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频道,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网站通告:

经济学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管理网-新都网 >> 经济学 >> 经济史 >> 正文

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http://www.newdu.com 2018/3/7 《史学月刊》(开封)2009年11期第118~124页 舒小昀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人类的物质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能量需求。工业革命拓宽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人类从利用生物能源跃进到利用矿物能源。英国在18世纪靠大批开发煤炭这种能源储备摆脱了木材短缺的困境,煤炭的利用使生产过程所消费的能源越来越多,煤这种黑色物品的利用使人类可能开发此前积累的丰富资源,彻底地改变了世界,资本主义的胜利是由煤和铁决定的。新的能源使人类在经济发展即将崩溃的时候走出困境,但新的增长极限却又如影随形而至。
    关键词:英国 工业革命 能源 煤炭
    作者简介:舒小昀,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江苏南京210093
    根据探讨主题的不同,工业革命的研究可以分为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消费学派。本文将从能源的角度来考察英国工业革命。
    一
    人类的物质需求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能量需求。在农业社会,为了获得生存的能量,人一方面通过农作物来利用太阳能,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转换其他能量来创造人们所需要的动植物能量,开始利用诸如动物、风力、水力之类的机械能量。工业革命引发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技术变化,兰德斯称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①。能源利用方式和种类的变化被认为是工业革命的核心。“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简单明了,质言之,工业革命包括生产过程中新能源的利用”②。煤是工业革命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卡梅伦称“煤炭和人力资本是工业革命的两个基本要素”③。
    工业革命拓宽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剑桥大学人口研究小组强调,工业革命使人类从利用有机能源跃进到无机能源。“有机”指一种完全天然特产或农作物的经济,“无机”则指一种不单纯依赖上述资源作动力和原料的经济。工业革命以前的英国经济是一种发达的有机经济,正是由于17世纪在有机经济方面的优势,英国才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在无机经济方面,如煤铁储量、技术进步等,英国也占据相当的优势。④工业革命也被界定为从有机物经济向以矿物能源为基础的经济转变:有机物经济在生产过程中绝对依赖有机资源。但所有有机物都是地表的物产(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个事实决定有机物经济的发展前途。以矿物能源为基础的经济的核心特征就是生产基本上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能源基本上来自地下,而煤炭是最早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的矿物能源。⑤
    不同时代的能源会随着人类利用技术的变化而改变。18世纪之前的文明是木材和木炭的文明,19世纪文明是煤的文明。在人们还不能利用风力、水力时就不会把它们当做能源,但一旦这些能源被人们利用,它们就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煤炭与蒸汽的结合并不是18世纪欧洲经济中所利用的无机动力的唯一来源,人们利用风力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最早是用做航海的风帆,后来从中世纪起又使用风车来提水或者磨面。更为重要的还是水力。在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利用水磨,在中世纪时水磨得到广泛利用……水力引入英国的毛纺织工业以驱动漂洗工的锤子,导致乡村生产的迅速扩张。”⑥如果说农业革命是一个人们逐渐控制和提高生物能量转换器的供给过程,那么也可以把工业革命看做是依靠无生命的能量转换器开始大规模利用新能源的过程,因为工业革命实际上建立在利用不可替代的无生命能源基础之上。⑦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在充分开发能源的框架内显著扩大,并加速增长。
    工业革命标志着人类获取能源的新时代来临,人类开辟了全新的能源供应渠道。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工业革命往往充分利用矿物能源,一些国家的兴衰可以从能源方面寻找注脚。成煤原始物质要经过成岩作用、变化作用和煤化作用才转化成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里格利认为,荷兰之所以在16、17世纪的黄金时代在经济上取得突出成就,没有进入停滞状态,就是因为荷兰当时找到大量泥炭,可以摆脱纯粹依赖土地的能源困境。⑧荷兰17世纪的泥炭年产量超过了150万吨,1700年前后,英格兰每年的煤炭产量大约是250万吨。英国的经济能比荷兰更长久、更持续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较早、较大规模地进行开发利用。⑨随着英国人口增长,到16世纪晚期,可供做燃料的森林面积缩减,英国面临一场能源危机。