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成为世界经济之极还缺什么(章玉贵;3月14日)
为了打造有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能够在全球配置资源的“亚太明珠”,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协调产业规划,避开同质化竞争,并形成统一的市场。上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回答媒体“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率先发展的大文章里,上海怎么谋划推动,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的提问时说:“我们将通过三省一市的共同努力,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亚太门户,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中国GDP规模达到82.7万亿元,按当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计,经济规模已达美国的63.4%。中国已从全球经济的配角跃升为稳居世界第二的新兴经济体。
对比中美两国区域经济结构会发现,两国均有三大超级经济圈,中国有长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美国有纽约经济圈、芝加哥经济圈、洛杉矶与旧金山经济圈。美国三大经济圈有显著的自东向西、梯度开发特征,既承接了欧洲当年的产业转移,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后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源地,长期保持着对前瞻性技术革命的敏锐把握。中国三大主要经济圈,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迅猛发展,已崛起成为太平洋西岸最重要的产业集聚带之一,已改变并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版图的走向。
如今,作为拥有2.2亿人口、经济总量超过2.8万亿美元的中国经济核心地带,长三角尽管还面临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同构、市场区隔等问题,但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完全有可能发展为与纽约湾区抗衡的全球超级经济地带,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上的金融中心、制造中心、商业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在该区域经济发展的能级提升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但上海如今也面对着一个约束条件:随着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合肥等区内核心城市的崛起,上海原先拥有的先行发展优势有的正在减弱,新竞争优势尚在培育与形成之中。
长三角要打造成世界经济一极就需要将该区域内核心城市各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上海受益于美日欧产业结构的转移,且在包括高端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领域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研发基础与产业化能力。杭州正在向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迈进。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也已拥有世界先进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发展潜力可观,未来对区域乃至全国的推动作用不可低估。
因此,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与在全球经济版图上分工地位的提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上海能否完成如下角色切换:整固在长三角的核心引领地位,夯实在全国的战略产业运营中心地位,确立亚太经济版图的锚地位,这是有可能带领长三角迈向全球顶层分工地带的前提。
判断一个区域(城市群)能否成为世界经济之极,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基准:其一,该区域的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或以上;其二,该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三,该区域拥有可以持续激活微观主体营商禀赋与研发基础的创新生态。从这个角度观察,目前长三角经济总量约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3.5%,预计在2025年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5%。长三角城市群已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构建长三角统一大市场只是整合区域竞争优势的第一步。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上海必须前瞻性地把握全球经济竞争的发展趋势,对标纽约与伦敦等握有产业分工主导权的全球超级城市的发展逻辑,以更宽广的胸怀与自我革命的勇气引领长三角迈向世界经济之巅。
整体而言,长三角的产业竞争力依然与全球中高端水平存在一定距离,但在数字经济以及部分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目前需要破除的瓶颈是以设立区域合作办公室为契机,建立可执行的三省一市协调机制,以消除产业发展规划不同调、同质化竞争和市场壁垒。至于最为重要的创新生态营造,更需区域各省市在科技软环境方面有突破性改革与发展,推动教育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以及科研体制的突破性变革,尤其是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对个性化人才的全力支持,对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的最优先保护等,目的是大力营造能够孕育前沿科技成果所需要的“积极不干预”的科研氛围。在追求区内经济整合的同时,如何与另外两大经济圈内的核心城市有效分工,实现功能互补,也是重要课题。(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载《上海证券报》2018年3月14日)
Tags:长三角成为世界经济之极还缺什幺章玉贵;3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