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如何更普惠
【摘要】普惠金融是国家助力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的有效金融服务体系,是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同时,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救助,普惠金融要坚持商业性原则,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化相结合,确保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普惠金融的重大作用,是社会主义金融体制革新的关键。
【关键词】普惠金融 小微企业 弱势群体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聚焦三农、深耕小微、精准扶贫,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效
新时代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就是找准定位,普惠金融需回归本源,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三农、小微企业、贫困人口是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普惠金融产品服务的主要对象,要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效,促进社会实体经济发展。
首先,聚焦三农。据一项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17年,我国农村人口数量接近6亿,贫困人口数量约占一半,该部分人口生活拮据,经济处于较低水平,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是普惠金融主要的服务对象。一直以来,我国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缺乏,经济生活中的抵押能力、担保能力有限,金融机构不愿意为该部分人群提供信贷服务,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也难以发挥出应有水平,导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贷款困难,经济发展缓慢。普惠金融应回归本源,重点关注三农问题,多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发挥普惠金融服务实体功效。
其次,深耕小微。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小微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巨大。但是,鉴于小微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不足,极容易被金融机构排除在信贷服务之外。普惠金融应关注小微企业,重视小微企业发展,为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给予特殊政策,助力小微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普惠金融服务实体能力。
最后,精准扶贫。党的十九大要求,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贫困人口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面对扶贫攻坚的艰巨任务,普惠金融要充分发挥作用,要给予最困难的人民群众最深入的帮助,要对扶贫项目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实现资源配置的扶贫倾向,为弱势群体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利用普惠金融强大的资金实力,实现精准扶贫,早日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层次分明、定位精准、全面覆盖,持续优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建设
首先,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基础供给作用。商业银行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基础,要鼓励商业银行将业务范畴向乡镇地区延伸,增加乡镇贷款资金的比例,让更多乡镇企业能够享受到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应贯彻执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单独开展普惠金融相关服务,构建贷款评审、风险控制、资源保障、绩效考核等金融管理机制,实现更加高效的金融贷款服务。
其次,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普惠金融不仅要遵循商业规则,更具有一定的政策倾向,要将商业性与政策性进行结合。普惠金融产品具有一定公共属性,普惠金融发展应与商业银行合作,既确保资金的合理供给,又要降低普惠金融成本,要在市场框架下运行普惠金融,让普惠金融的市场性和政策性同时得到展现,以此促进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作用。
再次,注重发挥民营金融机构作用。民营机构的决策机制较为灵活,信贷效率也相对较高,并且在信贷产品上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政府应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到普惠金融领域,依赖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等形式资助低收入群体,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信贷服务,让“草根金融”能够真正服务“草根”,与商业银行形成经营化差异,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畴扩大,充分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
最后,打造综合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普惠金融不仅要依赖商业银行机构,还要利用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相关金融服务,让这些服务能够进入到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之中,形成更加全面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优势,鼓励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实现普惠金融综合化、一体化发展。
秉承“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原则,不断改善普惠金融社会环境
推行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构建。信用信息对信贷服务有着重要影响,降低普惠金融的风险系数,需要基于信用信息选择信贷对象。我国应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构建,将公安、税务、工商等机构信息进行共享,打破信息孤立局面,确保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服务时能够查询行为人的信用等级,以此保证金融服务的风险在合理范畴之内。同时,金融机构要对客户信用进行评级,对失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促进信用机制不断健全。
加快建设风险补偿机制。金融风险产生最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服务对象信用等级较低,存在失信行为。在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金融机构的风险显著提高,政府应对金融机构采取直接补贴、设置风险基金等形式缓解金融机构的高风险,利用财政作为杠杆工具,保障更多资金向社会经济薄弱环节流通,以政府担保营造普惠金融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普惠金融对象多数不具备较高的担保能力,为确保该部分人群能够享受到公平的信贷服务,政府应主导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由政府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加大资金投入,为小微企业提供征信支持,并构建相应的保险制度,比如农业保险基金、灾害保险基金等,利用这些基金消除高风险,构建损失弥补机制。
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政策。一方面,完善普惠金融税收和财政政策。普惠金融具有极高的政策性,利用政策将资本更多流入薄弱地区和弱势群体,利用收税和财政倾斜,确保普惠金融能够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普惠金融对象为弱势群体,该部分群体在信贷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放宽该部分群体的贷款容忍度,但是,要注重信贷过程严格履行监督职责,及时关注该部分群体信贷资金使用情况,以此降低信贷风险。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注重普惠金融发展数字化
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2016年G20峰会中达成《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要求普惠金融要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要注重客户体验,要确保数字化普惠金融安全高效,要采取最先进的技术保障数字化普惠金融良性发展。
提升金融机构科技水平。普惠金融主要参与者就是金融机构,顺应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浪潮,金融机构要善于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的全方位服务,基于不同客户需求,制定和设计专属的金融产品,着重发展网络普惠金融,提高服务效率。
以互联网带动普惠金融创新发展。相比传统普惠金融而言,应更多地鼓励以网络形式向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借助网络提供小额信贷服务,提高支付效率。同时,要充分发挥股权众筹融资平台,利用该平台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实现普惠金融的高效率、低门槛,满足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作者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于平、周惠民:《中国省域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金融理论探索》,2018年第2期。
②戴世宏:《如何发展好普惠金融》,《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8年第1期。
③白当伟、汪天都:《普惠金融国际前沿趋势、重要成果与经验启示》,《国际金融》,2018年第2期。
Tags:普惠金融如何更普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