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内需难以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源在哪里(易宪容;10月24日)

http://www.newdu.com 2018/3/21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李克强总理早就明确表示,7.5%为底线纯属误解,高一点或低一点都可以,最要紧的是就业有没有增加、收入有没有增加。所以,对于刚刚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度7.3%的GDP增速,李克强总理认为,总的来看,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并出现了一些积极、深刻的趋势性变化。以服务业为主导、新业态加快涌现的结构优化更趋明显。简政放权等改革催生的新发展动力加快成长。就业、节能降耗等指标好于预期。总体上政府对当前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不过,已公布的数据也显示,政府一直希望提振内需以推动长远的经济发展,但成效并不显著,因为9月社会零售总额仅增长11.6%,低于8月的11.9%。由此,不仅有分析对中国今年全年能否实现7.5%经济增长产生了怀疑,一些国外的研究机构也纷纷预测未来中国十年经济增长将可能大幅放缓。
    先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世界银行调低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最近又有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预测说,2015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将放缓至5.5%;2020年至2025年,中国年均GDP增速将进一步降至3.9%。但是,在2011年以前的30年里,中国年均GDP增长速度为10.2%,创下二战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最高的持续经济增长速度。中国政府所规划的到2020年前的经济增速为7%。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研究会的报告预测远低于中国政府的规划。这份报告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之所以会快速放缓,在于中国的生产效率在下降,部分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及房地产投资无法再取得以往的回报,同时,政府官员没有赋予市场力量更多的激励与动力,这也遏止了创新。
    以美联储褐皮书为模板,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中国经济的内行指导的“中国褐皮书”(CBB)主席乐兰德·米勒(Leland Miller)也认为,中国如果不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就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过度经济刺激计划又会加剧资金配置不当,使更多资金进入坏账和其他非经济用途,对中国经济体系构成实质性伤害。中国政府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放缓经济增速,调整经济结构。这也就意味未来中国经济是一个长期减速过程。也就是说,减速是未来中国经济的趋势。
    现在的问题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到底在哪个水平合适?是7.5%还是7%,或不确定具体数字指标?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是以往的“房地产化”经济继续,还是靠发展制造业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或如何真正地来培育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
    而再深一步琢磨,GDP的增长指标早就不重要了。因为,GDP指标不仅有数量统计的大小问题,更有内容或质量的好坏问题。比如,早几年中国的GDP增长主要依靠房地产,而日本GDP增长主要靠高科技产品。中国GDP增长再高,也不能与日本的GDP增长相比。还有,中国2011年前3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10%以上,但欧美发达国家GDP增长基本在1%至2%左右上落。可是,我国目前有近一亿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在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民众基本上都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比如,在加拿大,每年2万加元以下的低收入家庭,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有保证。
    所以,对未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并非要设计一个绝对的具体数字指标,并将此作为政府业绩考核标准,而要看经济增长内容是什么,是不是有效率,是否提高了最广大民众的生活福利水平,是否能让全体国民分享到经济增长成果。
    至于当前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很大,最为重要的问题应是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严重制约着市场中的各种内在潜能的激发,特别是政府对市场干预和参与过多的问题迟迟没有解决,因此,冲破重重阻力加速经济体制改革,是激发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另一个方面,中国应尽早退出“房地产化”经济,因为这种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只有重新起步、重新定位、回到市场法则上来,才能成为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无论如何,13亿人的住房消费需求是无限大的。
    的确,政府正在放弃以往过度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及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更多希望刺激內需,把内需作为未来经济增长之动力,比如日前国务院提出的全民健体、加快体育产业发展,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5万亿元目标,全力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环保及电动车产业、信息网络产业等。
    以中国超过13亿的人口容量,内需市场无限大,问题在于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深化改革,让广大居民分享改革红利,收入不断增加,那内需真正成为国内经济增长动力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Tags:内需难以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源在哪里易宪容;10月24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