1640-1649年间木材价格比1450-1459年间上涨了约5倍。⑩1703年,伦敦煤炭短缺,零售商手上存煤不足供应一周。(11)奇波拉对社会、文化十分相似的英国和荷兰在工业革命中的不同发展命运进行了解释。根据他从狭义上界定的工业革命概念,煤炭是18~19世纪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英国当时拥有丰富并且便于开采的煤炭资源,而荷兰则阙如。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新能源陆续开发,使工业生产从煤炭资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2)法国没能像英国那样发展大众消费品生产,而是选择了奢侈品,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利用煤炭。“到1789年法国革命时,英国每年大约生产1000万吨煤,而法国仅生产70万吨煤。”(13)从国外进口煤不仅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使其经济受制于人。在寻找新资源与能源的过程中,人们开始使用煤,进而发明了蒸汽机,这些能源开发带来世界的巨变。
    煤炭开发和蒸汽机利用产生了工业革命。煤炭是一种比人力或者动物力更为强大的能源,其使用不受季节变动影响。风力和水力所提供的能源是免费的,但其供应并不稳定,而蒸汽机在任何季节都是可靠的。
    工业革命进一步拓宽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能量的范围,人类从利用生物能源跃进到利用矿物能源,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荷兰在16、17世纪靠大量使用泥炭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英国在18世纪靠大批开发煤炭这种能源储备摆脱了木材短缺的困境。煤的使用逐渐从单纯提供热能向主要提供机械能转变。
    二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能源的开发利用会触发生产力变革。正如火的利用使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煤炭的利用则使生产过程所消费的能源越来越多,劳动工具发生了根本的改进。
    优质的煤矿与适量的铁矿匹配起来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英国矿产资源虽然并不丰富,但苏格兰中部、威尔士南部及英格兰中部的沉积地层中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些煤田面积广大,大多为中厚煤层,埋藏较浅,大多数煤层在2.5~6英尺之间,不足2英尺和超过10英尺的煤层极其稀少,容易开采。英国储藏在海洋中的煤只占很小的比例,几乎不超过1%~2%,这些海底煤层只有几英寸到几英尺厚,但分布广泛。(14)英国五大产煤区多接近海岸,运输便利,煤铁资源的开发使英国工业的重心转移到煤铁资源集中的西北部地区。
    英国人自诺曼征服以来就使用煤,此前有人把煤拿来制作首饰,零星用做燃料。煤炭的大规模使用与能源短缺联系在一起。随着羊毛工业优势显露,“越来越多的地主砍伐自己的林地,代之以可爱的绿色牧场……冶炼工厂所建之处,那炼铁的熔炉吞噬着大量的木炭,消耗着当地的森林”。统计表明,单单是伦敦的酿酒者,每年就要烧掉两万货车的木头。“人们为了取火而燃烧树木,为了得到木材而大肆砍伐,为了种植谷物、饲养家畜而向森林无限制地索取……森林提供的能源变得越来越稀少,因此人们转而求助于地下资源。”(15)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匿名人士写道:近海地区大部分树木被砍伐,林地变成农田和牧场。各行各业的扩张增加了对木材的需求,在1700年之前,用煤替代木材减轻了英国木材供给的压力。(16)能源短缺使英国注重利用热能的发明创新,煤炭行业对需求做出了反应。
    从16世纪中叶以来,英国人越来越广泛地使用煤做燃料,开始从生活用煤逐渐向生产用煤转变。煤炭用做燃料最初是作为家庭取暖之物。1800年,英国全部煤炭产量的2/3仍由家庭居民生活使用,尽管炼铁业已成为用煤大户,但其消费量仅占煤炭总产量的10%~15%。19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采用,能源需求急剧上升。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内人口仅仅增长3倍,而其煤炭消费则增加了18倍。1900年,英国人均煤炭年消费量已达4吨。(17)英国成为第一个大规模开采和使用煤炭的国家,煤炭顺理成章成为工业的粮食。“重大发明是为了以煤、蒸汽动力和资本等相对充裕而廉价的资源取代木材、水力和人力等相对短缺而昂贵的资源。这说明,18世纪英国工业遇到了资源供给的相对短缺,尤其是冶铁业中的木材(木炭)、纺织工业中的人力以及动力工业的某些方面……只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得到充裕的生产要素以满足18世纪需求量的增长。”(18)一个国家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的制约,需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19)到18世纪中期煤炭价格下跌,人们用煤炭炼铁的成本下降了,这为工业革命大量用煤提了条件。
    不同学者对于煤炭在工业革命前的重要性评价不同。“在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或汉诺威王朝初期,一个写关于经济问题的作者,或者一个考虑经济政策的政治家,在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业问题上时,首先所想到的往往不是煤,不是铁,甚至不是船舶,而是羊毛和羊毛加工。”(20)但也有人说,在16世纪后期与17世纪初期,煤已与谷物、羊毛并列成为英国三大主要产品。法国人梯奎于工业革命前夕对英国经济进行了考察,把煤称为英国财富的最大来源。1500-1650年,在英国,木材不仅用于取暖,而且用于建筑业和造船业。英国文明没有被能源匮缺、价格飙升击垮,那是因为英国发现煤炭可以用来取代木材、木炭作为能源燃料。煤炭用途多元化,有利于英国的制造业与加工业。(21)16世纪晚期、17世纪初,建立在煤炭开采基础上的工业革命开始萌芽。
