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曾刚:探索民营银行发展的新路径(12月17日)

http://www.newdu.com 2018/12/24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佚名 参加讨论

    《金融时报》消息,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直以来,融资难、融资贵和市场准入限制始终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发展民营银行成为有效破除掣肘、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主要抓手。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表示,总体上看,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部分银行将会继续沿着其比较优势,依托股东资源和能力,以金融科技为抓手,继续探索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局部市场的领先者。
    民营银行常态化设立
    作为我国新时期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营银行试点工作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试点工作的进展,曾刚进行了详细梳理:
    2013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民营银行”。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 “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2014年3月,原中国银监会正式启动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第一批5家银行,即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获准筹建,并在2015年相继开业。2015年6月,原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营银行申请受理正式开闸,之后有12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分别为重庆富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江苏苏宁银行、威海蓝海银行、吉林亿联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和梅州客商银行)。
    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原中国银监会于2017年1月正式颁布了《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坚持审慎监管与创新发展并重,全程监管、创新监管和协同监管相统一,统一监管和差异化监管相结合,试点经验和常态化设立相衔接等监管原则,并对民营银行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监管要求。曾刚表示,这标志着民营银行试点改革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民营银行发展势头良好
    虽然起步较晚,但民营银行整体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17家民营银行总资产3381.4亿元,同比增长85.22%;2017年民营银行总计实现净利润19.67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09倍。曾刚表示,进入2018年后,民营银行各项指标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17家民营银行已实现净利润33亿元,远超2017年全年水平。从盈利能力看,2018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整体净息差为4%,远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2.15%,这体现了民营银行在客户定位上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有显著差异;民营银行整体资产利润率为1.02%,仅略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低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这可能与其资金来源狭窄,资金成本偏高以及前期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大有关。
    在风险方面,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17家民营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亿元,不良率0.48%,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1.87%),拨备覆盖率则高达797.92%,较2017年末上升了100个百分点,远高于银行业平均180.73%的水平。曾刚认为,信用风险上的良好表现,一方面与民营银行开业时间短,不良贷款存量包袱轻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民营银行在业务模式和风险管控方法上的创新和探索,成效显著;此外,2018年三季度末,民营银行整体流动性比率79.54%,远高于银行业平均的52.94%水平,流动性状况良好,资本充足率为18.8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民营银行的运行呈分化态势
    总体上看,17家民营银行总体运行良好,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表现均比较突出,试点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与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曾刚认为,17家民营银行经营有以下两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互联网创新比较突出。与其他银行同业相比,民营银行在互联网业务创新方面更加积极,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民营银行的主要股东具有深厚的互联网背景(如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亿联银行和新网银行等),选择互联网业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可以更充分地利用股东的资源和能力。以至于这些机构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无物理网点的纯互联网银行发展路径。而另一方面,对那些选择有物理网点的民营银行来说,受“一行一店”的监管限制以及高昂的成本投入制约,也会更倾向于互联网银行的“轻资产”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并重发展的格局。
    从目前看,民营银行在存、贷款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创新。存款端,多家民营银行通过与信托等机构的合作,推出了智能存款产品。这类产品往往是3年或5年定期存款,但在到期日之前,客户可随时提前支取。此类产品提前支取利率最高可达4.5%,远超传统银行。其实质是将客户提前支取时的定期存款收益权转让给信托等合作金融机构,从而获得较高的“提前支取利率”。
