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看好消费升级的七大理由(王军;12月8日)
消费升级不仅仅是指消费总量的增长和品质的提高,还包括消费结构的优化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升,其本质是消费者总福利的提升与改善。从宏观和中长期的视野出发,消费升级确实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未来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彻底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支持中长期消费升级有以下七大理由。
一是消费总量有低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概念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它是一个商品销售金额的概念,不包括自给性消费(虚拟消费)和服务消费,因而不是一个最终消费的概念,无法准确完整地衡量真实消费水平。由于统计体系自身的缺陷和不完善,一些事实上存在的新型消费等经济活动,其体量正在逐渐变大,但并未被纳入统计范畴,而这部分恰恰是经济转型升级阶段才可能出现的现象,典型代表如最近几年火爆的直播、家政共享、出租共享等形式,所谓“隐性经济”正在扩张。
最终消费的贡献率自2014年开始便持续上升,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地位更加显著。2018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结构有优化。表征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显示我国目前处于消费升级趋势。从2015年开始,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就小于30%,今年前三季度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5%,进入国际普遍定义的发达国家或富足国家恩格尔系数区间(20%—30%)。主要是居民用于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增速明显快于基本生活消费支出。
三是消费主体更多元。消费群体迎来新的主力世代。80后、90后正在逐步取代70后成为未来的消费主力,并催生新的更加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据统计,2017年,80后人均消费支出达6.2万元,较2015年增长2.2倍,较2016年增长49.5%,在餐饮、住宿行业的消费能力最强;90后人均日常消费金额为3.5万元,较2015年上升2.7倍,较2016年增长73%,增幅为70后37.2%增速的两倍。作为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70后具有稳定的收入和较高消费倾向,是社会消费的首要贡献人群。2017年,70后的消费约占整体交易规模的一半,其在娱乐、珠宝行业消费能力最强。
“一小一老”将成为未来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来源。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占比已接近我国家庭平均收入的50%。同时,步入老年化社会后,老年消费需求成为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且其消费不随节日而变化,甚至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总产值将突破10万亿元。
“单身贵族”已成为一个庞大、固定的消费群体和消费亮点。单身群体普遍青睐影视、旅行、运动健身,其中男性对健身、科技和音乐等兴趣浓厚;女性则更偏好护肤、时尚潮流和健身等领域。单身人群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一人量”商品成大趋势,迷你家电、一人火锅成爆款,商业模式因需求变革而呈现定制化升级。
四是消费区域更分化。中国市场因其地域广袤,就消费而言其实早已分裂成了无数层,少数几层如一线、二线城市更接近于发达市场,但绝大多数还是丛林市场。近些年,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异军突起,成为消费市场的后起之秀,也孕育了诸如小米、快手、抖音、拼多多等一大批增长迅猛的新兴领先企业。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农村地区消费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继续快于城镇,消费市场城乡结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0.4%,高出城镇市场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4%,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村地区网上销售规模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34.4%,比全国增速高4.3个百分点。
五是消费观念更理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理念也从铺张炫耀向绿色、节约和可持续消费转变。消费者更趋理性,更追求性价比,更加重视便捷、品质、高端、定制、专业和体验,更加重视满足速度升级(从延时消费到即时消费)、品质升级(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低到高)、服务升级(从有形到无形)、体验升级(从让别人羡慕到让自己快乐)、个性升级(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优)、专业升级(从粗放到精致)。
六是消费模式更多样。消费方式已从单纯的线下发展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此外,还有共享经济、二手经济、拼单网购、跨境消费等多种新消费模式。据测算,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未来十年,中国线上消费的占比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并最终与线下消费平分市场。同时,“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将进一步普及,低交易成本的线上消费和高用户体验的线下消费将相互赋能,共同提高消费总福利。
七是消费支撑更全面。首先是收入支撑。2018年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5元,增长8.9%,快于城镇居民1.0个百分点。随着人均收入的稳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他们正创造着巨大的多元化需求,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中等收入群体休闲消费占比高,在消费行为、生活方式和文化品位上具有明显的升级特征。其次是技术支撑。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提升已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技术方面,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穿戴、传感器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构建起“互联网+”下的新社会基础设施,对消费和流通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革命性影响,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在基础设施方面,交通条件不断完善,不但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方式,拓展消费的地理空间,也使物流配送体系日益完善、高效,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得到极大发展,推动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再次是金融支撑。近5年消费信贷规模一直保持在平均20%以上的增速,以小额现金贷、现金分期为主营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预计未来几年消费金融仍将保持约20%年均增速,这成为近年来我国消费高景气度的重要因素。金融对消费的支撑还体现在互联网支付体系的发展上。互联网支付体系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不足,促进了互联网信用消费的快速发展。
最后是政策支撑。今年以来,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消费发展的重要文件和政策不断出台。例如,新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并出台了6项专项附加扣除的配套措施;发布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的政策也是频繁出台,都是着眼于带动消费升级,扩大和留住高端消费需求。(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载《证券日报》2018年12月8日)
Tags:中长期看好消费升级的七大理由王军;12月8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