    大家对煤在工业革命时期地位和影响的看法则是惊人的一致。在工业革命到来时,英国就已经耗尽了国内的木材储备。“1700年的煤产量大约是1550年产量的10倍。煤已成为城市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燃料……英国的工业也靠煤来提供动力……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是世界其他国家煤产量总和的大约5倍。”(22)1750-1755年英国煤炭产量为423万吨,1801-1805年为1296万吨,1846-1850年为5096.8万吨。(23)1813-1843年伦敦煤炭消费年均增长2.4%,1843–1875年年均增长3.4%。(24)数百万年来的积累成就了工业革命的宏大画卷。
    煤炭的使用使工业部门逐渐利用煤来作燃料。1738年,一位法国人写道:煤“是英国制造业的灵魂”,它“适用于家庭的各方面,无论是取暖、炊事或洗衣,在这些方面我们都用柴”。英国用煤烧砖,所有铜业、铁业中的工人都使用煤进行生产。他对煤在玻璃制造业中的使用大为惊异,因为甚至在许多年之后,法国在这方面仍旧只使用榉木柴。(25)1800年,英国煤产量约在1200万吨左右。(26)煤在英国工业生产中的地位,有关瓷商韦奇伍德出生地的描述可以窥其大端:“大部分陶器厂至少有一只大煤炉,一般有8英尺宽,10英尺长,15英尺高。”(27)阿瑟·杨的《英国北部周游记》记载:“罗特拉姆以铁工厂著名,在这些厂当中有一个很大的厂,是属于华克先生的;此外还有一两个较小的厂。靠近这个城市有两处煤矿,铁矿开采和炼矿所用的煤就从这里采掘;煤矿和铁厂共计雇用工人将近五百名。”(28)
    作为工业燃料的煤的生产和消费迅速发展,使一些与之相关的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法得到快速传播。纽可门发明的蒸汽机被用于从煤矿里抽水,但它消耗燃料太多,在经济上仅适用于煤田本身。30年后,英格兰仅使用一台蒸汽机,60年后,蒸汽机总算取得了成功,仅康沃尔郡就造了60台。“18世纪主要煤矿采掘中心……仍采用艰难的人力劳动,以后也采用一些畜力和机械……在苏格兰搬煤工继续在搬运煤块,将170磅重的煤背在背上,并将背带勒在前额上,从煤场运到浅矿井并运往贮煤场。”(29)煤矿的提升、通风、排水环节使用机械能,采掘、运送等过程基本上使用人力,机械化程度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煤炭在生铁和铸铁冶炼中的应用,煤炭工业在1800年之前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30)1815年汉弗莱·戴维爵士发明安全灯,大大减少了煤炭开采中的危险。
    煤一旦成为生产中最重要的燃料就意味着人类进化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英国工业革命是靠煤炭来满足能源需求的。“没有煤和铁就没有一个国家能充分发展新型工业。”(31)英国煤产量在1840年相当于美、法、德三国产量总和的四倍多。1860年,英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煤产量占全球产量的50%。英国工业革命与其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密切相关。
    但是,矿物能源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才显现出其优势。从19世纪初期,地区间、能源间的差别逐渐出现。19世纪在很大程度上用马拖拉,蒸汽动力与旧的生产方式并存。(32)不同能源的使用并不是线性发展的过程,往往并行不悖。“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前几十年中,水车在英国工业所使用的动力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3)煤炭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从1770年的4.4%上升到1830年的7%。(34)1700-1830年,煤的消费大约增加十倍。(35)煤炭开发与生物能源利用共同创造了工业革命的壮丽景象。
    煤炭利用使人类在短时间内开发出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开始积累的大量能源。煤炭替代木柴成为主要能源,英国进入能源消费的煤炭时代。
    三
    生物能源利用的是地球表面的资源,它们要受到土地资源制约。充足的煤炭供应使许多工业部门大规模扩张有了可能。“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36)资本主义的胜利由煤和铁决定。
    煤炭来自地下的矿藏资源,是千百年来积累的产物,其大量使用为节约木材和土地资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每年生产100万吨煤炭所提供的热量相当于100万英亩的林地提供的木柴燃烧所得到的热量。到1800年时,英国的煤产量约为1500万吨,这些煤产生的热能相当于在1500万英亩的林地上生产出来的木炭提供的热能。也就是说,与16世纪中叶伊丽莎白一世登基时相比,到1800年时,英国相当于增加了1500万英亩的土地。”(37)英国利用煤炭作为燃料给英国社会特别是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1870年,“联合王国就消耗了1亿吨煤,发出的热量相当于800万亿卡,这些惊人的热量推动着高达4000万马力的蒸汽机能量,约等于有4000万精壮的劳动力在大不列颠帝国的各个角落昼夜不停地工作。机械动力使得工业可以取得惊人的增长,而不必受制于人力资源的局限和人口增长压力。”(38)英国获得一笔生态横财(39),缓解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从而节约了土地资源。
