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殷剑峰等:商业银行如何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2月15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金融时报》消息,日前,在交通银行博士后工作站成立十周年的活动中,来自高等院校、金融机构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举行了主题为“推进向财富银行的转型”的圆桌论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戴国强、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娄焱、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裁马续田、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中心总裁李朝辉等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并针对相关提问发表了看法。
    当前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记者:中国银行业为什么要向财富管理转型?
    戴国强: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背景因素值得重视,一是全球化的转型,大力发展区域一体化平台,离岸布局成为战略布局;二是中国的改革思路转型,不再盲目追求GDP,各地的改革创新举措层出不穷;三是改革路径的转型,即通过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等方式来拉动经济、加快城市化、实现消费升级和人民币国际化。
    记者:我国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有多大的潜力?能否承担起银行转型的重任?
    马续田:新常态下,银行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战略已经走到尽头。过去3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主要采用了资产负债表扩张的策略,即拉存款、放贷款、增利润的模式,其大背景是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成长阶段,这种策略也支撑了中国银行业30多年的高速成长。然而,从2013年开始银行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效益都突然出现增速下降,从百分之三十几下降到百分之十几,到2014年的个位数,预计2015年部分银行出现零增长。伴随着高速增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的战略走到了尽头。在资产负债表扩张模式突然失效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缺乏新增长来源,而银行的理财业务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长仍然保持在40%以上,将有效弥补传统收入的短板,解决增长模式乏力的问题。
    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大有可为。一是从银行业务收入的构成来看。国际上,国外大型银行的表内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务比例一般都在1:1左右。而在我国,工行作为最大的理财银行,表内资产与表外资产比例仅为1:0.15,即表外资产只有表内的15%。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业务存在巨大的潜力。二是从理财客户的覆盖率的角度来看。据我们的初步统计,国内市场的产品覆盖率仅为10%,而国外市场的产品覆盖率有50%~60%。三是从利润贡献来看。未来五到十年财富管理市场的潜在规模是80万亿元到120万亿元,如果对应的理财收入为0.8万亿元到1.2万亿元,则能够占到银行业利润的40%左右。
    记者:请介绍一下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状况。未来,私人银行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李朝辉:过去十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财富管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中国社会财富总量规模超过了日本,位列全球第二。现在,我国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常态已经深深地融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探讨财富管理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增长迅速。以私人银行业务为例,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数量和资产增长在30%到40%,收益的增长为40%到50%。就商业银行而言,私人银行业务已经经历了战略设计和转型启动的阶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转型将会是一马平川的顺利过程。在转型已经启动之后,商业银行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塑造完全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核心竞争优势的能力——即基于财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这个竞争力是多维度的,包括资产管理的能力、基于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产品流程的融合能力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包括基于财富管理品牌的影响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也需要培养上述竞争能力,然而,在财富管理业务的视角下,这些竞争能力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以服务能力为例,过去十年、二十年之前,银行的服务能力是指银行为客户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形成一个金融超市,并根据客户特点进行产品销售。但在财富管理的视角下,服务能力则是指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财富解决方案,完全不同于单个产品的销售。为了提高财富管理业务的服务能力,商业银行需要对现有的投资产品、服务产品和流程做非常大的整合,这些整合甚至需要涉及跨界融合,才能够真正形成基于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如何塑造基于财富管理视角的核心竞争力,是财富管理业务面临的下一个挑战,也是银行业转型面临的巨大挑战。将培养各种核心竞争能力比作跨越一座座高山,如果商业银行能够以高效的姿态跨越,相信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能够发现新的一片蓝海。
    未来资产管理市场中各类金融机构的定位
    记者:回顾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历程,银行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未来,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将何去何从?
