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当今世界,除了极少数新兴行业外,几乎没有哪个行业没有寡头、没有垄断,而且是全球性寡头、全球性垄断,这种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思考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跨国公司获得了大发展
全球垄断的形成,使当代资本主义进入到了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各种形式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已经在世界的发展中占有支配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投资、金融、生产、销售、贸易、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同时,金融资本的控制模式也由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转变为以银行资本为核心的金融资本网状联合控制的格局。金融资本通过“参与制”控制了较多的经济部门和产业部门。金融资本直接控制着母公司,通过各部门、各产业的子公司,层层参与控制更多的公司,各子公司又相互控股,从而形成了网状的格局,形成了大的跨国公司、垄断大财团。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载体是巨型的跨国公司,这些跨国公司都以在全球的发展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它们不仅寻求在国内的垄断地位,而且寻求在国际上的垄断地位。这些巨型跨国公司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并且形成以其为代表的全球性生产体系,通过投资社会化、生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控制着全球的技术、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决定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导向和秩序。
这些跨国公司一般实行全球战略,进行一体化管理,具有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结构复杂,以一个行业为主、多元化经营等特征。它们在全球相关地区设立子公司与分支机构,设置制造组装、研发设计、服务营销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形成了研究、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国际网络。它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雄厚的资金、惊人的销售规模和利润。世界500强中许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甚至超过了一些中等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相关的产业领域和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跨国公司规模大,经营产品多种多样,分支机构多,经营地区广,这就要求跨国公司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组织结构,以充分利用资源,取得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这些全球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复杂,其组织形式的演变,是一个适应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近些年,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组织结构,如控股公司结构、国际网络结构和虚拟公司结构、无边界企业结构等。这些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虽然复杂,实质上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分级计划管理,协调和落实公司的全球战略安排。跨国公司虽然结构复杂,拥有众多分布于世界的子公司、分公司,也能统一指挥、步骤协调,实现了内部一体化。一体化的管理,避免了重复生产和销售,保障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这些跨国公司,大都在主业经营的基础上,同时发展经营多种产品甚至实施行业的多样化,其业务范围被称为从方便面到导弹,几乎无所不包。由于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使跨国公司对市场的垄断是全方位的、全领域的:由流通领域的垄断,发展为生产和流通的一体化垄断;由单一产品或部门的联合,发展为许多产品或部门的联合;由“横向”的联合和独占,发展为“纵向”的联合或独占。
二、以跨国公司为依托,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1.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用跨国公司建立了新的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体系。当今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基于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由于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网络的构建以及产品价值链的越来越细化,使得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向新的垂直混合分工体系转变。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体系,将母公司和子公司按照各自竞争优势分置于价值链的不同位置上,形成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间的垂直或水平分工,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崭新型分工格局。发达国家控制着新型、高附加值产业,在产业链上,控制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任务,还面临着产业链上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任务。
2. 跨国公司利用并购行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控制。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有选择地进行投资或并购当地企业,致使发展中国家重要工业部门被控制。一是加大控股并购力度,力求独资经营。跨国公司并购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通过收购、兼并或增资扩股等方式将一些合资企业转变为绝对控股甚至是独资企业,表现出强烈的“独资倾向”。即使有些暂时以参股、相对控股完成并购,也明确提出了将来的增资计划和实现绝对控股的要求。二是并购重点转向重要行业的龙头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较大的生产规模,其技术水平和资产质量在业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跨国公司的重点收购对象。通过并购龙头企业,可以控制这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从而能实现对市场的操控。三是并购战略呈现整体并购、全行业通吃的趋势。以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往往是单向选择的,但近几年发展为有计划、有步骤的战略行动。如拉美地区引资最多的巴西和墨西哥,其制造业和采矿业最大的100家公司中,属于外资企业的超过半数以上;巴西和墨西哥的化学制品企业中,外资所占比重也在50%以上;其他如橡胶、电机、汽车等行业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外资企业所支配。
3.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用跨国公司进行技术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继续处于技术上的依附地位。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都希望能获得核心技术,然而跨国公司却实行了技术控制。跨国公司的投资一般推行“雁行战略”,实施产业与技术的下行性梯次转移,把一些处于生命周期中后期的产品和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来装点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门面。跨国公司还从多方面对东道国进行技术控制。一是不在东道国设立研发机构或研发中心,不开展研发活动,通过产业内分工体系来实现控制。二是即使设置了研发机构,也加强控制,实行控股化和独资化运作,防止先进技术的溢出。三是设定第三世界国家研发机构在跨国公司“研发链”上的位置,垄断核心技术。通过实施研发分工战略,将基础性和原创性的研究放在母国,只将辅助性的技术研究放在东道国。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之间在技术上和产业上的依附关系,还抑制甚至摧毁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性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系统,使发展中国家仅仅成为低层次低水平的“加工工厂”。
4. 跨国公司利用其在全球布局的优势,进行“合理避税”,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徒有经济规模,而没有经济利润。在国际上有许多所谓的“避税天堂”,如英属维尔京群岛。跨国公司在这些国际避税天堂设立一些名义公司或者是虚拟的分支机构,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避税,如通过内部或中介的国际保险公司、特许和许可公司、国际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和国际控股公司等多种渠道和方式。
