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理性看市场(易宪容;2月9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17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2004年2月1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千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可以说,《若干意见》一公布,立即在全国掀起了层层波澜,“迎接资本市场美好明天”、“中国资本市场第二次革命开始启动的总纲领”、“照亮资本市场未夹之路”、“资本市场翻开新的一页”等等溢美之词扑面而来。当然,兴高采烈者多是证券媒体、证券分析员、证券公司的高层及基金经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及频繁出场于证券市场的专家们。因为,新一轮证券市场的启动,他们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笔者认为,《若干意见》确实是全面地阐述了国内证券应该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它也是国内证券市场创立以来,对证券市场阐述得最为全面、最为透彻的文件。按照以往国内证券发展的历史经验,人们似乎可以预期,国内股市又要大动作了。在此,不由得让人想到1999年5月中旬的一天,《人民日报》的社论让国内股市在一片赞美声中踏上一个又一个的台阶。也正是这个时候,国内民众纷纷地涌入了股市,但反观历史,其结果是人人皆知的,5年一个轮回,难道1999年的历史又要重演?
    《若干意见》公布后,有多家媒体邀请笔者预测2004年国内股市走势。但笔者只能说,我没有水晶球,面对不确定得市场与世界,我不可能对它作出什么预测。也许我能够做的,只能是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看看这些约束条件及新制度的变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的,除此之外,我便无可作为了。
    对《若干意见》来说,如何强调发展国内证券市场的重要性都不过分,因为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市场,就为投资者与企业多增加一种可选择的方式,交易者就是在这种选择过程中获得利益,社会资源也就是在这种选择过程中流向有效率的地方,但是,市场的选择并非人们头脑中的幻觉,而是一个扩展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两个红头文件一蹴而就。如果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把市场来吹大,那么这样生成的市场一定是一个无效率的市场。国内证券市场所经历过的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表明,市场发展永远有它发展的内在逻辑,任何揠苗助长都是难以有所成就的,它只会让市场走向难以自拔的困境。
    近三年来国内股市为什么一直处于“牛短熊长”的困境中?2003年国内股市为什么会边缘化(即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比重越来越小)?为什么资本市场的极度萎缩与强劲发展的中国宏观经济形成极大的反差?为什么民众手中持着11万亿储蓄存款而不敢进人股市?为什么国内股市会市道低迷、成交萎缩,市值损失逾千亿元?最重要的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最近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股市并非对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缺乏吸引力,除了二级市场投资者以外的所有主要市场参与者都从股市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在十年间,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获得经济利益12100多亿元;国内券商获得3000多亿元;证券中介机构约300亿元;基金管理公司累计管理费约为70亿元,基金从业人员年均管理费收入在100万元,而二级市场投资者则预期亏损达到8900多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凡是通过计划与政府方式进入市场的人都大获其利,凡是以自由方式进人市场的个人就大为亏损;凡是产品或服务的供应方都大获其利,而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方则大为亏损。其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股市的产品与服务完全为政府所管制与垄断。也就是说,现行的市场规则完全是通过掠夺的方式把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单位或少数人手中。在这样的市场中,财富的大小完全又是以权力的远近来界定的。这就是我国证券市场十几年来的现实。
    在《若干意见》中,对于这些顽疾当然有新的政策性建议。如完善证券市场上市发行制度;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规范上市公司运作、完善市场推出机制;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规范发展,提高职业水平等。其实,这些要求都是证券市场的题中之义,在《证券法》、《公司法》及一些相关条例中都有相应的规定,《若干意见》进一步强化也属自然。但笔者认为,这些顽症的核心恰恰在于金融资源完全为政府所垄断、证券市场的行政化与国有化。在这样的体制下,市场完全按政府的意志来运作,政府不仅决定了市场的准入规则、市场的规模,而且也左右着市场价格的走势(通过党的社论、红头文件等来启动市场)。这样,证券市场的金融资源自然向权力集中,由权力来决定金融资源的运作。
    值得深思的是,政府与权力并非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仅仅是一个没有任何欲望的抽象体,反之,政府都是由一个个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所组成的。当这些利益最大化的个人运作政府时,由于这些权力很难受到约束,这就为政府权力的运作成本社会化、政府权力运作收益个人化及单位化大开绿灯了。如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不断地掏空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而与庄家操纵股市等。如2004年1月2日,中国证监会和深圳市政府联合发布公告称,自2004年1月2日起对南方证券实施行政接管,国家注资80亿元来挽救它。看上去南方证券这次被行政接管,主要在于投资失利、股票坐庄套牢、委托理财业务亏损三大主要因素。但是这些都只是外象,实际上这些都是该公司的内在因素使然。因为,国内的证券公司或金融机构,一开始就建立在国有体制上,一开始就无法形成与市场相应的运作机构,这样的公司要发展除了享受计划经济的优惠外,除了获得垄断的好处外,一旦进人真正的市场就会原形毕露。在这种情况下,券商们总是希望如何把证券市场运作过程中的收益归自己所有,而把整个市场运作的成本与风险让社会及中小投资者来承担,以致整个市场违法乱纪行为屡禁不绝。最近,甚至有人提出证券市场存在所谓的巨大“不良股权”,政府应该注资4000亿来解决这些证券市场历史向题,真是荒谬至极。
    在《若干意见》中,虽然强调了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对如何限制政府之权力、弱化政府对证券垄断与管制却少有论及,特别是对谁来监管证监会更是只字不提。而如果不对这种深层次的问题有明确地认识与规定,证券市场的改革要深入发展依然会面临根本性的困难。
    《若干意见》的公布对2004年国内股市的发展是有利的,但国内证券的顽症不可能因此一扫而去,因为扫除顽症不是一场“革命”而成,而是一个逐渐扩展的过程。如果想借助《若干意见》形成“政策市”,那么市场也可能会有短暂的“牛气‘’,但终归会昙花一现。
    

Tags:理性看市场易宪容;2月9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