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稳金融”重在形成政策合力(李佩珈等;8月8日)

http://www.newdu.com 2018/8/9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8月3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重点研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此次会议是对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稳金融”工作的具体落实,也标志着“稳金融”的总体框架和实施路径正式明确。
    当前金融工作重心更加重视“稳金融”
    过去两年,我国金融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2016年底和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出,2017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以及2018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这主要与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脱实向虚、宏观杠杆率快速上升、房价大幅攀升以及金融市场乱象增加有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已趋于缓解。目前宏观杠杆率趋于稳定,野蛮扩张、非法集资等金融乱象初步遏制。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日前发表署名文章称,自2017年以来,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上升趋势明显放缓,其中2017年杠杆率比2016年高2.4个百分点,增幅较2012年至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2018年首季杠杆率比去年高0.7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金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大,2018年我国出现了社会融资规模收缩、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债券违约增加、部分企业出现“融资渠道荒”等新现象、新问题。今年上半年,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03万亿元,这是历史少有的现象。
    从未来趋势来看,在外部形势明显变化、中美贸易摩擦演化升级的影响下,我国金融市场面临较大波动风险。这要求金融工作的重心要转向更把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切实解决好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放在首位,避免社会融资条件过度紧缩、金融市场过度波动对经济的不利影响。这是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稳金融”的主要背景。
    “稳金融”重在形成政策合力,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
    当前,我国出现信用紧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既与企业融资渠道受阻、信用风险溢价上升等有关,也与财政支出进度偏紧、基建融资过快下降有关,也与银行负债端压力增大、制约信贷投放等有关,还与部分影子银行业务过度收紧有关,比如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PPP业务的整顿、资产管理业务的强监管等有关。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仅依靠“宽货币”的方式,很难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各国经济发展的教训也表明,仅以“宽货币”方式来“稳金融”,不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还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金稳会针对当前引发我国信用紧缩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六个方面“稳金融”的精确措施:一是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的关系。要在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三是发挥好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四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五是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六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这六项“稳金融”措施既包括货币、信贷政策,也包括财政政策、监管政策,还包括金融改革等政策,这有利于形成政策合力,充分发挥财政与货币、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大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传统金融业务与影子银行业务等的共同作用,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信贷投放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金融要稳,首先要求货币供给不能过紧。近年来,受贸易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等影响,我国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已发生了重大改变。再加上在严监管背景下,金融同业业务的货币创造能力不断下降,我国货币信贷供给不断收紧。今年前6个月,我国M2同比增长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8%,均为历史最低值,低于当前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供应量。
    会议提出,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的条件下,更加重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既需要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以增加货币供给,也需要提高存量货币的周转速度与效率。考虑到美联储再一次加息在即、我国汇率市场波动较大,近期出台降准政策可能性较少。预计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强化窗口指导等将是未来增加货币供给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会议还提出,金融政策要在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注意支持形成最终需求,为实体经济创造新的动力和方向。这表明信贷投放要以实体经济的需求为落脚点,不能搞金融的自我循环。其中,银行要发挥稳信用的主渠道作用,在考核和内部激励上下更大功夫,将信贷资源投向创新经济、中小企业等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
    积极财政政策多管齐下,发挥好政府担保在稳金融中的重要作用
    在财政政策方面,金稳会提出要用好国债、减税等政策工具,用好担保机制。预计未来财政政策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以助力“稳金融”。一是提高财政支出进度,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今年前6个月,财政支出增速比财政收入低4.1个百分点,而过去六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速都高于财政收入。这反映了一些地区支出进度较慢,影响到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未来财政支出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并用于优先保障“三农”、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二是加大国债和专项债的发行力度等,保持在建项目的顺利推进,稳定基建投资所需的资金来源。三是减税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切实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四是用好政府担保机制。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主要以商业性为主,企业融资容易受经济波动等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发挥好政府担保机制作用可有效解决信用风险传染影响。未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对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发展也将给予更多支持。
    监管政策更加重视考虑实体经济承受力,避免政策叠加“超调”
    过去两年,为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实施的是从严金融监管政策。2017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MPA考核。2018年,资产管理业务新规发布,这些政策在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发展的同时,也造成社会融资规模的过快下行。此次会议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大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格局,健全正向激励机制,有成绩的要表扬,知错就改。这有利于充分调动金融领域中人的积极性,让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按照自身的特点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预计未来监管政策更加重视考虑实体经济承受力。一是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时机。二是加强政策沟通、适度放宽缓冲期,促进影子银行机构业务更规范发展。三是加强预期管理,防范外部冲击对金融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比如为防范当前人民币汇率过度波动引发单边贬值预期,有必要通过强化逆周期因子在汇率定价机制中的作用等方式促进汇率稳定运行。四是强化小微企业贷款等业务的正向激励考核,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比如出台中小企业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免责范围,加强操作性指导,对因客观原因造成风险甚至损失的从业人员应予以免责,充分调动和保护中小微企业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持续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和非法金融机构专项行动,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和社会稳定。(作者:李佩珈、李赫;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载《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8月8日)
    

Tags:“稳金融”重在形成政策合力李佩珈等;8月8日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列表
没有相关文章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