5. 在国际贸易领域,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了国际市场定价权。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金融期货市场掌握着国际市场定价权,主导国际市场价格,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剥夺本应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利润。在几乎所有大宗和重要商品的国际市场上,都存在一个定价中心,这些定价中心影响或左右着商品的国际贸易价格。以世界石油定价为例,自从原油期货交易诞生和纽约、伦敦两大原油期货交易所出现以来,国际油价的控制权就转移到了华尔街。原油投机交易的主力是以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和摩根大通为代表的金融大鳄,另外还有不计其数的对冲基金。在这些金融投机机构的操纵下,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已与真实供求关系无关。例如,2008年12月18日,欧佩克宣布每天减少原油产量220万桶,但纽约商品交易所2009年1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却报以8%的暴跌。高盛等国际投资机构在国际原油市场已达到呼风唤雨的程度,经济学的供求法则不再适用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决定。
三、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如何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巩固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政权的关键性因素。面对强大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面对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灵活的跨国公司,只有坚持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我们才能有实力与国际金融垄断资本、跨国公司进行市场竞争,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生产社会化水平,才能防止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对我国经济安全的不利影响。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地位。有些人认为国有企业只能存在于公共产品生产领域、非竞争性领域、非盈利性领域,应从一般性、竞争性、盈利性领域中退出,国有企业只能为其他性质的企业服务,而不应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争利;并且认为这种“国退民进”是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根本。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进步的今天,有几个产业不是竞争性的?在统一的市场体系中,除极少数垄断产业外,几乎每个行业都处于竞争性领域。很多竞争性领域也是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如果国有企业都退出了,势必会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如商业领域是竞争性领域,但对大型商业企业的作用,人们有了新的理解。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后,福岛因物流中断使得救灾物资无法到达灾民手中。而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是大荣超市等连锁超市的物流系统将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了灾民手中。可见,将连锁商业企业组织起来就能形成一张物资救灾网络。因此,有学者建议,应采取国营民营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个国家参股、指导、调控、战略物资储备、市场价格平抑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全国性的以物流配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组织。这个企业组织在平时是一个全国性的民生消费品配销网络系统,而在战时、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时期就是统一性的后勤保障系统、救灾物流系统、市场波动价格平抑系统。这个系统应是国家参股,以全国各地的连锁超市企业的销售网络为基础,农超对接、内外贸一体、采购批发配送兼营的、综合性商贸企业。
2. 发展国有经济要正确处理好与民营经济和国际资本的关系。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许多发展中国家把国内工业划分为几类:一类为国家垄断经营部门,一般包括战略性和敏感性的部门,如军事工业、基础工业等部门和领域,不允许私人资本包括外国资本插手;一类为投资少、当地资本已拥有相当的投资和技术、且产品又以国内市场为主的部门,主要由民族私人资本来经营和投资。当然,在这些部门,国家允许和鼓励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进行技术和经营上的合作。对于那些允许外资进入的部门,许多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战略目标,规定外资的优惠领域和部门,引导外资的流向。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当前,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引进外资的质量。重点引进那些能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资源和环境污染少的外资企业;二是要对外资企业、跨国公司的垄断倾向进行管理;三是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跨国公司始终对他们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最先进技术是严加控制的,市场换不来这些技术,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自主创新力度,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
3. 要处理好坚持公有制主导地位与反垄断的关系。反垄断与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并不矛盾。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各国国内企业的竞争,也是各国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为了增强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很多国家不仅放松了对国内垄断的限制,而且由政府出面干预,促进企业间的整合,以增强本国企业的实力。日本政府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实施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兼并的政策,推动企业规模的扩大。美国也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放松了对企业兼并的规制。有关微软公司的案例也说明了垄断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微软公司占有世界软件市场的80%,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1998年,美国司法部对微软发起反垄断诉讼,认为微软具有垄断行为,要把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公司,以维护软件市场的竞争。但是,出于对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司法部门最后撤销了对微软公司一分为二的判决。因为当时微软公司是美国信息产业的领头羊,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美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把微软一分为二,使微软公司的发展受到干扰,就会严重影响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影响美国信息产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还相对很弱小,产业集中度还不高。因此,反垄断并不是反对规模经济、反对大型国有企业,只是限制大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阻碍技术进步,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把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反垄断与培育和做大做强国有企业统一起来。
在我国,公用事业行业由于其自然垄断属性或行政垄断属性,而共同形成了垄断行业。这些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家安全,与社会公众的基本生活或生产条件密切相关,因而这些行业大都实行国有。同时,自然垄断行业,其规模经济效应也非常明显,如果很多企业在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竞争,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因此,各国的反垄断法都对自然垄断予以豁免。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垄断行业改革,包括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行业和领域,不断引入竞争机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和领域,这是必要的。但是,为了确保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必须确保国有经济对这些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在允许非公资本参与投资经营的领域,还要加强监管,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总之,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与外资抗衡,才能抑制跨国垄断势力,打击跨国企业操纵市场价格、产品产量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限制竞争的行为,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Tags:周淼,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