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东:政治成本、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摘要]与发达市场经济中的公司相比,由于政府对经济运行干预较多,处于经济转轨期的中国公司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政治成本。但是,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在我国尚未展开深入的探讨。政治成本是否会引发盈余管理?如果是,盈余管理是否影响到政府干预经济的决策,并产生经济后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但对于盈余管理研究至关重要,还有助于分析政府对经济干预行为的合理性。本文选择高油价时期石化行业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相应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出于规避政治成本的需要,在油价飙升阶段,石化行业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以调减利润,但是盈余管理行为并未影响到政府经济干预措施。这也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具有一定理性。
[关键词]政治成本;盈余管理;经济后果
[收稿日期]2008-07-0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歪曲的实证研究"(批准号05W062)。
[作者简介]张晓东(1979-),男,辽宁辽阳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
2005年以来不断"飙升"的国际原油价格,对石化行业公司产生了巨大冲击。为减少原材料价格上升对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石化行业公司可以采用提价的方法将成本转移至消费者。但是,提价行为会招致政府监管部门的关注和消费者的非议,从而带来严重的政治成本。为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公司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调减利润,规避政治成本的不利影响,以达到提价的目的。即便公司通过盈余管理不能实现提价的目标,也可以为寻求政府援助提供依据。公司可以将亏损归因于政府的限价政策,并以此为由寻求财政援助,亏损越大,政府援助的可能性越大,获得援助的额度也就越高。为此,本文选择2001-2006年度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政治成本和盈余管理的关系及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两方面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石化行业公司是否存在规避政治成本而向下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是否产生了经济后果,影响到政府对公司的援助行为?
研究在高油价条件下我国石化行业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够提供政治成本对于会计行为影响的实证证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管理体制提供参考。从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来看,是否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从根本上决定人们对待盈余管理的态度(Healy and Wahlen 1999)。分析高油价条件下,政府援助行为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盈余管理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判断盈余管理是否引发负面的经济后果。此外,研究政府援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也能够提供转轨时期政府对经济干预合理性的相关证据。
一、文献回顾
从国外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已经证实政治成本是引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原因;但是,对于盈余管理行为是否会影响到资源配置,尚无定论。从国内的研究来看,针对政治成本和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很少,尚未确定政治成本是否影响公司的会计行为;针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尚未展开。
1.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
从国外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已经证实政治成本会诱发盈余管理行为。Jones(1991)研究发现,为获得政府提供的进口补贴,在政府进行调查期间,公司会实施向下的盈余管理以调减利润。Cahan (1992)研究了美国国会反垄断调查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部政治成本的改变,上市公司会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Hall(1993)针对石油冶炼行业的研究发现,在油价较高的情况下,公司会向下进行盈余管理,调减利润;而在油价较低的情况下会向上进行盈余管理,提高利润。
Key (1997)发现,在国会对有线电视行业进行调查期间,有线电视公司向下调整盈余管理行为来规避政治风险。Cahan et al.(1997)发现,在美国国会提出实施全新的环境法规期间,为规避政治成本的不良影响,相关行业公司会向下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法规的通过。Hall et al.(1997)研究发现,石油公司有为避免潜在的政治处罚而向下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Han and Wang(1998)对高油价背景下,石油及相关行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石油冶炼企业为了规避政治成本进行了以调低盈余数字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但是石油开采企业并没有进行盈余管理。Makar and Alam(1998)研究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公司为规避政治风险而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发现,在经济扩张期,公司为了避免政治成本造成的公众关注而向下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在经济衰退期,公司并没有向上进行盈余管理。Baker (1999)研究发现,公司为避免经理人报酬计划过高引发的政治成本和社会关注,管理人员会选择股票期权折价较低的方法来规避政治风险。Monem (2003)研究了澳大利亚政府对金矿采掘行业征收所得税情况下,公司会在政府政策拟订和审议期间向下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调低会计数字以避免税赋的增加。从整体上来看,国外研究基本上证明,当存在政治成本时,公司会进行盈余管理以争取有利的政策,从而为公司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比之下,国内学术界对于公司规避政治成本的研究很少。田丰和周红(2000)研究了我国新闻纸行业上市公司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结果发现公司没有为了获得有利的申述地位而进行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针对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国外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Healy andWahlen,1999)。一方面,Teoh et al.(1998a,1998b)分别证明在上市公司IPO 和再融资之前,采取了盈余管理来调增利润,结果导致IPO 和再融资后,公司业绩下滑。这说明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成功蒙蔽了投资者,获得了融资成功,影响到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Hand (1993)以市场反应作为衡量标准,发现投资者并不会被盈余管理行为所蒙蔽。
针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国内尚比较少见,只有Chen and Yuan (2004)对申请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他们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幅度与获得证监会批准的概率之间呈负相关。对于通过盈余管理而取得再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其业绩水平低于"没有采用盈余管理取得再融资资格的公司"和"未申请再融资的同行业公司".
