对中国监管当局将是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2014年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2015年的金融改革可以预期会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亮点。但是实体经济的下行,使得“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金融改革不得不在2015年更加重视实体经济的成长,力求在经济增长速度能够稳定的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避免引发系统性风险。

Tags:吴卫星,经济“新常态”下的金融改革将从何处着手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