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金融学 >> 正文

夏斌:并购就是生产力——中国并购市场的过去与未来

http://www.newdu.com 2019/9/13 爱思想 夏斌 参加讨论

    
    
    2019年9月7日,中国并购公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夏斌参加了由中国并购公会主办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合作与发展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以下为中国并购公会首席经济学家夏斌参事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并购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为了今天发言,会前我作了一些认真思考,想就中国并购市场说三点感想。
    辉煌的过去
    26年前的1993年,当时中国的深圳宝安集团在股票二级市场上举牌收购上海延中实业,打响了新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第一枪。
    16年前的2003年,王巍先生牵头思考、策划、组织了中国并购市场的第一家并购联盟组织。2004年,我们正式成立中国并购公会,并召开了第一届并购年会。
    十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活跃,中国并购事业不断发展。在并购市场最活跃的高峰时期——2016年,中国企业在国内和跨境并购的数量高达3105件,并购金额达到1.9万亿元,占当年GDP的2.56%。我没有查阅更多关于并购市场的研究资料,包括国外的,有没有用这个指标进行分析,我不清楚。但是我想我们搞金融的,说某金融业的深度、渗透度等,往往用此类指标。用并购的交易额和GDP相比,这是一个有研究意义的指标。
    在中国并购事业不断发展中,并购——凝聚了众多领域、众多的有识之士,有投行的,有律师,有会计师、精算师等等,并购行业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行业。在这方面,可能过去也没有人去进行这方面的细分统计和国际比较,因为投行人士、律师、会计师等活动已分布在不同行业的国民经济统计中,GDP的统计从来没有从并购市场这个视角进行统计。其实,并购市场当中,人力资本的新投入,新就业人员的数量等所体现的GDP增加值,本身构成了我国GDP增加值当中一个快速增长的因素。围绕并购的各种资本所产生的增加值,不就是GDP的增加值吗?应该从这个角度去挖掘、去宣传我们的市场,让更多的市场人士、更多的官员、老百姓知道,并购市场的地位与意义。
    在中国并购事业不断发展中,根据我观察,在全国工商联的开明领导下,中国并购公会在全国各种公会、协会的社会组织中,已经成为最接市场地气,最活跃,真正体现自律精神,而且具有正能量的自律组织,我认为还不是其中之一。我敢讲这句话,因为是与社会上原来有政府机关背景的各种协会相比,不仅看到并购公会的自律意识及其各项自律活动很规范、很接市场地气,而且并购公会强调党的建设,很正能量。并购公会从那么十几个人,发展到目前全国有四千多个并购交易师,发展很快。王巍说并购公会是我创立的,我是第一任会长。不是的,是阴差阳错。这是王巍客气,不是因为我。主要是王巍最先思考,认真策划,具体组织成立了这样的并购公会。
    中国并购市场有哪些特征性现象?
    这个问题想得不成熟,抛一些观点。企业并购重组,从微观意义上讲,就是各个企业的权利主体依据企业产权的制度安排,进行权力让渡的行为。企业为什么存在?存在的目的是赚钱、盈利。那么企业为什么要让渡一种权力?肯定仍然是基于市场原则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动机。权力让步的背后是什么?是按照市场盈利原则的资源重新组合、重新配置。因此从宏观角度思考,并购就是提高全社会生产能力的杠杆、动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并购就是生产力。当今我国的经济运行,主要是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进行的,已经不是过去的行政命令经济。这个特征决定了并购市场必然是生生不息的,即既然要搞市场经济,必然存在并购现象。从并购圈内简单的统计及其分析的语言看,似乎中国并购交易的高峰在2016年,有人基于统计分析角度不同,也有认为在2015年。从2015年或2016年后,并购交易都趋于下降,低潮阶段,似乎对此有点沮丧感,有点遗憾。我想借这个机会,借助人家统计的资料,说一说近十几年我国并购市场发展的特征,以说明我国并购市场发展仍然是生生不息的,是趋于正常发展的轨迹,大家还应该继续奋斗。有哪些特征呢?
    第一,并购交易往往呈现周期性特征。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统计分析近300年以来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并购活动规律。从我国近十几年来资料看,看了普华永道等三家机构的资料,基本都认为中国的并购交易,从2012年或2013年开始逐步上升,到2015、2016年达到顶峰,2017年便开始趋于下降。那么,以后会怎么样?下降以后会不会反弹?有没有周期特征?如有,为什么有周期性特征?
    分析前首先要思考两个因素:第一,中国的并购市场历史太短,不好分析。第二,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正处于国内各项制度改革变化比较频繁的时期,分析中有各种干扰因素,因为各种制度在变。在这种基础上分析,我认为,在货币环境较为宽松,经济稳定上升时,并购市场发展较为平坦。比如说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稳步上升,这轮经济大周期的最高峰在2007年GDP增长高达14.2%。那个时候好像并购也有,但是没有那么活跃。但是在货币环境比较紧,经济下行或者不稳定的时候,并购交易活动非常频繁,并购市场发展比较快,这是结论。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我认为很清楚,是经济周期引起的。只要搞市场经济,那么经济周期是必然的。当货币紧,市场下行压力比较大,一些企业难以经营下去时,就为并购市场开辟了空间。经济在下行,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然有一些企业过不下去,会出现僵尸企业,这是必然的。从主观来说,我们政府可以想办法,稳经济,甚至提出要“六稳”,但是,从市场逻辑上要明白,经济在周期动态中发展,这是一种客观的发展逻辑,这样一种周期活动,必然会为市场的并购开辟了空间。当然,我是按纯市场逻辑分析,不排除因为有其他政府因素对并购交易干扰产生的一些非常态的现象。但是,从数据上看还是如此,即我们正是在前两年“去杠杆”力度加大以后,并购的金额呈现快速增长。因为“去杠杆”之后,一些企业压力大了,反过来市场并购空间就大了。现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还在艰难的过程之中,并购交易规模很难会趋于下降,这是我的预测。我认为只是我们的统计数据历史太短,用一两年时间难以说清楚未来的趋势。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特征,即是不是有周期特征。