    各个生产部门和环节存在相互联系,一个部门的技术进步会推动其他部门的技术改造。“每一个煤筐里都装着动力和文明。因为煤是一种可以移动的气候……煤靠自身的力量把自己输送到了需要它的地方。瓦特和斯蒂芬孙悄悄告诉人类一个秘密: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40)瓦特1769年改进蒸汽机,1782年发明复式蒸汽机,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动力问题。“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41)恩格斯指出:“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42)蒸汽机的发明完成了人类利用煤炭大规模获取机械能的转变,生产不再受到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利用蒸汽轮机作动力的发电机出现,煤被转换成电能这种便于输送和利用的能源,工厂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煤炭开发促进了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引发以纺织技术、矿冶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为突破的产业革命。煤炭运输产生改进运输工具的需要,蒸汽机车、轮船的出现带来交通运输业的进步。煤气灯的使用照亮了人类的漫漫长夜。
    煤炭的开发和使用优化了英国的经济布局。英国的煤矿多分布在北部与中部,经济中心却在东南部,不得不通过海路运煤南下。18世纪前,“英国是个岛国,海岸富有很深的河口和避风港,海岸的开发,使英国有可能通过海路来建立各郡间的联系:纽卡斯尔的煤是从海路运到伦敦的……沿岸航行所提供的便利,很可能有助于推迟一个良好的内地道路系统的建立”(43)。煤炭生产地和消费地不一致,煤炭生产问题变成了煤炭运输问题。直到铁路和运河修建才改变这种格局。煤的积聚使伦敦变成经济中心。铁路运输在煤炭运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867年用火车运入伦敦的煤达329.6万吨,超过运河输入的301.6万吨。(44)曼彻斯特煤的价格在1851-1870年比1831-1850年平均低6%。铁路降低了运输费用、增加了煤矿之间的竞争,降低了煤炭的价格。(45)海军在战争年代紧抓对煤船的控制,帮助英国树立对海洋的统治,打败了诸如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大陆对手——它们的人口和土地都远远超过了英国,就是煤比英国少得多。(46)煤炭的运输把英国引向大海,英国从一个小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工商业大国。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既是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又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对象。煤炭开发使与其相关的大众消费品生产取得成功,“农家翻造、扩大房舍,改善设施……炉灶经过改装以便烧煤”(47)。铁路、工业和家用是煤炭的三大用户。“当煤取代木材作为重要热源时,对煤的需求量大增。”(48)1568年地主获得了与开展农业生产同样的采矿权。“在很大程度上,贵族地主对工商业活动的兴趣是其庄园发展的必然结果……采煤、开设铁业作坊或开采建筑石料则如同把土地租给佃农一样理所当然是庄园开发的一部分……采煤、运输、冶铁以及房屋建造是他们主要兴趣所在。”(49)煤在近代被称为一些英国人发财梦的摇篮,不过各人的结局并不一样。东北部最大的煤商和盐商柯斯特沃思原来是一个蜡烛商的学徒,后来成为大商人和化学家。维尼投资4000多英镑购买了蒸汽机,在1765-1769年开挖了矿井,但挖出的煤的价值不超过569英镑,个中缘由是他想遥控煤矿管理,自己却毫无经验。(50)东科诺克和莱斯伍德两个矿分别投资15万英镑和10万英镑,却只开采出价值2万英镑和5000英镑的煤,诺森伯兰的每家煤矿在1873-1875年基本上在亏损。(51)
    煤炭开采既加重了下层人们的苦难,又满足了社会的就业需求。煤在中世纪总是与疾病、死亡和魔鬼等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配第主张,为了使“多余的人”能够生活下去,要给这些人创造工作机会,如开采金矿、石矿和煤矿。“这类工作最少也能使他们的精神得到训练,养成服从的习惯,同时也能使他们的肉体在必要时能够从事有更多效益的劳动。”(52)但中世纪的农民和工匠,无论多么贫困、多么令人讨厌,也从未像17世纪大多数矿区的煤矿工那样遭到邻居们的疏远。(53)采煤业就业人数一度仅次于农业,不少于总人口的1/12。(54)英国煤矿工人就业人数变化如下:1801年6.96万人,1831年11.51万人,1864年30.75万人,1874年53.88万人,1890年62.34万人,1901年80.67万人。(55)在18世纪中期,苏格兰煤矿主要是一些技术落后的小煤矿,往往由矿主自己管理,到1815年,大的煤业公司开始由职业经理人管理,技术得到改进。(56)
    煤炭既是帮助建设人类文明的功臣,也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臣。19世纪初,豪吉尔的煤矿深入到地下993英尺,由于深度作业的安全设施得不到保障,矿难死亡人数曾多达157人。(57)由于煤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质,如硫磺、氮气、粉尘等,煤炭直接燃烧后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1661年约翰·伊布森在《驱逐烟气》中描写道:“地狱般的阴森森的烟气,像西西里岛的火山和巴尔干神殿(火与冶炼之神)似地笼罩着伦敦。”1772年吉尔巴特·怀特在该书新版序言中写道:“伦敦周围庭院中的水果树不结果子,连树叶也纷纷凋零。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大约一半活不到2岁就夭折了。”(58)1842年一份报道说,曼彻斯特“天空仿佛一张黑暗的帐篷,笼罩着四野’’(59)。煤炭成为一把双刃剑。
    生物能源来自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地表物产,其发展因受土地资源的限制而有限度。人类在农业时代通过拓荒垦殖来增加粮食生产,但人类文明的前景被马尔萨斯等人描绘得暗淡无光。“把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称作工业革命可能名不符实,因为这些变化的程度和意义如此巨大,无疑它们累积起来才具有革命性。”(60)煤这种黑色物品的利用使人类得以开发此前积累的丰富资源,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新的能源使人类在经济发展即将崩溃的时候走出困境,但新的增长极限也如影随形似地降临。英国煤的储量有限,总有一天会耗尽。煤炭利用过程中的破坏性需要通过石油开发来缓解。
