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至10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党的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是每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必然提及的重要内容。例如,2019年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债务置换工作,强调抓紧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2020年针对疫情冲击提出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并再次强调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在此基础上,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进一步突出笔墨,将“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必须面临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
一、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抓好风险处置工作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在防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个别地方的隐性债务高企;二是房地产市场风险,特别表现在个别负债过高的大型房地产企业;三是部分中小银行风险,尤其是受疫情和外部环境的冲击。针对以上系统性风险隐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十六字方针”有效防控风险。其中统筹协调是关键,统筹主要是解决监管机构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监管的问题,而协调则是解决监管者现有的分工和合作问题,以及现有金融交叉领域如何去监管的问题。会议再次提出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这是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础,特别是今年将加快推进制定《金融稳定法》工作值得期待。同时,会议提出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压实地方、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等各方责任,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避免出现监管真空、监管失控等问题。
二、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 会议强调,要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有关金融监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虽属老生常谈,却是第一次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年来,金融行业成为反腐的重点领域之一,根据公开资料的不完全统计,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至少有超过百名金融机构的高管及监管部门负责人受到调查或被批捕,涉及银行、券商、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其中不乏退休多年的老干部。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一体推进惩治金融腐败和防控金融风险”,可见金融反腐与防控风险紧密相关。中纪委网站日前刊发评论文章,也指出“金融腐败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而且呈现出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涉案金额高、窝案串案多、危害性大、外溢性强等特点。”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同时,要增强党领导金融工作能力,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三、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 会议要求,化解风险要有充足资源,研究制定化解风险的政策,要广泛配合,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事实上,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针对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风险处置机制建设。次贷危机中,各国对问题金融机构的救助极为不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对危机进程和严重性的误判,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金融监管当局缺乏危机处置的手段与能力。这一现象反映了既有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缺陷,即在总体上,当前的体系是建立在“常态监管”理念之上,对小概率极端事件的重视与准备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金融改革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明确监管当局在危机处置中的权限和程序,突出强调建立危机处置的完备预案,同时授予监管当局在危机状态下“便宜行事”权力。近年来,针对部分违规“资本系”及个别问题银行的处置过程,充分体现出危机处置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作用。下一步,要针对部分高风险问题银行、个别高负债房企和部分高债务压力的地方政府采取精准识别,认真研究制定化解和缓释风险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处置预案,通过系统化、科学化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风险处置机制。同时,除上述“生前遗嘱”计划外,更应该强调风险监测预警的重要性,力争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