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伦通好事近,市场开放渐入佳境(魏敏;9月21日)
央行行长易纲日前发表《主动有序扩大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署名文章,其中再次透露“沪伦通”好事将近。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可能是迄今为止最大幅度的开放。“从监管、交易所、交易机制、市场主体、产品等各个方面看,可以说,一个全面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已见雏形”。这一过程显然并非一蹴而就,审慎而又积极是贯穿其中的主基调。本文对此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借此鉴往知来。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便积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国债和企业债。90年代起,国有大型企业开始尝鲜国际股票市场IPO,投桃报李,国内B股正是此时设立,向国外投资者开放。1994年,我国在汇率并轨和结售汇制的基础上,建立起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6年,我国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时针迈入21世纪,历经15年的努力,2001年我国终于加入WTO。一年后,证监会和人行联合出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这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实质性步骤真正迈出。此后,RQFII、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等持续推出,制度持续完善,最为关键的是其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2014年11月17日正式启动的“沪港通”则拉开了资本项目开放加速的序幕,两年后 “深港通”启动。单就沪港通、深港通试点政策本身而言,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拉动有限。因为在投资标的范围、双向投资额度、两地法律适用以及交易合作模式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限制。作为A股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对中国这样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未来的改革和开放有着深刻的影响。除了给A股估值降“虚火”,还能提升股票信息效率,进而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对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督治理机制等方面,更是树立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标杆。
数次全力冲击之后,2017 年 A 股又成功纳入 MSCI 新兴市场指数。2018年6月1日,首批 226只个券正式纳入 MSCI 指数,自此A股迎来了最强有力和最持续的国际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抄底”也罢,“被套”也罢,当前的2700点左右,国际资金倒是真正在与我们“心连心,同进退”。与此同时,沪、深港通的每日额度已分别扩大了4倍。不久前监管层发文,首次允许外方在合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期货公司中拥有 51%的股份。而据悉第一只 H 股全流通试点即将完成,境外上市的红筹科技公司将在沪深股市发行 CDR,“沪伦通”首款产品年有望底前推出,最悠久的国际成熟市场将迈出与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对接的第一步。
一切表明,“扩大双向开放”已经成为当今资本市场的最重要主题。反映在证券、债券市场及期货市场等方面,表现为由“引进来”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由商品输出到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由国际游戏规则遵循者到遵循者与制定者并重。有能力才能走出去,能力必须要在竞争中淬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机构能力提升,是改革开放 40年证明了的规律,也同样是资本市场今后发展的方向。乐观去看,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孕育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公司和市场机构。
当然,我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化方面仍有很多文章要做,即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基本方向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借鉴与引进资本市场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与完善资本市场的惩罚性赔偿等制度,强“身”健“体”,造福于民。(载《证券时报》2018年9月21日)
Tags:沪伦通好事近,市场开放渐入佳境魏敏;9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