    注释:
    ①兰德斯:《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David S. Landes, The Unbound Prometheus: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Western Europe from 1750 to Present),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9年版,第1页。
    ②斯特恩:《世界历史上的工业革命》(Peter N. Stearn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World History),牛津:西点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③卡梅伦:《欧洲工业化新论》(R. Cameron,A new View of European Industrialization),载《经济史评论》(Economic History Review)第38卷第1期(1985年2月),第1~23页。
    ④拉斯列特:《工业化之前和工业化时期的英国人口与社会结构》,王觉非编:《英国政治经济和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6、239页。
    ⑤⑨俞金尧:《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增长与煤的使用》,《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4期。
    ⑥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0~311页。
    ⑦奇波拉著,黄朝华译:《世界人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35、42页。
    ⑧里格利:《贫困、进步和人口》(F. A. Wrigley, Poverty, Progress, and Population),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2、35、67页。
    ⑩瑟斯克:《英格兰和威尔士农业史》(J. Thirsk, 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第4卷,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67年版,第862页。
    (11)阿什顿、塞克斯:《18世纪煤炭工业》(T.S Ashton, J. Sykes, The Coal Industry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曼彻斯特: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29年版,第201页。
    (12)奇波拉主编,贝昱、张菁译:《欧洲经济史》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Ⅲ~Ⅳ页。
    (13)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来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283页。
    (14)杜鲁门编:《英国煤田》(Arthur Trueman ed., The Coalfields of Great Britain), 伦敦:阿诺德出版社1954年版,第1、6页。
    (15)弗里兹著,时娜译:《煤的历史》,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25、28、29页。
    (16)内夫:《英国煤炭工业的兴起》(J. U Nef, The Rise of the British Coal Industry), 伦敦:路特利奇出版社1966年版,第190、221页。
    (17)雷仲鸣:《能源经济学》,《能源基地建设》1994年第6期。
    (18)克罗泽:《18世纪英法经济的比较》,载王觉非编:《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第369页。
    (19)张卫良:《英国“工业革命”问题评述》,《现代化研究》第2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67页。
    (20)克拉潘著,范定九、王祖廉译:《简明不列颠经济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29页。
    (21)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研究》2001年第1期。
    (22)弗里兹:《煤的历史》,第50页。
    (23)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B. R. Mitchell, British Historical Statistics),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页。
    (24)泰勒:《煤炭工业》(A. J. Taylor, The Coal Industry),载切奇编:《维多利亚商业动力》(R. A. Church ed., The Dynamics of Victorian Business), 伦敦:路特利奇1980年版,第47页。
    (25)克拉潘:《简明不列颠经济史》,第321页。
    (26)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卷,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436页。
