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曾刚: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1月31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中国经济正式步入了“新常态”。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新常态”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实体经济、金融将因之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各方均有不同理解,探讨和争论颇多。2014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新常态”做出了较为明确和系统的阐释,相关轮廓开始变得逐渐清晰。而在此基础之上,银行业的转型方向也愈发明确。
    一、经济“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按字面理解,是指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机遇、新条件、新失衡等,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较长时期稳定存在的特征。总之,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的确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将出现“新常态”。理解“新常态”,将有助于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形势,也有助于设计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2014年末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在中央层面系统性地阐述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新常态下发生的趋势性变化:
    一是消费需求方面,正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转化为个性化、多样化消费;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着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二是投资需求方面,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随着“一路一带”、京津冀一体化以及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开始大量涌现;为此,需要创新投融资方式提,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三是出口和国际收支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正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四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方面,传统产业供给过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凸显,产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
    五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农业富余劳动力持续减少,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
    六是市场竞争特点方面,正从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七是在资源环境约束方面,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模式。
    八是在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方面,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显性化,虽然风险仍总体可控,但高杠杆和泡沫化的风险化解仍将持续,需要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九是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面,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上述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进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也开始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开始转向新的增长点。
    二、银行业的“新常态”
    实体经济步入“新常态”,给银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带来深刻的变化,意味着银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将步入“新常态”阶段,必须要面对与过去十年完全不同的趋势与挑战。
    一是规模扩张的动力减弱。随着我国经济逐步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的高速增长,GDP增速从2012年开始回落,经济增长潜力也越来越多地受制于劳动力供给下降、环境治理成本上升的制约。我国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会对银行信贷需求的总量、结构产生深远的变化,传统的规模扩张的空间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制约。银行业的增速,也将从原来年均10%甚至20%以上的高速增长,逐步下降到10%以下甚至是5%以下的增长区间。
    二是信用风险上升。随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在明显上升。虽然整体风险依然可控,但部分地区企业破产、跑路的现象有所抬头。从数据上看,2011年9月末至2013年9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2个季度“双升”,不良贷款率从0.9%提高到了1.16%。不良贷款余额则从4078亿上升至目前的7669亿。从变化率来看,不良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在过去3年中基本都维持在15%以上,去年3季度以来则超过20%,且逐季加快,今年3季度的同比增速达到了36%。此外,不良贷款的环比增速从去年3季度以来也在迅速上升,从4%左右上升到了10%以上。如果考虑到今年以来,银行业普遍加大了坏账核销力度(根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16 家上市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约709.93亿元),如果将这部分坏账计入,经调整后的增速会更高。
    三是金融市场化改革加速,银行业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迅速推进,给银行盈利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速,2014年11月22日,人民银行在下调基准利率的同时,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到20%,将存款利率市场化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利率市场化在资产、负债端形成了对银行的“脱媒”压力,银行业整体的净息差有所收窄,但不同银行差异较大。相比而言,中型银行净利差下降比较明显,,国有大型银行则相对稳定。
    四是监管强化对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形成了进一步制约。一方面,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并遏制可能的资产泡沫,政策部门在2009年之后,强化了对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合意贷款规模以及贷存比等监管限制,都让银行的规模扩张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更为严格的《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提高了银行的资本监管标准。这意味着,规模扩张将消耗更多的资本。面对资本约束的日益强化,银行在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调整上的压力陡然上升,资本集约式的发展模式成为了银行转型的重点。
    三、银行业的转型应对
    从前面的简单论述可以看到,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将发生生科的变化,其过去赖以成功的业务发展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制约和挑战,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方向,具体而言,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客户结构调整,加强对小微、零售客户的开发
    随着融资渠道多元化,大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银行的议价能力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个人财富的积累以及消费习惯的变化,居民部门的金融服务需求在规模上迅速扩大,同时需求的类型也日趋多样化。从传统的消费信贷到新兴的财富管理,为银行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面对资金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为维持净利差空间,多数银行开始转向议价空间更大客户。加之在监管层面,对小微和零售在资本监管要求上的倾斜(风险权重更低),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加大了对信贷客户结构的调整,普遍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零售客户的投入。截止2014年三季度,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更多流向了个人贷款领域,占比超过了30%。而传统信贷投放的重点(如批发零售行业和制造业)占新增贷款比则大幅下降。预计类似调整在未来仍将继续。