    第二,在我国一定的历史时期,并购交易规模仍然会出现上升趋势。
    这和前面讲的第一点不矛盾。并购会呈周期性特征,这是从总体上的长趋势讲。但在我国一定的时期内,并购交易规模还会出现大幅增加。什么叫“一定的时期”呢?如果用官方语言说,就是在“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格局基本形成之前,是指在市场经济各项制度没有基本健全之前。健全之后并购交易活动仍然会始终存在,但是相对于曾经的经济运行中行政因素较多,要过渡到“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个过渡期的过程中,并购交易额肯定会爆发式上升。在市场基础格局稳定之后,并购活动会趋于稳定。但是在此之前,要真正形成市场格局,经济结构要调整,代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企业的力量要壮大,传统的竞争力差的企业要退出市场,多年积累隐藏的风险要释放,因此,企业产权之间的部分权利还是需要更多的让渡,并购市场不会熄火,只会更旺。从以往的数据看,当然以往的数据历史期限短了一点。只是2018年比2016年并购交易数据有所下降,而且是很有限的下降。但是,仍然远远高于2012、2013年的数据,这是讲总量。如果我们用单笔平均并购交易数据看,单笔平均并购交易趋势不是下降的,是在上升的。用投中研究院“完成并购案例数据”分析,2013年披露的单笔并购金额才6950万美元,以后是逐年上升,不停地在升。从7千万美元,上升到8千万,9千万,到2018年上升到了1亿零300万美元。这是我想讲的第二点,即要看到中国并购市场近几年还要大发展。
    第三,在一定时期内,中国的重点并购行业会出现替代轮换现象。
    在2003年4月份第一届并购年会上,我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共同下好金融并购这盘棋”。当时预言,今后五六年,就是2008年、2009年前后,是我国金融机构并购的活跃期,讲了三方面的理由。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对中国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并购交易行业结构做过回顾与比较分析,特别是对比较早开展的金融机构的并购交易作过比较分析没有。万德数据库统计显示,在2012年,是传统制造业并购数量在各个行业中遥遥领先,高达并购总数量的28%。其次,是能源,信息技术,金融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分别在10%上下。到了2018年,投中研究院数据显示,并购数量占第一位的虽然还是制造业,但是已经下降了十个百分点左右,降到了18.4%,原本第三名的信息技术行业上升到第二名,并购数量占比上升到10.1%,但并购交易额已接近第一名的制造业,仅差一个百分点。原来进不了前五名的医疗健康行业,一跃上升第三名,和第二名信息技术行业相差不到一个百分点。更细的分析我就不开展了。
    以上分析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并购行业的重点是在转化的,替代的。为什么会这样?要找背后的经济逻辑。我认为,一是与中国改革不同阶段的深入特点相关。比如说金融改革,工业企业的改革,是领先其他行业,比较早铺开了改革。二是不仅和改革不同阶段的特点相关,同时和一个国家经济周期和发展战略相关。美国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在进行调整,我们要着力于从出口投资驱动型向扩大内需重点是扩大消费转向这一战略性转向使得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重大消费领域——医疗健康业出现蓬勃发展,自然与此相关的资源需要重新配置,相应的并购活动也就随之有机会活跃起来。
    是不是还有其他的特点,我没有时间很好地去研究认证。比如说,中国并购交易活跃度似乎和全球的并购交易活跃度是逆向而动的。全球并购交易活动高的时候,中国低,全球并购交易活动低的时候,中国高,这是为什么?希望我们共同研究。清科研究数据中心表明,从2010年到2018年9年内,唯独2017年中国和全球的并购交易的两条曲线走在一个交点上,其他的年份都是它高我低,它低我高,所以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研究。能否从中摸出一点规律,或者说看出一点问题教训,来指导中国并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这是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
    未来并购的新动力在哪里?
    并购市场发展固然有其一定的规律,同时,也与一国经济周期和政策相关。目前我国经济仍然处于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过程中。简单讲,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要从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出口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通过供给侧改革,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市场竞争,转向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发展模式,要成为一个消费大国。14亿人口的经济大国要成为真正的消费大国,这个任务相当艰巨。这个过程不是十八大以后仅仅几年内所能完成的。这几年我们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等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现在看来,在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当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与巩固。从供给方思考,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制度改革,是科技创新。从需求方看,落实在行业分布发展上,有战略型新型产业,也有传统制造业、传统消费业,但是以后更多、更大体量的是围绕民生的医疗、教育、养老、健康、旅游、住房等等的大消费上。因此,思考中国未来并购新动力在哪里,我认为,我们的眼光不要老盯着上市公司,
    
