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巴曙松:绿色债券——全球趋势与中国市场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19/1/28 爱思想 巴曙松 参加讨论

    
    
    所谓绿色债券,是指在传统债券的基础上再加上对绿色资金用途做出信息披露的债券。2014年,第一套国际标准《绿色债券原则》发布,公司绿色债券的发行量显著上升。2017年,绿色债券的发行量达1608亿美元,占全球债券总发行量的2%~3%,2018年估计达到1750亿~2000亿美元的水平。
    中国大陆是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绿色债券发行量达2486亿人民币。2015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发改委分别发布绿色债券发行相关指引,此后中国大陆在岸的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另外,绿色债券已获纳入央行再贷款工具的合格担保品,但从目前来看,有20%~40%的中国绿色债券不符合国际标准对于绿色债券的定义。
    在中国,商业银行一直是绿色债券最大的发行人,一些地方银行及其他融资平台的发行份额也有所上升。
    中国大陆绿色债券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巨大的融资需求。其次是政府鼓励发展绿色金融,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改委、环保部、银保监会发出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2017年,国务院批准了5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实验区。具体到用途上来看,能源和交通是国内两大主要用途。
    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应用的绿色债券定义主要有两套,一套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另一套是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二者重点大致相同,只是在符合条件的绿色资金用途分类上有一些差别。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牵头进行绿色金融标准化,包括沟通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标准,并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协调。
    国际标准通常参考国际资本市场协会的绿色债券原则,其中四大核心要素是募集资金用途、项目评估与遴选流程、募集资金管理及披露报告,并要求具备外部独立的第二意见或第三方审查。目前,国内和国际标准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符合条件的绿色资金用途分类方面,国内允许清洁煤相关用途,而国际则没有;二是在发行用作偿还债务和一般企业用途的资金上限方面,国内的指引上限是筹集资金的50%,国际为5%;三是在信息披露要求方面,国内不要求独立第三方外部评估审查,这降低了国际投资者参与国内在岸投资的积极性,使得离岸发行成本上升。
    独立第三方认证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者,目前国内总体上鼓励但不强制要求有独立第三方认证。不过据中债统计,在2016年至2017年发行的146只绿色债券中,有102只出具了第三方评估意见,占比达71%。
    此外,目前境内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大多数投资者对于绿色项目较长的投资期和较高的前期资金需求的认识不足。内地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来扩大绿色债券的投资者基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是编制一些绿色债券指数,让更多的国际投资者了解和参与国内绿色债券市场。其次,2018年11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与“伦敦金融城绿色金融倡议”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提出了七条原则性倡议,供参与“一带一路”的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采纳、实施。
    而香港在绿色债券的发行中正在发挥连接内地发行人和国际投资者的纽带作用。截至2018年,香港绿色债券总发行量达50亿美元。香港质量保证局(HKQAA)2018年1月推出“绿色金融认证计划(GF-CS)”,该计划同时参考了内地和国际标准,降低了融资成本。香港政府还有一个绿色债券计划,将上限1000亿港币的资金用作绿色公共工程项目。政府的资助计划体现在,在香港发行和上市并在香港质量保证局认证的绿色债券可获资助,上限为80万港币。
    从趋势来看,香港市场有条件继续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通过债券上市、债券交易、指数相关产品、风险对冲、货币对冲产品等方面,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Tags:巴曙松,绿色债券——全球趋势与中国市场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