    殷剑峰:从2004年中国商业银行推出第一只理财产品,中国银行业的财富管理经历了12个年头。总结一下,财富管理的发展背后有两个根本的动力:第一个是银行业规避管制的动力,包括规避存款利率的管制、规避贷存比的管制等;第二个是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通过创新来进行综合化经营的动力。西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主要通过资本市场上的正规渠道,比如通过发行货币基金、开放式基金等产品,是符合证券法律要求的。然而,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既不受基金法的约束,也不受信托法的约束,只受部门法规的约束,实际上是中国商业银行独特的一个创新,是银行业实现综合化经营的方式。
    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正在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从2015年三季度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款数和资金的规模同比是下降的,虽然存在股市的影响因素,但主要反映了理财产品作为存款类替代产品和贷款类替代类产品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消失。在金融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就可以吸引存款。此外,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不受基金和信托法的约束,不像开放式基金有尽职披露,又不像封闭式基金有二级市场的价格,这在客观上导致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理财作为一种产品,投资就是对风险进行投资,如果风险不能够体现在产品的投资价值,这个市场是不完善的。
    下一步,商业银行理财的发展需要解决两方面问题,第一个是产品投向是什么,第二个是产品标准化。商业银行在资产方面是大有可为的,而且比其他机构要有更多的优势。商业银行尤其应当突出在利率、汇率等方面的投资优势,尤其是随着金融改革的开放,未来投资机会将更加广阔。目前流行的资产荒的说法有待商榷。资产荒背后暗含看涨假设,即资产价格上涨才能理财,资产价格下跌就不能理财了。实际上,资产价格上涨可以做多,而资产价格下跌可以做空,只有存在波动就可以开发基于波动率和资产波动相关性的产品。回顾我国2004年到2006年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当时的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就有较大的多样性。在产品创设方面,为了打破刚性兑付,商业银行理财应当走向标准化,比如,可以以开放式基金为标准实现理财产品净值化。然而,净值化并不是标准化的唯一道路。实际上,只要把理财产品的相关信息,尤其是价格信息反映出来,理财产品就非常容易做到标准化。只要有价格,就可以有二级市场,可以有流动性。如果投资者买基金亏损,不会去找基金公司,因为每天基金净值都是公开的。从这个层面上讲,商业银行能够为所有理财产品提供公开、透明的价格,是产品走向标准化的重要方法,并且也存在很多技术手段来实现。
    此外,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时,应当区分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的资产管理它指的是对某个特定的资产,财富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概念。财富管理中的财富不仅是投资者现在口袋的财富,还包括未来的财富,对于私人银行业来说,还包括人力资本,甚至家族财富。因此,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有本质的差异,一个是以物为本,一个是以人为本。
    记者:未来各类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
    娄焱:相对于百年交行这样具有悠久历史的银行而言,我国基金券商等资产管理行业都相对较年轻。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具有许多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银行对宏观经济的判断高度、强大的债权投资能力、对非标资产的判断和把控能力、服务规模庞大客户群体的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其它金融机构希望学习和羡慕的能力。未来,财富管理领域中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不是竞争关系,我想用“共享的生态圈”来描述。基金和证券等资产管理行业也要打造其核心优势,通过提供专业的资产管理服务,实现对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补充。现阶段,在股票投资研究能力、可转债及信用债的投资研究能力、定向增发等股权项目投资等领域,基金和证券公司都存在比较优势。此外,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搭建方面,基金或券商等规模比银行小,可通过在规模小的金融机构的试点以积累经验,同时更好地实现与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服务的有机结合。
    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组织形式的选择
    记者:资管业务的组织架构主要有事业部制和子公司制两种形式。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更适合哪种组织形式?
    马续田:根据国外经验,银行资管业务的组织架构实质上只有一种模式,即子公司模式,并且基本上是全资子公司模式。银行系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虽然披着子公司的外衣,是独立的法人机构,但深入到商业银行的内部,全球性银行无论是在英国、美国还是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其干部任免都是由总行决定的。参考国外银行现有的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形式上,设立子公司制主要便于持有牌照,并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税收要求;实质上,银行总行对人、财、物的条线管理并没有变化,总分行之间的利润分配机制也不会改变。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必定选择子公司的模式以及符合商业银行特点的、与子公司制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利润分配机制等。
    银行资管采取事业部制确实可以更加依赖银行强大的客户资源、资金优势和风险管理能力。但考虑到资管业务的市场化运作特点,子公司制在风险管理上具有较大的优势,有利于将风险隔离在银行体系之外。此外,子公司制也能够有效弥补银行资管与其他市场化金融机构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劣势,有利于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为银行资管部门吸引高水平人才队伍。
    连平:既能提供更有效的激励,又能达成有效控制风险的组织架构中,子公司制度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同时银行资管子公司要能放能收,通过人事管理、激励机制、业务流程设计、信息系统设计等机制,让银行资管能够在银行业务的板块和条线中进行运作,实现协同效应。目前,国际上很多银行都采用这种模式,而且已经比较成熟。
    殷剑峰:从理论上讲,商业银行做财富管理与一般的资产管理机构做财富管理存在本质区别。商业银行进行财富管理业务,可以将传统的存贷款客户变成理财客户,而理财业务又可以吸引存贷款客户。商业银行的总行做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分行也做理财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是因为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就在于范围经济,即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之间存在互补性。为了发挥业务的互补作用,无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采取什么组织形式,都需要与传统业务保持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两类业务分割开来,银行资管的竞争优势将大大削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论是资管子公司制还是事业部制,银行的资管部门永远是相对独立的部门。这种独立性出于风险隔离等因素的考量以及银行资管部门经营文化、考核机制如何向市场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在事业部制还是子公司制下,既保持银行理财部门的独立性又维持银行系的优势,仍处在探索过程中。
    

Tags:殷剑峰等,商业银行如何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2月15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