    对商业银行而言,向小微企业、零售客户的转型,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打造专业、高效的业务流程为突破口,切实完善小微、零售业务经营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小微、零售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的风险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机制,切实提高贷款定价能力;三是继续强化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区域化、批量化的产品创新,形成特色化融资产品,贴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等等。
    其次,收入结构调整,继续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净利差收窄给银行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为拓展收入来源,银行普遍加快了中间业务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呈稳步抬升趋势,到2014年季度,全行业非利息收入平均占比已经达到22.01%,成为维持银行净利润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各类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都有上升,比较起来,大型国有银行(尤其是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增长相对平缓。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城商行,在过去几年中的收入结构变化则比较明显,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不过,从非利息收入构成来看,各类银行的侧重各有不同。总体上看,大型国有银行的结构相对平衡,各类业务增长都较快。而股份制银行的发力点则主要集中于新兴的“大资管类”业务(其中尤以理财和投资银行业务等,最为突出),传统的银行卡、结算等方面收入占比则相对较低。总体上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大资管类”业务在收入结构优化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而传统银行的“投行化”发展趋势也将愈发明显。从长远看,相较于信贷业务的强周期性,非利息业务,尤其是与信贷业务相关度不大的非息业务具有明显的抗周期性。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是银行平滑经济周期影响的重要举措,也是经济“新常态”下银行转型突破的重要方向。
    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而言,要实现收入结构的调整,还需要在专业化管理、综合化平台打造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配套改革。目前,部分银行已经针对重要的非吸收入业务建立起了相对独立化的考核、运作趋势(类似事业部制或准事业部),如在2014年,一些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纷纷结合经营新形势,将事业部制或利润中心改革确定为深化“二次改革”的重要方向。如资产托管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理财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纷纷自立门户或晋升部门级别,伴随考核激励机制的强化与细化,将为非利息收入的持续增长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第三,适应经营模式调整,优化组织架构
    随着规模不断扩张和业务日益复杂,大型银行过多层级的管理架构表现出了管理效率低下、市场响应较慢、风险控制僵硬等一系列弊端。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的调整,事实上给银行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一方面是专业化和标准化,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更好地管控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这又要求银行差异化的创新能力。如何在上述这两方面看似矛盾的趋势中寻求一种更优的平衡,将是银行组织管理架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立足“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根本理念,优化组织架构,根据业务条线进行事业部制改革,实现各个业务模块实现专业化运营,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其次,要提升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完善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实现分产品、分部门、分客户、分机构的效益评价,推动有限资源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再者,推进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对原来层层递延、分散处理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打造“集中、高效、控制”的中后台支撑。
    第四,差异化经营,夯实客户基础
    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差异化成为银行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差异化的客户、产品定位,不同类型的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满足目标客户的金融需求。具体而言,大型银行应以综合化、国际化经营为特色,凭借其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依托广阔的网点布局、巨大的客户资源、金融渠道的全覆盖,全面协调发展各项业务,打造综合化经营的全能银行。与此同时,在综合经营的框架下,借助特色化经营的理念和模式,依托特色业务和某些领域的特色化经营,走特色化道路。而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则应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充分发挥其组织结构简单灵活、信息灵敏,贴近客户等优势,不求“做大、做全”,而是注重“做精、做细”。小型银行聚焦小微企业,立足社区和本地发展,以提供快捷灵活、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为主要目标,做全方位区域性银行、特色精品银行甚至专业银行等,在激烈的竞争中开创“蓝海”。
    第五,内部管理从粗放到精细化的转型
    精细化管理是银行迈向全新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藉此,银行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至上的发展模式。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在各层级和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各项经营任务和管理资源,实现责任、权力和利益的有机统一。
    在管理理念上,应改变 “规模即效益”的经营理念,进一步强化“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利率管制时代,银行存贷利率影响主要受央行基准利率影响,各行间差异主要由业务结构等因素造成。银行盈利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业务规模的不同,加之存贷比指标的约束,银行业整体呈现出业务规模为主导的粗放发展模式,“规模即效益”成为多数银行的主要经营原则。但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单纯依赖做大规模已无法确保盈利的自然增长,而不计成本的盲目扩张,反而可能因定价水平的落后而形成被动局面。为此,商业银行应突出“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经营发展中兼顾规模与效益、质量与速度。
    在管理方法上,应及时引入与内涵式发展以及监管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管理体系,其中,特别要强调经济资本管理的重要性。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以经济资本的计量与配置为基础,将银行的风险、盈利以及资本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兼顾了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并实现了银行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要求的统一。这个体系贯穿银行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资本计量、资金成本分摊、管理成本分摊、风险资本配置以及业绩考核等,也贯穿了银行前、中、后台的管理流程,从而将风险和收益平衡的理念自上而下贯彻,建立起银行高效运作的长效机制。
    总的说来,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银行业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银行业全面转型的大幕已然拉开。未来的发展,必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其结果究竟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李仁杰:新常态下银行的经营转型,《中国金融》,2014年第18期。
    连平:《利率市场化:谁主沉浮?》,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展研究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4》,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曾刚:《中小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
    

Tags:曾刚,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1月31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