    贷款端,部分民营银行利用股东的平台资源(如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积极拓展互联网贷款,“花呗”“借呗”以及“微粒贷”等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用户数量和贷款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在此基础上,民营银行还积极探索与其他类型的“联合贷款”模式,将技术和场景能力向其他银行进行输出,在突破自身资本约束的同时,探索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民营银行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创新,带动了整个银行业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互联网贷款已成为许多银行服务零售、小微客户的标准产品,这种贷款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借助决策引擎进行客户贷款的授信审批。贷款办理渠道则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终端自助完成。实现了线上申请、自动审批、线上签约、自动放款为一体的全自动贷款流程。在更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业务效率,并降低了客户的信贷成本,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第二,分化较为明显。相比于能够借助股东的流量资源且定位清晰的互联网银行,其他民营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则显得相对被动,发展模式也与试点改革初衷不相一致。
    一是在零售、小微业务方面存在短板。目前已经开业的民营银行中,定位要么是“公存公贷”、“个存小贷”、“小存小贷”,要么定位为“特定区域”、“产业链金融”等,实质都是以零售、小微业务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与依托股东平台的互联网平台不同,其他民营银行要发展零售业务,更多还需要依赖于传统的“网点+客户经理”模式。而监管部门目前对民营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政策是“一行一店”,即一家银行只能设立一个网点,这基本就限制住了其零售业务的发展空间。
    二是资产负债结构不尽合理。资产结构中,一般性贷款以外的非信贷资产占比偏高。从目前看,部分民营银行的非信贷资产(主要是各种投资)规模远大于信贷资产,与其他类型银行相比,非信贷类资产占比明显偏高;负债结构中批发性融资占比(同业负债依存度)相对偏高,一般性存款特别是零售存款占比偏低,这给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了较大压力。
    三是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由于开业时间尚短以及业务资质方面的原因,多数民营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偏低,收入多元化程度有待提高。
    曾刚强调说,原银监会发布的《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民营银行的发展战略是“与商业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主要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但从实际情况看,多数民营银行在区域性定位以及监管约束下,在服务零售和小微方面与原有银行相比并无显著的优势(甚至有较大的劣势),想要形成独特的业务定位、建立起核心优势,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持续发挥股东和机制两大优势
    民营银行从准入条件、股东性质、市场定位等多重方面与传统类银行不尽相同,力求实现差异化。谈及促进民营银行健康发展的路径,曾刚表示,需要继续发挥两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充分利用股东资源。目前有8家银行定位为纯互联网银行(8家银行中,有6家银行的主要股东是大型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平台来开展中小企业小额贷款业务及消费金融业务。互联网模式下的经营模式足够差异化,可以突破地域限制,迅速实现业务规模的突破。互联网银行建设的关键,不仅需要技术和高质量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快速切入金融服务的流量和场景。在这两个方面,互联网背景的股东都可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当然,互联网企业的比较优势不同,对民营银行支持的力度也会有很大差异。目前来看,技术能力和流量、场景都比较强大的阿里和腾讯,旗下的民营银行表现相对更为突出。
    定位在非互联网银行的民营银行的主要股东虽无互联网背景,但发展模式也多以主要股东所在的产业为重点,以细分行业及供应链的融资需求为切入,进行对公业务,和区域性的中小型银行的信贷业务类型模式类似。当然,与互联网银行相比,这类民营银行的发展速度相对要慢一些。
    二是充分发挥体制机制的优势。作为新设立的民营企业主导的银行机构,民营银行在管理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方面体现在经营管理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上;另一方面就体现在更为市场化和更为合理的激励机制建设上,特别是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民营银行的激励制度和公司的成长挂钩,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民营银行的激励制度受互联网公司的影响,主要以股权激励为主,更能激发个人能力和价值创造。因此,近年来,民营银行的“高薪+股权激励”方式吸引了不少其他银行的中高端人才。当然,更强的激励也伴随着更为苛刻的考核要求和更具竞争性的经营风格,与传统银行的文化存在较大差异,高层人员频繁流动,在民营银行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曾刚进一步表示,总体上看,民营银行未来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特征,部分银行将会继续沿着其比较优势,依托股东资源和能力,以金融科技为抓手,继续探索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模式,成为局部市场的领先者。但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银行业务仍处于探索阶段,高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本质上,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运用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的本质,在提升效率、降低风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当下还算成功的模式,在长期内是否有效,仍有待时间检验。此外,还需高度关注监管动向,特别是针对发展较快的互联网贷款业务,近期监管部门已经在研究制定相关的监管规则,涉及到互联网贷款的额度、贷款期限、联合贷款的比例以及授信与风控等各个方面,预计会对互联网化较高的民营银行产生直接的影响,需要及时加以研究,并适时进行业务模式的优化调整,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载《金融时报》2018年12月17日)
    

Tags:曾刚,探索民营银行发展的新路径12月17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