二、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政治活动涉及财富在不同集团之间的转移(Stigler,1971;Peltzman ,1976),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公司会积极投身于能够改善财务状况的政治活动,而极力规避引发公司政治成本的政治活动。
(1)政治成本和盈余管理。石化行业主要以原油初级产品作为主要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在油价飙升过程中,会遭受材料成本价格上升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高油价条件下,为避免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而遭受损失,石化行业公司可以通过产品提价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下游企业或者最终消费者。由于我国尚处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部门对于产品价格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根据我国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利润率等方法进行干预。这说明,利润水平在政府价格管制决策中扮演重要角色。为避免提价行为受到政府部门的干预,公司有动机通过向下盈余管理,降低企业产品利润率,以规避政治成本,预防政府出台限价措施,顺利实现提价的目标。
如果拟通过产品提价方式将成本转移给下游企业或者消费者,石化行业公司还需要避免产品涨价产生的社会舆论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社会公众和新闻单位有权对价格进行舆论监督。特别是当社会公众比较敏感的产品价格变动时,政府部门更倾向于实施干预,限制价格上涨。如果公司提供的会计数据表明,提价行为并没有带来超额利润,只是用于弥补产品成本增长,即提价并非"趁火打劫",那么公司提价行为会降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关注程度,更容易达到预期目的。即便盈余管理无法实现避免政府价格管制,实现提价的目标,公司至少还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方法调低利润,以遭受限价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为借口,寻求政府的财政支持。当会计数据表明因此蒙受的亏损越大,公司获得财政支持的理由越充分。因此,为获取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外部环境,石化公司有动机向下进行盈余管理。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在高油价的情况下,石化行业公司会向下进行盈余管理。
(2)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从转轨时期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关系来看,虽然政府不会干预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但是仍然与上市公司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现行体制下,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经常被作为考察政府管理者政绩的指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越出色,政府管理者政绩越突出,受到上级的褒奖和提升的机会越大;反之亦然。因此,政府希望上市公司能够长期保持良好业绩。当上市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会通过税赋减免、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来人为提升财务业绩(陈晓,李静,2001;Chen et al.,2003;李增泉等,2005)。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向下调节利润,会导致业绩水平降低;政府处于公司外部,不参与日常管理,无法判断盈余管理对业绩水平所产生的影响,只能根据会计盈余数字做出反应。当会计数据表明蒙受的损失越大,公司获得政府财政支持金额也会越大。所以,石化行业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够产生经济后果,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据此,本文提出假设2:在高油价的情况下,石化行业公司向下进行盈余管理的幅度越大,获得政府财政支持越多。
六、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1.基本结论
本文采用2001-2006年石化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公司是否会进行盈余管理来规避政治成本,以获取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此外,本文还从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对于石化行业上市公司实施财政援助的行为。从实证检验结果来看,在高油价期间,石化行业公司确实进行了盈余管理行为,以调低利润。虽然,在高油价期间,政府加大了对石化行业公司的财政援助力度,但是财政援助行为并没有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即政府能够"看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经济运行进行的干预具有一定的理性。
2.相关政策建议
(1)从政府角度来看,以会计数字作为决策依据时,相关部门应当充分考虑盈余管理的影响。根据现行法律法规,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通常以会计数字作为基础。这会诱发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调整会计数字水平,从而影响相关政策的决策过程,创造有利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条件下,直接采用企业提供的会计数字作为决策依据,会对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产生认知偏差,进而影响政策的合理性。在高油价条件下,石化行业通过向下盈余管理行为,调低会计利润,以此作为依据,游说政府改变现行油价或者申请财政援助。如果没有考虑盈余管理的幅度,直接将石化行业公司提供的会计数字作为决策依据,那么油价的提升幅度和财政援助的水平都会背离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初衷,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的负面经济后果。为此,相关部门应从会计数字中剔除盈余管理的影响,或者选择受盈余管理影响较小的会计数字作为依据,从而提高政府经济决策的有效性。
(2)从市场监管来看,市场监管方不必对出于政治成本目的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加以干预。是否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是市场监管当局决策的根本出发点。长期以来,人们没有考虑到市场各方利益群体的识别能力,从而推断盈余管理会误导投资者决策,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形成对盈余管理的负面印象,进而要求监管当局对盈余管理加以限制。政治成本诱发的盈余管理,主要针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试图以经过调整的会计数字作为游说政府部门的依据。但是,与普通投资者不同,政府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能够识别出会计数字中的盈余管理幅度,或选择不易受盈余管理影响的指标作为依据,从而确保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具有合理性。从给予石化行业的"财政援助"行为来看,政府相关部门选定"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主要依据,避免了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向下调节利润,夸大亏损幅度,争取额外援助。从这个角度来看,"财政援助"的结果与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初衷保持一致,没有受到盈余管理的影响。既然政府能够"看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那么针对政治成本进行的盈余管理不会产生不良的经济后果,也不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这就意味着市场监管部门没有必要对盈余管理行为加以限制。
(3)从企业角度来看,当面临政治成本时,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盈余管理来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虽然盈余管理不会对政府经济干预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但是却能够降低社会公众对企业的关注程度,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别是对于消费品行业,由于产品与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企业的政策通常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从而招致社会公众的不满。在现行体制下,社会公众的情绪会通过各种渠道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政府会权衡社会公众反应和经济运行效率两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即使政策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可能会触发社会公众敏感情绪,也会被暂缓执行。盈余管理能够降低社会公众情绪的敏感程度,减少政府对于社会反应的顾虑,从而确保有利于企业的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 文档
Tags:张晓东,政治成本、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