    
    盯着“壳资源”。下面我提供三个视角供大家参考。
    1,科技创新的动力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这轮世界各国的经济,谁能率先完成结构调整任务,谁就可以走出危机的阴影,进入经济复苏。而经济结构调整的快慢取决于微观企业主体的创新与技术进步,这一点在目前已举国重视。新旧经济动能的转化,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显得紧迫、突出。特别在特朗普的冲击压力下,大家更加清楚知道,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此科技创新已经不局限于军工,也不局限于高端先进制造业,在民用传统制造业,在居民消费品各个领域,在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基因工程等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正风起云涌。创新创造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力有更大的的话语权去寻求与其他的物资资本、人力资源及其它市场资源的结合,这就是并购。这一切,决定了并购市场发展遇到了空前发展的好机会。
    2,制度改革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国四十年取得举世成就的最大法宝,中美贸易战以后,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更大,形势更加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自身的改革,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可以想见,我们的制度改革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制度改革、资源的重新配置,同样会提高新的生产效率,因此并购人士要瞪大眼睛关注制度改革中的新动向,寻找并购新机会。比如,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对现有的农业生产领域、新农村城镇建设领域、城镇化建设中的物流领域会带来什么冲击?带来冲击就是并购机会。再比如,医疗健康领域已经被并购行业所关注,但更多的这是在城市。在广大农村,随着土地改革深入,农民收入稳步上升之后,农村医疗资源重新整合的机会在哪里?并购界的同仁同样应引起充分关注。
    3,发展战略和政策调整的动力
    一个是创新,一个是制度改革,一个是发展战略,都会体现为政策层面。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就是要构建一个14亿人口的高质量的大国消费市场。简单说,必须要形成一个大国消费市场,中国经济才能稳定发展。为此,发展战略的调整,政策的引导刻不容缓。国务院各部门已不停地在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近几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对GDP的贡献率达到76%,这个比例还在持续提高。在这个当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资源的整合在并购市场当中已经体现。但是,大消费中的文化教育,旅游健康,电信增值服务等等,甚至是生产已接近饱和、过剩的汽车领域,在广大的农村,广大的中小城镇的汽车消费不是多了,而是还没到位,是因为农民钱不多,买不起。从这个角度说,这个市场还大着呢,汽车市场还可以发展。因此,大消费的进一步发展机会在哪里?特别在广大农村的村镇发展机会在哪里?可以说社会各方资源的市场配置还没有达到最优的状态,进而在并购市场上还没有引起更多人士的关注。这是中国并购市场未来发展极需要关注的领域。
    当然以上说的科技创新,制度改革,政策调整三者并非与并购市场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必须看到,这三者的推进,必然要求现存市场资源配置的调整。调整可以涉及并购市场,也许不涉及并购市场,但是大家能理解,对于我们并购市场的发展来说,这些调整与变化提供了一个让我们去思考发展的空间纬度。以上是我想从宏观经济角度的视角,来看我们并购市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Tags:夏斌,并购就是生产力——中国并购市场的过去与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