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曹建海: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8/3/9 爱思想 曹建海 参加讨论

    日前有媒体报道银监会正在研究有条件允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延期偿还,但期限并不确定。随后的报道称否认了前述的消息,称银监会并未出台相关政策,原因在于多数项目现金流可以覆盖贷款本息,而通过一些风险缓释措施,如增加押品或追加担保,部分还款来源不足的贷款,其风险状况也可以得到改善,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
    这是两条并不矛盾的消息。银监会“研究”正在陷入偿债高峰的地方融资平台问题可能不假,而眼下就“出台”明文的政策,肯定很不现实。至于地方融资平台运行良好,无偿债问题困扰等言论,只可被视为用于安抚人心的外交辞令。
    地方融资平台到底有没有偿债风险?这几乎是铁板定钉的事。曾几何时,为了实现扩大投资保增长的目标,投资主管部门一改过去的严厉风气,接连敦促地方和企业上报项目,以至一些地方到了编无可编、直将2020远景规划中的项目上报,很少没有获得通过的。这些经由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重点项目,很自然地成为新增贷款规模下的各大商业银行追逐的对象。在各地大规模投资推动经济景气、房地产市场持续加热且“地方政府有卖不完的土地”的经济热潮中,和地方政府有关的贷款,纷纷成为商业银行纷争的“饕餮大餐”。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庭宴,更没有免费的午餐!以土地财政持续增长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地方融资,在高房价引发社会不满进而国家严厉调控下,由盛极一时转向门庭冷落,境遇差异之大令人瞩目。在众多项目融资被责令叫停、房地产市场调控导致土地出让金流枯,地方融资平台迎来了今后3年4万亿贷款到期的还债高峰。
    与高调、亮丽的银行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相比,上市银行的股价是灰暗的。整体给予10倍以下市盈率估值的事实,说明市场早已对地方信贷风险有所预期。尽管包括各界多对地方 信贷问题持乐观态度,但在地方政府普遍缺乏基本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各地风险敞口规模到底有多大,各方分别分摊多少,地方政府还有多大的腾挪空间?等等,一直以来都是一笔糊涂帐。近期芜湖市政府顶风给楼市松绑,很大程度可能因为地方财政吃紧,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导致的现金流枯竭所致。
    现在看来,冀望依靠大跃进时期的项目形成的现金流偿还银行借款本息,肯定很不现实。因此,从社会和地方政府的角度观察,即使上述延期偿还消息为真,在地方普遍财政吃紧情况下,此举只能缓解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而不能削减其债务规模,解决地方债务还得依靠其他办法。
    笔者认为,在货币超发严重、人民币面临贬值风险的大背景下,解决地方政府偿还缺口的思路,只能有一条,就是通过发行债券、项目重组清理等挖潜手段之后仍然不能解决的债务缺口,由中央财政和商业银行各自承担一部分,其中商业银行应承担主要责任。考虑到流动性泛滥导致老百姓存款缩水现象严重,任何形式的拯救政策,都不应再打“注水货币”的主意。中央财政承担地方债务,重要的是建立地方政府资产负债会计制度和严格的项目决策责任制度,然后通过“节衣缩食”、调整支出结构等途径,逐步消解地方债务问题。
    至于屡屡为人诟病的中国银行业,如果仍旧希望中央财政注资解决不良贷款,我认为是打错了算盘。作为政府严格限制准入的受益者,银行业利用政策性利差“赚钱赚得不好意思”,追求规模、弱化风险控制以获取最大利润,成为银行业普遍的经营原则。当一个行业不计代价追求规模扩张时,是否应该承担应有的商业责任呢?
    发表于《广州日报》2012年2月17日

Tags:曹建海,地方政府债务的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