    (27)麦格劳著,赵文书、肖锁章译:《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6页。
    (28)转引自哈孟德夫妇著,韦国栋译:《近代工业的兴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34页。
    (29)考特著,方廷钰译:《简明英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55页。
    (30)米切尔:《1800-1914年英国煤炭工业经济发展》(B. R. Mitchel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British Coal Industry 1800-1914),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29页。
    (31)希顿:《欧洲经济史》(Herbert Heaton,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纽约:哈珀兄弟出版社公司1936年版,第383页。
    (32)托姆逊:《19世纪马的意义》(F. Thompson, Nineteenth-century horse sense),《经济史评论》(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第29卷第1期(1976年2月),第60~81页。
    (33)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第310~311页。
    (34)克拉夫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增长》(N. F. R. Crafts, British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牛津:克拉伦敦出版社1985年版,第22页。
    (35)切奇编:《煤炭和钢铁工业》(R. A. Church, ed., The coal and iron industry), 牛津:布莱克韦尔出版社1994年版,第×页。
    (3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04页。
    (37)俞金尧:《近代早期英国经济增长与煤的使用》,《科学文化评论》2006年第4期。
    (38)李世安、金永丽:《对世界史研究和教材编写创新的探索》,《历史教学》2008年第4期。
    (39)琼斯:《欧洲奇迹》(E. L. Jones, The European Miracle),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4页。
    (40)弗里兹:《煤的历史》,第9页。
    (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0页。
    (43)芒图著,杨人楩、陈希秦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7页。
    (44)(55)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第237、245,252~255页。
    (45)(51)泰勒:《煤炭工业》,第49、48页。
    (46)(53)弗里兹:《煤的历史》,第167、42页。
    (47)布罗代尔著,施康强、顾良译:《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3卷,第641页。
    (48)王章辉、孙娴主编:《工业社会的勃兴》,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52页。
    (49)明格:《18世纪英国土地社会》(G. E. Mingay, English Landed Society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伦敦:路特利奇出版社1976年版,第190页。
    (50)约翰:《英国农业社会转型》(Broad John, Trans forming English Rural Society), 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52)配第著,陈冬野、马清槐、周锦如译:《配第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29页。
    (54)马瑟林、霍尔:《世界煤炭工业》(Hannah Marceline Dayle Hoar, The coal industry of the world),华盛顿:美国政府出版社局1930年版,第81~82页。
    (56)杜克汉姆:《苏格兰煤炭工业职业经理人的出现》(Baron F. Duckham, The emergence of the professional manager in the Scottish coal industry, 1760-1815),《商业史评论》(Business History Review),第43卷,第1期,1969年春季,第21~38页。
    (57)阿什顿、塞克斯:《18世纪煤炭工业》,第9~10页。
    (58)http://www. kepu. net. cn/gb/earth/weather/pollution/plt009. html
    (59)弗里兹:《煤的历史》,第71页。
    (60)里格利、斯科菲尔德:《1541-1871年英格兰人口史重构》(E. A. Wrigley and R. S. Schofield, The Population History of England, 1541-1871: a Reconstruction), 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57~458页。
    
    
    

Tags: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责任编辑:admin
请文明参与讨论,禁止漫骂攻击。 昵称:注册  登录
[ 查看全部 ] 网友评论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隐私 | 返回顶部 |